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以下简称“六个必须坚持”)。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不少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认识。对此,联系党的历史和实践,对其理论意蕴和时代价值进行全面梳理,可以深刻理解和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更好地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新征程的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一、“六个必须坚持”是新征程上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正确路径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迫切要求结合新的实践推进理论创新,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伟大实践。除了“两个结合”的根本途径外,“六个必须坚持”的提出,深化了党对推进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阐述了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解决了推进理论创新“桥和船”的问题,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正确路径。
(一)“六个必须坚持”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宝贵历史经验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以更好地发挥行动指南的作用。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并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研究中国问题,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和真理,逐步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客观规律,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期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取得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两个结合”,对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作出科学回答,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可见,“六个必须坚持”有着深厚的历史实践基础,是对百余年来党推进理论创新历史经验的凝练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最新运用,也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新时代的具体表达。
(二)“六个必须坚持”是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的新鲜经验
进入新时代,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强调一定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4]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之所以能形成,就是因为在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过程中做到了“六个必须坚持”。一是坚持人民至上,立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人民需求变化的具体实际,明确提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等人民群众喜爱和认同的新论断。二是坚持自信自立,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提出坚定“四个自信”以及历史自信、文明自信,“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式现代化”等新论断、新概念、新范畴,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和伟大创造精神。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方略,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反复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等,同时还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新论断。四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各种问题,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在回答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新论断,如针对改革攻坚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针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日益严峻,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发扬斗争精神等。五是坚持系统观念,明确要处理好各种重大关系,统揽“四个伟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等。六是坚持胸怀天下,以世界眼光深刻把握中国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汲取人类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来创新发展党的理论,回答“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的历史之问和时代之问,发起全球发展、安全、文明倡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等新论断。
(三)以“六个必须坚持”继续推进理论创新
“六个必须坚持”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科学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思想武器。如何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的具体实际,如何顺应新时代新征程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如何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中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如何在开拓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如何直面、回答并解决问题,如何系统谋划并整体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如何认清并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回答和解决好。只有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党的创新理论才能为人民所认同,深入亿万人民心中,才能转化为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自觉行动。只有坚持自信自立,党的创新理论才能真正立足中国实际,才能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好中国问题。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在把握和引领时代中不迷失方向,在开拓创新中坚守原则。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形成能回答并解决问题、符合实际的科学理论,才能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在纷繁复杂、利益交织的世界中发现本质、把握规律、抓住关键,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谋划全局、整体推进各项事业。只有坚持胸怀天下,才能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认清中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中国与世界的统一中深化对有关问题的规律性认识,推动建设美好世界,为中国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可见,有了“六个必须坚持”,才能更好观察和解释各种现象,揭示蕴含其中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好回答时代、实践、人民提出的重大问题,形成符合客观规律、中国实际和人民利益、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出更大的原创性贡献,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机活力。
二、“六个必须坚持”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为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提供了基本点
历经十余年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形成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内容十分丰富。全面深入学习掌握这一思想,必须着重在把握其科学体系上下功夫,这要求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立场、理论品格、精神气质和思想方法,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思想精髓和活的灵魂,为深入学习、研究和理解把握党的创新理论提供了基本点。
(一)“六个必须坚持”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按照“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方法形成的。相应地,“六个必须坚持”贯穿于这一思想当中。特别是对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正是由于做到了“六个必须坚持”,才抓住了正经历着最为广泛而深刻社会变革的本质,得出科学认识,才对一系列重大问题有了深邃思考和准确回答。
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来说,正是因为坚持人民至上,才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在奋斗目标中突出人民意愿等;坚持自信自立,强调中华民族最有理由自信,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等;坚持守正创新,既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强调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坚持问题导向,在直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内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理念新论断,如新发展理念主要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主要针对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出现的新问题等;坚持系统观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等;坚持胸怀天下,提出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
就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来说,以“六个必须坚持”概括提出包括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等内容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具体来讲,就是坚持人民至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本质要求之一,在重大原则中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自信自立,明确把“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作为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之一;坚持守正创新,把党的领导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规定、首个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同时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纳入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中,以此作为守正的基本内容,还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重大原则之一,蕴含了创新精神;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本质要求的具体内容中;坚持系统观念,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分别概括为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坚持胸怀天下,把“走和平发展道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的内容之一,本质要求中包括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容。
就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来说,坚持人民至上,提出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等;坚持自信自立,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国情,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五个必由之路”之首,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等;坚持守正创新,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等;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党的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等;坚持系统观念,提出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和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等;坚持胸怀天下,提出“大党独有难题”的新命题,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开展国际追逃追赃等。
(二)“六个必须坚持”体现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分别从理论内涵、行动纲领及其指导下取得的实践成就,全方位呈现党的创新理论的丰富图景,蕴含并贯穿其中的是“六个必须坚持”,共同构成了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可以说,“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项内容的连接点,是支撑起这个科学理论体系的主要架构。
“十个明确”中,第一个明确用三个“最”,即“最本质”“最大”“最高”,强调了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这是对坚持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和历史经验的充分运用,主要蕴含了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的立场观点方法;第二个明确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战略步骤等,主要体现了系统观念;第三个明确阐述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要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问题导向等;第四个明确阐述了总体布局、战略布局,主要体现了系统观念中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等;第五、六个明确分别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主要体现了守正创新、系统观念;第七个明确阐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主要体现了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等;第八、九个明确分别阐述了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是立足国内国际新形势提出来的,主要体现了守正创新、胸怀天下;第十个明确阐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主要体现了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等。
“十四个坚持”中,各个坚持都体现了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的立场观点方法。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突出体现了人民至上;“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构建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求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等,充分体现了系统观念;“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突出体现了胸怀天下。
“十三个方面成就”中,均指出了过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前一段时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或出现的新问题,坚持了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新举措加以解决。在坚持人民至上方面,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激发人民首创精神,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在外交工作上完善海外利益保护体系。在坚持自信自立方面,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推进自主创新,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等。在坚持守正创新方面,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推进各方面创新,不但讲出了新话,还出台了不少新举措。在坚持系统观念方面,提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不断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推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在坚持胸怀天下方面,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更好结合,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等。
(三)“六个必须坚持”是学习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基本点
“把思想方法搞对头”是学习掌握党的科学理论的重要前提。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3]才能更好掌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从而深入领会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掌握深层次的含义,增强行动自觉,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实践中。
具体来讲,只有认真领会、熟练掌握“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才能深入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人民性,进而更加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群众路线,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只有认真领会“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才能更加自觉地坚定“四个自信”,扎实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只有深入领会“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在推进理论创新中不迷失方向,确保既能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问题,又不犯颠覆性错误。只有深刻领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才能实现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只有深刻掌握“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才能统筹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只有深刻理解“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才能科学把握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在立足国内大循环、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同时处理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更好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在中国与世界的统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统筹中推进民族复兴伟业。
三、“六个必须坚持”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创新发展,为研究解决问题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总钥匙”
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重大挑战,面对大党独有难题及党内长期存在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迫切需要“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研究解决问题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总钥匙”,进而在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一)“六个必须坚持”提出的时代背景
从国内情况看,新时代伟大变革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上了新台阶,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中国的改革进入攻坚期,改革越深入难度越大、硬骨头越多,各种深层次的矛盾错综复杂且不可回避,仍然存在比较突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方面难题较多,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还面临不少深层次问题,随时可能发生各种不确定和超预期的风险挑战。从国际形势看,一方面,国际力量对比正在经历大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另一方面,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俄乌等地区冲突仍在继续,气候变暖等全球性问题凸显,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甚嚣尘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全方位遏制,以“去风险”之名行“脱钩断链”“去中国化”之实,外部随时可能升级对中国的打压。在此形势下,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和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必须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更好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发展新要求,研究回答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为新征程强国建设提供根本遵循。
(二)“六个必须坚持”科学指引新时代历史性变革的发生
“六个必须坚持”,是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并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植根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并经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检验证明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在内蕴着科学世界观和思维方法、工作方法的“六个必须坚持”的指导下,才推动伟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发生。一是坚持人民至上,以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指导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把人民至上体现到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当中,发挥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亿万人民自觉投身新时代的各项事业当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文化事业日益繁荣,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二是坚持自信自立,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更大的政治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中国人民更加自信。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在牢牢守住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勇于推进理论、实践、制度、文化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四是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党的十八大前后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等战略举措,进行伟大斗争,攻坚克难,有效解决好各类问题,推动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发生。五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原则,根本扭转管党治党宽松软和党的领导弱化等状况,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统筹推进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发展和安全。六是坚持胸怀天下,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强国建设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受欢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等等。
(三)以“六个必须坚持”指引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一项伟大的开创性事业,复杂而艰巨。担负起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这个使命任务,必须以“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正确分析并积极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挑战,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促进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增强现代化建设的公平性和均衡性,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坚持中国道路,坚定“四个自信”,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牢记“五个必由之路”,勇于开拓创新,以新的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直面“两个大局”加速演进条件下的各种突出问题,经受住风高浪急乃至惊涛骇浪的考验;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重大关系,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底线思维,敢于斗争;必须坚持胸怀天下,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借鉴吸收西方现代化的有益部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正确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作者简介:方涛,法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领导理论)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实践进程与重大贡献研究”(2023YZD026);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资助(DF2023YS01))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治理现代化研究》2024年第4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