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指南。但是,在恩格斯逝世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思潮泛滥,提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鼓吹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宣扬阶级调和、阶级合作,在无产阶级政党内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组织涣散和立场动摇,严重阻碍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也出现了“经济派”。他们攻击和否定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信奉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在党的组织和策略问题上持机会主义立场,鼓吹和平的“民主化”斗争方式;把经济斗争同政治斗争对立;否定政党的领导作用,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反对建立严格集中的组织,维护所谓“广泛民主”原则。这些错误主张成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无产阶级觉悟,推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的障碍。列宁将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学说同新的时代条件和俄国实际相结合,捍卫、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新型的革命家组织,领袖及领导集团要发挥核心作用,党要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坚持党的纲领,坚持党的章程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等理论主张。这一理论也是当代世界无产阶级政党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和科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能否正确评价和始终坚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能否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从严管党治党,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新时代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长期执政之力,提供了思想指导。
一、列宁阐明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1898年春天召开成立大会之后,由于沙皇政府的残酷迫害,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会成员被逮捕,各地方的革命组织并没有真正联系起来。当时的现实是,工人运动日益发展,农民运动、学生运动也开展起来,党却在思想、实践、组织方面处于落后状态,不能领导群众的革命运动。列宁洞察革命形势,阐明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必须团结起来,全力以赴地建立一个统一的、巩固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在列宁的领导下,社会民主党人适应革命形势,反对党内错误思潮,着于建立思想统一、组织严密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推动俄国革命运动向前发展。
第一,俄国工人运动发展的现实需要。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重新高涨起来的工人运动显现了不同以往的深度和广度。1901年春,工人的斗争从经济罢工转为政治罢工和游行示威。同年5月,彼得堡的奥布霍夫钢铁厂工人的罢工发展为工人同军警的搏斗,震动了全国。农民的自发运动频繁发生并扩展到许多地区。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掀起了革命风潮。自由派资产阶级也开始反对专制统治。俄国反对沙皇专制的斗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罢工、游行示威和农民起义都被沙皇动用军队镇压下去了,革命斗争的发展异常艰难。
列宁提出必须进行有组织的斗争,俄国革命首要的最迫切的实际任务是要建立一个革命家组织,即创建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一个能把政治上的反政府态度、抗议和义愤的各种各样的表现都汇合成一个总攻击的组织,一个由职业革命家组成而由全体人民的真正的政治领袖们领导的组织。”只有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才能使政治斗争具有力量、具有稳定性和继承性。在这个时期,虽然罢工还处在自发阶段,但是工人已经行动起来了,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还不能作为一个坚强的核心,合理部署觉醒工人的全部力量,党落后于革命运动的发展。社会民主党人的任务是要使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成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人群众的阶级斗争,把工人组织起来,发展成为一定的政党争取实现一定的政治理想和社会主义理想的斗争。“社会民主党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不仅是要争取出卖劳动力的有利条件,而且是要消灭那种迫使穷人卖身给富人的社会制度。”[3]54社会民主党人应当适应革命运动的发展,带领无产阶级去夺取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但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却处于动摇、混乱状态。革命运动要求更高级的形态和组织,迫切要求党巩固起来,建立坚强的革命组织。
第二,党迫切需要结束思想混乱和动摇。从1897年底以来,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出现了经济主义思潮,显露了思想方面的混乱、对革命的动摇。1897年10月经济派的《工人思想报》创刊号的发刊词和1899年普罗柯波维奇、库斯柯娃等经济派分子发表的《信条》都表达了经济主义的精神。1899年秋,列宁在流放地先后收到了《信条》、伯恩施坦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以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基辅委员会的《宣言书》。他十分愤慨,立即起草《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批判经济派分子追随伯恩施坦的错误行为,揭露他们把革命的工人政党变为改良主义政党的企图。列宁认识到,必须清除经济派的影响,才能保证工人运动和党的正确发展。列宁揭露了经济派的思想实质。在原则方面,经济派攻击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不完备”和“过时”了,他们把伯恩施坦的机会主义观点搬到俄国来,把革命的马克思主义降为一种庸俗的改良主义思潮。在政治方面,经济派力图缩小和分散政治鼓动和政治斗争,将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分开,只要求工人进行局部的、争取改善全体工人生活状况的斗争。在策略方面,经济派表现得极不稳定,反对恐怖手段;信奉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把和平的“民主化”作为无产阶级唯一的活动方式。在组织方面,经济派迷恋组织工作中的“手工业方式”、反对建立革命家组织。
列宁提出,要将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到首位,并将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社会民主党把一般民主运动的领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推翻专制制度。“社会党人和每个觉悟工人的结论是,工人政党也必须用一切力量来建立‘严密的机构’,从先进工人和社会党人中培养出‘机灵能干的革命活动家’,从而使工人政党真正成为争取民主的先进战士,并把一切反对派分子吸引到工人政党方面来。”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应该团结起来,排除普遍存在的意见分歧和思想混乱,取得巩固的思想统一。
第三,党必须结束组织涣散状况。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迈出了成立这一大步后,又重新回到过去各地方组织分散活动的状态。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面临一个迫切问题——组织问题。工人的罢工运动暴露了组织方面的缺点。随着工人运动的普遍活跃,工人公开的群众性斗争大大发展,也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加紧迫害,各地的社会党人不断被捕、交通联络站被侦破、书报被没收、印刷所被封闭。地方小组往往被一网打尽,工人群众失去了领导者。当时的青年学生也普遍倾心于马克思主义,他们通过各种小组开展了广泛的革命宣传,但是,他们缺少善于领导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得不到革命组织的有力支持。列宁将这一时期党的组织形式称为“手工业方式”。俄国工人运动迫切需要克服地方工作的狭隘性和组织工作中的“手工业”性,社会民主党人必须跟上并领导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列宁提出把日益觉醒的无产阶级的一切力量和俄国革命者的一切力量联合成一个党,把党建成集中统一的组织的任务和计划。“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必须团结起来,全力以赴地建立一个统一的和巩固的党,这个党要在革命的社会民主主义纲领的旗帜下进行斗争,要保持运动的继承性和经常维护它的组织性。”
列宁阐明,社会民主党人的“组织起来”与经济派根本不同。社会民主党人“不但要组织互助会、罢工储金会和工人小组,而且要组织政党,组织起来同专制政府和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坚决的斗争。不这样组织起来,无产阶级就不能去进行自觉的阶级斗争,不这样组织起来,工人运动就会软弱无力,只靠一些储金会、工人小组和互助会,工人阶级永远不能完成自己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任务:使自己和全体俄国人民摆脱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奴隶地位。”列宁还反对政治密谋性组织,指出党的地方组织的活动是党的全部活动的基础,在推动党的统一集中发展的同时,党的地方性活动保持完全自由。
二、列宁关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理论
列宁在批判错误主张,推动革命实践的过程中,阐发了关于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组织及原则、领袖和领导集团、党的纲领以及民主集中制原则等理论,形成了科学的、丰富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在列宁的领导下,党克服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经济主义以及孟什维克机会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坚持党的原则、坚定党的立场,加强党的建设,经过艰辛的革命奋斗,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1897年年底,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任务》中提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在《怎么办?》中,列宁再一次阐明了这一论点,强调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学说的科学性及其对社会民主党人的指导作用。列宁在为《工人报》写的文章《我们的纲领》中提出,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因为“它说明了革命的社会党的真正任务不是臆造种种改造社会的计划,不是劝导资本家及其走狗改善工人的处境,不是策划密谋,而是组织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领导这一斗争,而斗争的最终目的是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组织社会主义社会。”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揭露和批判当时盛行的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经济派造成的思想混乱和动摇。列宁反对宣扬“马克思主义不完备”“过时了”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是“教条”的论调。列宁批判经济派,揭露了所谓“批评自由”实质就是打着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号抛弃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经济派所谓“反对教条主义”的实质就是用修正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否定革命理论,是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解除工人阶级的武装。同时,列宁要求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既要捍卫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不是教条,社会党人应当不断推进这门科学。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不要不顾国情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某个观点、论断。这些指导有力地抵制了当时俄国经济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蚀。
第二,建立新型的革命家组织。列宁提出,“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在俄国,自发觉醒起来的群众缺乏统一的、稳定的、持久的、有战斗力的领导者组织的领导。而党是无产阶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及其根本目的的代表。在党的领导下,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以组织这种物质统一的形式来巩固,将劳动者组建成为一支大军,无产阶级才能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组织方面,以“手工业方式”败坏了俄国革命家的威信。“我们如果从扎扎实实建立坚强的革命家组织开始,我们就能保证整个运动的稳定性,就既能实现社会民主主义的目的,又能实现纯粹工联主义的目的。而我们如果从建立那种好像是群众最‘容易接受的’(其实是使宪兵最容易破坏的,使革命家最容易被警察逮捕的)广泛的工人组织开始,那我们就两种目的都实现不了,就摆脱不了手工业方式”。因此,党的主要任务是要把手工业者提升为革命家,把工人提升为革命家。
列宁强调不能把作为先进部队的党同整个阶级混淆起来。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提出,“凡承认党纲、在物质上支持党并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可以作为党员。”党员必须参加一个党的组织,这是使党成为有组织部队的重要保障。马尔托夫则提出,“凡承认党纲、在物质上支持党并在党的一个组织领导下经常亲自协助党的人,可以作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员。”列宁认为,马尔托夫的条文,不把党员参加一个党组织作为必要条件势必造成先进分子与落后分子相混淆的状况,将直接导致党组织的涣散和混乱。党员只有参加党的组织,才能更好地接受党的监督和领导,使党成为有组织的整体。
第三,领袖及领导集团发挥核心作用。列宁基于俄国、世界其他国家(包括德国)的政治思想的发展和政治经验的积累,强调了领袖及领导集团的作用。列宁认为,战斗的革命政党需要坚强的有威信的领导。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出现危机的基本原因在于缺少具有很高理论修养的思想家,缺少有革命毅力和组织才能的领导者,缺少有广阔政治眼界且能够在新的革命基础上建立战斗的政党的领导者。列宁阐述了群众、职业革命家和社会民主党之间的关系。革命运动的发展需要有专门献身于社会民主党的活动的职业革命家。同时,革命家组织、职业革命家必须与工人阶级、与千百万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列宁阐明党的秘密组织与密谋组织根本不同。建党初期,党的力量还比较弱小,在沙皇专制制度下,为了保存自身的革命力量而被迫处于秘密状态。同时,为了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需要把党的中央领导权集中在少数职业革命家手里,但这不是少数人的密谋组织。革命家组织能够把最秘密的职能集中起来,扩大革命的活动范围和内容。列宁肯定了那些形式不固定、秘密性的组织的作用,包括工会、工人自学小组、秘密书刊阅读小组、社会主义小组和民主主义小组等,同时指出这些组织履行着不同的职能,它们同革命家的组织有界限,不能混为一谈。
第四,党要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在《怎么办?》一文中,列宁详细阐释了“灌输”的科学内涵,对社会民主党内的错误观点进行严厉批判,强调把社会主义意识灌输到工人运动当中去。列宁认为自发的工人运动不会产生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即确信必须结成工会,必须同厂主斗争,必须向政府争取颁布对工人是必要的某些法律,如此等等。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按他们的社会地位来说,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列宁批判经济派推崇工人阶级的自发论,经济派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可以自发地从工人运动本身产生并自发地在工人阶级中传播,列宁提出社会主义意识只能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外面灌输给工人阶级。党要引导和教育工人阶级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各项权利,以提高工人运动的自觉性。党的任务就是把工人阶级吸引到党这边来,用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武装工人阶级,共同进行推翻沙皇政府和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赢得无产阶级革命并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第五,坚持党的纲领。列宁重视纲领对于政党的团结一致、始终一贯的重大意义。列宁批评《工人事业》杂志歪曲引用马克思的“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这一论述,指出这是假借马克思的名义竭力贬低理论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告诫,无产阶级决不能拿原则做交易,决不要做理论上的“让步”。
列宁认为,纲领应该表述党的基本观点,明确规定党的政治任务,提出一些最迫切的要求。此外,俄国舆论对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真正的任务和活动方式存在极其严重的误解;而且党内外对于是否需要和适宜制定党纲存在误解和分歧,特别是社会民主党人内部存在意见分歧,这都说明制定纲领的迫切性。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代表们围绕普列汉诺夫和列宁拟制的党纲草案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崩得分子与经济派明确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条款,否认党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先锋领导;以列宁为首的火星派反对他们的错误观点,最终在党纲中明确规定,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在会上,经济派还反对工农联盟,反对党纲中农民问题的条款,认为农民不具备革命性。列宁则坚决维护党纲中的土地纲领,提出发动农民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农村放手发动阶级斗争的任务,强调农民革命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第二次代表大会最终通过了真正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纲领,为党的思想统一奠定了基础。
第六,坚持党的组织章程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经济派责备社会民主党人建立高度集中的战斗组织是要建立密谋组织。列宁则指出,在专制制度下不可能建立一个实行选举制、报告制和全体表决制的广泛的工人组织。在黑暗的宪兵制度下,根本不可能有党组织的“广泛民主制”。列宁反对崩得分子提出的按联邦制建党,同党保持联邦关系的原则,认为党应当以一个统一的、集中的战斗组织出现,才能实现同专制制度、全俄资产阶级的斗争。
列宁坚持在全党问题上的集中同地方组织在一切事务上的自治相结合的原则。在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之后,孟什维克提出自治制来对抗列宁的集中制原则,他们认为少数服从多数就是硬性压制党员的意志,维护党的纪律是在党内实行“农奴制”,集中制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是要把党员变成“小轮子和小螺丝钉”。列宁反复强调集中制是贯穿在整个党章中的唯一原则,是民主和集中、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党还处于秘密活动的状态,党要想取得反对专制制度的胜利,只有实行集中制,才能使党组织克服涣散状态和小组习气,才能成功反对分裂活动,保证党的战斗力。
党的组织章程是贯彻集中制的保障,“为了保证党内团结,为了保证党的工作集中化,还需要有组织上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在一个已经多少超出了家庭式小组范围的党里面,如果没有正式规定的党章,没有少数服从多数,没有部分服从整体,那是不可想象的。”列宁指出,正式章程是必要的,是要以广泛的党的联系代替狭隘的小组联系,使党摆脱小组的刚愎自用,摆脱小组的任意胡闹,摆脱小组的争吵。党的组织章程是全体党员行动的基本准则。党的章程是正式规定的整体意志,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组织保证。
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统一的纪律。列宁揭示了党内存在的削弱组织和纪律严格性的倾向同加强组织和纪律严格性的倾向的冲突,批评机会主义者竭力维护自治制,力图弱化党的纪律,是在瓦解组织。反对者则攻击党的纪律是“死板纪律”,遵守纪律是要求“盲目服从”,是“唯命是从”,是要把党员变成“政治僵尸”。面对党内分歧与反对派的攻击,列宁满怀信心地表示,“无产阶级是不怕组织和纪律的”,革命的社会民主党的原则,无产阶级的组织和党的纪律,必定获得完全的胜利。
三、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当代价值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列宁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经受住了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考验,是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指南,至今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回顾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和建设历程,回答当前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的挑战,探究列宁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可以从中获得重要启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理论,表达了永葆无产阶级政党本色的基本立场和原则。新时代新征程,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苏联兴亡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启示中国,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要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第一,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列宁关于党员必须参加党的组织,并按照地方服从中央、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建党的主张遭到孟什维克的攻击,他们攻击列宁实行了“专制主义”作风。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列宁的原则,指出:“列宁认为,党应该具有严密的组织、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只有按照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党才是一个‘真正钢铁般的组织’。无产阶级之所以不可战胜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一九二〇年,列宁提出‘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经验,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
但是当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列宁强调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适合于领导革命、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时期。在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统治下,在非法的秘密状态下进行革命活动,需要建立高度集中的无产阶级政党。而在当今的时代条件下,在当代世界政党的民主化潮流下,在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地位、环境和面临的任务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的现实下,在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后,这些主张已经不再适用了。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革命党”转变成了“执政党”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革命和执政并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情,“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革命永远在路上。当前,尽管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着内外部风险等多方面的考验。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作为执政大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也有大的难处,管好党很不容易,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不容易。“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要求在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方面,绝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古往今来,中央权威丧失、国家无法集中统一,是世界上的大国崩溃或者溃败的一个普遍的原因。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的艰难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立场和原则,筑牢了自己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党的政治领导为统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实现了全党思想、政治、行动上的更加统一、团结和一致。
第二,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和践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性质、使命目标、组织原则的主张都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党的历史看,我们党走过了从不够成熟到坚定成熟、从不够有力到坚强有力的成长历程。”中国共产党人深刻理解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解决矛盾,克服分歧、困难和挑战,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创建、发展和完善党的组织,形成了成熟的党中央,确立了党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科学的纲领,提出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是对马克思主义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自觉坚守与执着捍卫的伟大历程。
中国共产党经受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的严峻考验。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提醒全党,在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一些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一些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依然存在,要牢牢捍卫党的领导地位,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前,国际上依然存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这个现实并没有变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现实也没有变化,党要想牢牢保持长期执政地位,必须始终坚持和践行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从国际范围来看,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现实下,资本主义“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从来没有停止。一些敌对力量不愿意看到强大的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而不断或明或暗地进行打压、颠覆、攻击等。中国共产党要抵御强大的资本主义的压力,必须坚定遵循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和科学规律。从国内状况来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现实下进行的,我国仍将长期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在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处在更为复杂的环境下,党面临的执政任务更艰巨,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全党要清醒地看到,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执政环境,党员队伍构成复杂多元,还存在很多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党内一些深层次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要继续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要保持强大的思想定力,始终做好长期执政的大党建设,确保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第三,中国共产党要坚持和捍卫领导地位,永葆长期执政地位。列宁强调捍卫党的领导地位和发挥党的领导作用,但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不是加强、巩固和改善党的领导,而是纵容和助长党内反对派,苏共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受到了攻击和挑战。戈尔巴乔夫对列宁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背离和抛弃,在改革过程中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最终酿成苏联共产党解散、苏联解体的悲剧。中国共产党注重吸取世界政党执政的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清醒地认识到能否始终坚持和捍卫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关系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巩固政权更不容易;只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出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就出不了大问题”。
在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提出了改革“新思维”,发出了改革及民主化的呼吁。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无限制的公开性”“彻底的民主化”助长了苏联崇拜西方社会制度的思潮和力量,助长了极端民主化。苏共开始出现党内派别,苏共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攻击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有组织的反对派,特别是民主派,提出从国家宪法中废除苏共的领导地位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条件,提出根本上改变苏共在社会中的地位,要求苏共“放弃政治垄断地位”、实行多党制。特别是进入1990年以后,“取消宪法第6条”成为大型抗议集会、游行的主要口号。苏共中央二月全会通过了《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纲领草案,声明要实行民主制和政治多元化、放弃苏共的领导地位、承认和接受多党制。1990年3月召开的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设立苏联总统职位和苏联宪法(根本法)修改补充法》,修改了宪法第6条,将这一条规定苏共是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政治体制的核心的内容修改为:苏共将作为“一个自治的社会组织而存在”。至此,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被取消,多党制在苏联正式得到法律的确认。在多党制下,政治反对派、各种政治势力利用合法政治地位迅速充实力量和扩大影响,苏联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民族危机频发,最终亡党亡国,走向解体。
从苏联共产党丧失政权,苏联解体的教训中可以看到,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及作用是关系社会主义制度存亡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是最高的政治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最大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这一问题上的理论自觉和清醒认识,体现了一个长期执政的党的远见卓识。但是,中国共产党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一些人声言“一党制不民主、多党制才是民主的”“共产党一党执政不具合法性”“选举授权才有合法性”,中国应该向西方看齐,应该以多党制、议会制和选举制度为方向进行国家治理建设,对此,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他们意在否定中国的宪法,意图推行西方制度模式、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思想上必须十分明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认识到,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确保中国共产党不垮、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倒,是一个极难极大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社会主义在中国没有取得今天的成功,如果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也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那场多米诺骨牌式的变化中倒塌了,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失败了,那社会主义实践就可能又要长期在黑暗中徘徊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执着捍卫、坚守与发展是对中国、对无产阶级政党、对世界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
(作者单位:苑秀丽,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漳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