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新时代、新矛盾、新使命、新征程赋予了群众路线新的内容和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适应新方位新环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切实增强群众感情,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成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
要心中有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秉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信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财富的享有者,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其他政党相比,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显著标志和开展工作的独特优势。领导干部要铭记党的性质和宗旨,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身怀爱民之心,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一枝一叶总关情,新时代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有新的要求和表现形式,但始终不能改变的是为民情怀,要自觉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要耳听八方。领导干部要耳听八方,及时全面准确收集民意,了解群众需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将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领导干部收集民意要着重把握好两大问题:一是把握好群众利益诉求的差异性问题。改革开放40年,原有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差异日益明显,收集民意要把握好民意信息的代表性、广泛性和真实性。领导干部调研既要有常规性的安排活动,也要有随机访问;既要到发展比较好的区域倾听群众呼声,更要去相对落后的地方反映群众诉求,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要格外关注,解决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障碍,使部分群众“沉没”的声音浮起。二是把握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丰富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新时代领导干部收集民意要适应群众需要新特征,在一如既往地重视群众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还要更多地倾听群众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声音。
要语言亲切。领导干部在与群众接触交流时,要从思想和感情深处把自身作为群众的公仆,使用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语言,与群众打成一片。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领导干部平易近人,群众才会对其敞开心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部分领导干部在与群众交流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失语”。一些领导干部不愿与群众交流,对群众的诉求和情绪置若罔闻,这不仅对开展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也容易导致部分群众的消极情绪滋生蔓延。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意见和诉求不能保持沉默,要多一些关心和耐心,及时吸纳群众建设性意见,化解群众怨言怨气,廓清群众模糊性认识,引导和纠正群众错误看法,与群众保持“零距离”接触。二是“乱语”。少数领导干部回应群众关切的事件时缺乏坦诚,打官腔,摆架子,习惯说假话空话套话,甚至是胡言乱语,造成舆论危机,严重伤害了群众感情。真心实意的言语是最美丽的声音,领导干部要弘扬我们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对群众保持坦诚,用真言实语回应群众的质疑,叩开群众的心灵,赢得群众持久的信任和拥护。
要脚踏实地。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最终要落脚在政策的执行上,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利益。一要规范执政行为。群众的意愿诉求就是领导干部的行动方向,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领导干部的执政行为有没有实现群众利益,不能由领导干部自己说的算,群众是最终评判者。我们党多次强调,要把人民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群众期待什么、喜欢什么,领导干部就要坚决做什么;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领导干部就要坚决防止什么。二是增强执政本领。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领导干部既要有为民情怀,也要有高强本领。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领导干部要克服本领恐慌,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群众工作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成功应对各种艰难险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寻求民意最大公约数的难题及其破解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域下执政党对民意资源的尊重和运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