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创新中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战略引领、基础保障和关键支撑作用。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培育经济发展动力、提升经济竞争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坚持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着眼于谋划超大城市整体战略布局和城乡空间新格局,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统筹城市发展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将成都建设成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区、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服务辐射西部地区的战略支撑点。
打造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
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发展逻辑,加快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高品质发展格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优化能源结构,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推广分布式供应模式;加强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鼓励绿色交通出行,积极提升环境质量;全面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工业固废高效资源化利用水平大幅跃升。
大幅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在公共服务设施覆盖、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历史文化传承、生态环境治理、城市特色空间营造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落实公园城市理念,基本形成以骨干水系为骨架,林、田、湖、园共同构成的城市整体生态格局,实现生态空间开敞疏朗,生产、生活空间集约紧凑。通过蓝网绿道串联大型公园、环廊森林、主要湖泊以及各级公共活动中心,加强公园绿地和体育、文化功能的结合,促进公共开敞空间与城市功能相互支撑融合。
依托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发挥成都历史文化遗存和风景资源丰富、山水聚落独特的优势,建设显山露水、透绿见蓝的区域开敞空间,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市,形成城在绿中、道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城市群。创新治理方式,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断实现城市生活品质的跃升。
创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区
充分发挥成都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汇聚强大创新资源的优势,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促进创新资源综合集成,加快区域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激发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创新活力,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创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区。
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智能化水平。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建设以及城市更新,加快布局数字新基建,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物联网感知设施、城域物联专网等建设,实现全城5G全覆盖及重点区域深度覆盖,建设安全便利、信息畅通的国际通信设施,提升数字化发展水平。
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以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为核心的智能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力争“十四五”期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加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应用,不断提高数字化水平。
锻造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创新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高地,建成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支撑作用强大的现代产业基地。
依托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宝成—成昆铁路和成绵、成乐、成雅高速公路等构成的综合运输通道,发挥成都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绵阳、德阳、乐山、眉山等城市的节点支撑作用,带动沿线城镇协同发展,提升人口综合承载能力,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镇集聚带。依托沿线产业基础,发挥天府新区、成都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绵阳国家科技城的平台优势,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科技服务、商贸物流等产业,打造创新驱动的特色产业集聚带。
筑牢服务辐射西部地区的战略支撑点
成都要立足西南、辐射西北、面向欧亚,强化对“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高层次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高水平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高品质建设人居环境,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际级大都市。
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挥重庆和成都双核带动功能,重点建设成渝发展主轴、沿长江和成德绵乐城市带,促进川南、南遂广、达万城镇密集区加快发展,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构建“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空间发展格局。充分发挥长江上游开放高地优势,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强化对内合作,依托西南西北通道强化对外开放。
完善开放体系,健全开放平台,创新内陆开放模式,建成西南地区国际交往中心、国家向西开放战略支点,打造推动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加快天府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对外开放平台,提升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层次。充分发挥成都的核心带动功能,加快与德阳、资阳、眉山等周边城市的同城化进程,共同打造带动四川、辐射西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积极深化落实宜居城市、健康城市、人文城市、体育城市、公园城市、森林城市、公交都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等新理念,以本市城市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以新基建工作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建设,保障城市运行智慧高效,构建面向未来的城市品质。
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增强系统观念。破除制约城市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城市发展动力和活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统筹好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发展和安全、形态和功能、战略突破和整体推进的关系,坚持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先行,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全面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宜居安居标准,打造幸福归属家园;以数字转型驱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以韧性安全体系,保障城市运行;以智慧高效服务,提高城市品质,将成都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的新高地,国际大都市的新地标。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成都日报》11月09日第07版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