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10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向世界、被世界所关注和认可的10年,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方案等得到了海外学界、政界、商界等相关人士的高度关注、解读和评论。国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属于海外中共学的崭新研究视野,主要开始于2012年召开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赢得的关注国外目光越来越多。作为大党大国领袖的习近平总书记的国际政治影响力和关注度不断提升,国外“习近平研究”蔚然成风,并迅速成为一门时代显学,全球出现一波“习近平研究热”。在加拿大休伦大学学院教授保罗·内斯比特·拉京(PaulNesbittLarking)等人看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获得广大中国人民的支持,而且在世界特别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享有极高的赞誉。正如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捷克议会众议院副议长沃伊切赫·菲利普(VojtechFilip)所指出的,“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总书记后开展的反腐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全世界有目共睹”。总体上看,国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出版了一批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但是由于政治立场、研究目的等的差异性,国外研究色彩斑斓,整体上呈现成一幅冗杂、多彩的国际学术画卷。
一、全球学术视野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如果从全球学术的大视野来看,国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现在已成为国外学界较为广泛的研究旨趣。从英国、美国,到俄罗斯、中东欧地区,以及中东、非洲和东亚地区,诸多较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报纸和研究报告等都或多或少地对新时代中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新时代中国外交等政治与学术问题予以关注和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成果。
截至2023年3月29日,根据英国著名在线数据库、世界上最大的学术出版集团之一的泰勒—弗朗西斯(Taylor&Francis)的统计数据为例,以中国国家领导人名字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显示,共有5038条结果(含各种形式的学术成果),涉及政治学、国际关系、亚洲研究、经济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成果,其中,刊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关成果的主要期刊有:《当代中国》(JournalofContemporaryChina)368篇、《生存》(Survival)134篇、《太平洋评论》(ThePacificReview)130篇、《华盛顿季刊》(TheWashingtonQuarterly)121篇、《亚洲事务》(AsianAffairs)103篇等。其次,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内的米尔顿·艾森豪威尔图书馆合作推出的、高品质人文社科学术期刊集成项目ProjectMUSE的搜索结果显示,共有1069篇学术论文,刊登此类文章的主要平台有:《中国:一个国际杂志》(China:AnInternationalJournal)、《亚洲政策》(AsiaPolicy)、《亚洲视角》(AsianPerspective)、《中国评论》(ChinaReview)、《民主》(JournalofDemocracy)等。而根据俄罗斯社科与人文期刊库(EastView)的搜索结果,共有26733个结果,涉及211个出版物,该期刊库主要提供图书馆服务和全球权威数据库,主要包括来自俄罗斯和苏东国家、东亚和中东的大量馆藏,显示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注和讨论热度。此外,根据中东欧多语种期刊在线数据库(Ceeol)的结果显示,在中东欧学术圈,相关的期刊文章共有1182篇、发行电子书53部,从事此问题研究的主要学者是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马钦·普什豪尼亚克(MarcinPrzychodniak)、贾斯汀娜·什祖里克(JustynaSzczudlik)和诗丽娜(JustynaSzczudlik-Tatar)等。上述数字表明,国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时代显学,不是一地一域的研究兴趣,而是在全球学术圈涌现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热”。
二、从海外学术专著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
学术专著是对某一学术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系统阐述,是洞察某一问题研究深度和广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许多国外学者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撰写、出版了一批相关研究主题的学术专著,根据美国亚马逊学术网站的统计,数量多达近千本。这些著作成为国外同行和普通读者了解和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渠道之一,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反响。国外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从政经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及其方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美关系等重大问题的著述层出不穷。
(一)关于习近平总书记从政经历的研究
国外学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研究兴趣由来已久,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外学界的相关研究热度急剧上升。原罗马尼亚共青团中央书记托马·伊万(TomaIoan)指出,“习近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信念,成为当今受到世界各国尊敬的国家领导人,这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在地区和全球声望的不断提升”。虽然海外学界一贯有对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成长经历进行研究的学术惯例,但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生平和政治成长史的研究关注度更高、着墨更多,也更为立体和多元。这方面的研究专著主要有:阿尔弗雷德·L.陈(AlfredL.Chan)的《习近平:政治生涯、治理和领导力(1953—2018年)》、斯特凡·奥斯特、阿德里安·盖格斯合著的《习近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沈大伟的《中国领导人:从毛泽东到现在》、英国Leads出版社的《习近平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生平和政治生涯》等。
其中,阿尔弗雷德·L.陈的《习近平:政治生涯、治理和领导力(1953—2018年)》,于2022年4月8日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阿尔弗雷德·L.陈是加拿大休伦大学学院的名誉教授,也是多伦多大学蒙克全球事务和公共政策中心亚洲研究所的研究员。该著作指出,习近平是21世纪最具变革性的政治领导人之一,在经历了从村一级开始的漫长职业生涯后,于2012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和中国的最高领导人。该书出版后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政治学系学者王慧玲(LynetteOng)在评价该书时指出,作为一部关于习近平生平和政治生涯的开创性学术著作,这本书将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权威指南之一。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公共政策与全球事务学院亚洲研究所和历史系中国研究教授齐慕实(TimothyCheek)则认为,该书作者利用习近平的职业生涯作为了解中国政治历史和当今中国政治的窗口和镜头,对于我们为“正确认识中国”所作的集体努力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习近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XiJinping:TheMostPowerfulManintheWorld),于2022年9月由Polity出版社出版,作者斯特凡·奥斯特(StefanAust)是德国主要新闻杂志《明镜周刊》的前主编和新闻周刊Stern长驻北京记者。作者在书中认为,作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和国家主席,习近平具有较高的领导才能和治理智慧,因为中国不仅仅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国家,而且幅员辽阔,既有繁荣的北京和上海等超大城市,也有一些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作者指出,习近平主席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新时代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世所罕见的,应对这些巨大压力和挑战可能足以让全球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感到不寒而栗,其中包括应对美国发动的对华的贸易战、中国香港地区的社会稳定问题,以及美西方国家发动的对新疆的无端指控,等等。沈大伟的《中国领导人:从毛泽东到现在》(China'sLeaders:FromMaotoNow)于2021年8月由Polity出版,亚马逊网站在介绍该书时指出,自70多年前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五位领导人深刻影响了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在他们的领导下,中国经历了从一个不发达、被孤立的国家到一个全面发展的世界大国的非凡转变。在这本权威的研究著作中,著名的汉学家沈大伟通过执政者的棱镜,提供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关于中国革命历史的叙述。来自《中国季刊》的帕特里夏·M.桑顿(PatriciaM.Thornton)指出,沈大伟的比较研究视角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洞见,反映了他长期研究中国共产党政治敏锐而人脉广泛的观察者素养。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教授克里·布朗指出,沈大伟研究中国政治已有40多年,在这本新书中,他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塑造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最大贡献的五位领导人的权威性研究。美国胡佛协会与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伊丽莎白·C·伊克诺米(ElizabethC.Economy)认为,通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最高领导人的眼光和行动,可对中国自1949年以来的演进进行一次引人入胜的审视,沈大伟写了一本有助于海外了解当代中国的必读书。
(二)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和政党治理的研究
国外学界从“政党”“国家”“领袖”等视角分析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他们研究的领域包括新时代中国的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等诸多领域。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家治理和政党治理的研究的主要著作有:季北慈的《敢于斗争:习近平时代的中国全球雄心》(DaringtoStruggle:China'sGlobalAmbitionsUnderXiJinping)、克里·布朗的《习近平的世界:关于新时代中国你需要知道的一切》、弗朗索瓦·布贡的《走进习近平的思想深处》等,均在海外产生较大影响。
其中,季北慈的《敢于斗争:习近平时代的中国全球雄心》于2022年6月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季北慈曾在布鲁金斯学会担当研究国外政策的高级研究员,2007年开始担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现在是悉尼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首席执行官。季北慈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与亚洲和中国有关的国际和地区安全领域,包括军控、军事技术发展等。该书认为,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日益强大和繁荣并试图影响人们的思想,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美国所面临的一个在经济、技术、外交、军事领域内更强劲的竞争对手。该书提出的重要见解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中国周边存在主权争议的地区,有效防止爆发冲突的风险;北京对对外经济关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渴望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并积极推广中国的理念、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该书的公开出版,在欧美学界引发了极大的关注,美国乔治城大学教授埃文·梅代罗斯(EvanMedeiros)指出,在中国进入全球政治中心的那一刻,季北慈制作了一本“罗塞塔石碑式”的指南来帮助我们理解习近平的世界观。他认为,这本书是各国学者、政策制定者和商界领袖们的必备读物。埃文·梅代罗斯深刻指出,作者恰如其分地将其题目命名为“敢于斗争”,旨在帮助读者们在理解中国当代和未来的外交政策方面找到分析与预测之间的适当平衡。美国国家亚洲研究局研究员罗伊·坎普豪森(RoyKamphausen)认为,在这部引人入胜的新著作中,作者解决了当前国际事务中最突出的、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中国想要做什么以及将如何做,全球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可能取决于中国政府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习近平的世界:关于新时代中国你需要知道的一切》于2018年由英国I.B.Tauris&Co.Ltd出版社出版。该书认为,中国现在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它的制造业支撑着世界经济的运行,它的领导人——习近平将为几十年内世界事务的发展设定节奏和基调。作者克里·布朗(KerryBrown)是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所研究员、查塔姆研究所亚洲项目副研究员。在此之前,他是悉尼大学中国政治学教授和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他拥有25年的中国研究经验,曾在教育、商业和政府部门工作,包括在英国驻北京大使馆担任一等秘书。他曾为《伦敦书评》《外交政策》以及许多国际和中国媒体撰写有关中国问题的文章。《走进习近平的思想深处》(InsidetheMindofXiJinping)于2018年11月由Hurst出版社出版。作者弗朗索瓦·布贡于2005年至2010年担任法新社驻北京通讯员,是亚洲问题专家、法国《世界报》国际服务部助理总监。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谢艾伦(AronShai)认为,“作者没有按时间顺序讲述习近平总书记的生平,而是通过十个主题棱镜来分析他的世界观”。该书指出,中国面临的任务是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同时应对新自由主义、“宪政民主”和“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的影响,中国必须完全相信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意义的融合。《Survival》杂志评价这本书是“根据中国领导人自己的话对习近平的思想进行了引人入胜的分析,该书可以作为了解当代中国政治思想的指南”。
(三)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美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美关系等方面也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有:德国学者克劳斯·穆尔哈恩(KlausMühlhahn)的《中国的现代化奋斗史:从晚清到新时代》(MakingChinaModern:FromtheGreatQingtoXiJinping)、陆克文(KevinRudd)的《可避免的战争:美国和习近平治下中国之间重大冲突的危险》(TheAvoidableWar:TheDangersofaCatastrophicConflictbetweentheUSandXiJinping'sChina)、萨姆·卡普兰(SamKaplan)的《挑战中国:习近平时代对华政策的明智选择》等。
其中,《中国的现代化奋斗史:从晚清到新时代》于2020年11月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目标的辛苦历程,从晚清开始,一直研究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者克劳斯·穆尔哈恩(中文名“余凯思”)系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副校长、汉学家、教授,他的著作《中国的刑事司法史》(CriminalJusticeinChina:AHistory)曾荣获美国历史协会颁发的费正清东亚历史奖。来自《美国历史评论》的著名学者拉纳·米特(RanaMitter)认为,该书写得清晰且人性化,并广泛吸取了最近许多的学术研究成果。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的《可避免的战争:美国和习近平治下中国之间重大冲突的危险》于2022年3月由PublicAffairs出版社出版。该书指出,如果中、美之间爆发战争,后果将是巨大的、致命的和破坏性的。作者认为,作为全球的两个超级大国,目前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极不稳定。两国关系建立在“地震断层”之上——包括文化误解、历史积怨和意识形态对立,尤其是两国的军队目前都在玩一场危险的“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政府竞相发射用于情报搜集的卫星,秘密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等。但该书认为这场地缘政治引起的冲突仍然是可以避免的,前提是这两个“巨人”能够通过陆克文所说的“管理下的战略竞争”而找到一种共存的方式。但是,陆克文在书中也指出,如果这种共存方式最终失败了,那么沿着这条路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将会最终改写两国以及整个世界的未来。萨姆·卡普兰的《应对中国的挑战:习近平时代对华政策的明智选择》(ChallengingChina:SmartStrategiesforDealingwithChinaintheXiJinpingEra)于2021年8月由TuttlePublishing出版。总体上看,这是一本较为通俗易懂的读物,书中使用了一些简单的隐喻以及个人轶事。但这本书坚定地表达了为什么需要以新的方式处理中美关系。作者萨姆·卡普兰曾从事中国政策研究超过30年。他曾担任大西雅图贸易发展联盟(TradeDevelopmentAllianceofGreaterSeattle)主席,组织贸易代表团访问中国,并接待过中国高层代表团。该书讲述了当今中国如何迅速变化,这些变化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什么样的严重风险,以及美国及其盟友如何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显然,该书作者的立场是站在西方这一边的,带有很大偏见。
三、国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主要特点
国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属于海外中共学的研究视阈,从更大范围内属于海外中国学的研究范畴。由于政治立场、研究目的、学术背景、观察视角等方面的差异性,国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色彩斑斓,整体上呈现成一幅冗杂、多彩的国际学术画卷。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外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国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研究主题的广泛性和全面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等成为国际学界关注的焦点,国外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研究队伍的广泛性不断增强,从最初的简单新闻报道,到学术研究,再到包括学者、政客、媒体、记者等多个群体的综合性研究,研究队伍不断扩大。从研究主题上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体系,即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印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教育部委员尤加·拉亚鲁(YugalRayalu)指出,“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十四项基本方略是确保中国共产党决胜新时代的秘密武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它通过确保中国共产党的各级领导、践行以人为本的方法论、树立动态的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从严治党等多项有效举措,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引向实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国外或多或少地对这些方面都有所关注和涉及,只是可能限于水平或者资料上的限制,导致许多研究成果深度不够、系统性有待提高,抑或其中一些研究结论有失偏颇、甚至是完全背离事实。但总体上看,国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基本上能够覆盖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研究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已经初步具备。
(二)研究脉络的即时性和主体性
总体上看,一方面,国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具有“即时性”,即国外学者及相关人士密切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利用互联网或新媒体手段,紧跟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脚步,对中国道路、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等进行即时性的解读、评价和预测,不仅主要媒体如此,国外学术界的反应同样迅速。比如:在文本研究方面,他们对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二十大报告文本的跟踪研究,显然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第一时间进行解读和评析。例如:曾被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称赞为“能够对突发性国际事态发展进行及时准确分析”的《战略评论》(StrategicComments)杂志,在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不久,就于2022年11月15日刊登了在线期刊文章,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另外,对于党的具体理论创新成果的研究,例如: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也是一种“即时性”的研究,也就说我们党和政府的思想动向等一经媒体宣传之后,很快就会在国际上有所反应,很快就出现相关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时效性,使得我们理论对外传播的时效性大大加快。另一方面,国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带有鲜明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体现在他们的研究带有明确的“目的性”“选择性”等特质。从目的性上看,有的研究是出于制定相关政策的需要,而有的研究只是基于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从选择性上看,国外学者可以主动甄选研究的侧重点和兴趣点,有些人往往选择更具“话题性”的研究课题以引发关注,比如:有的研究更多地关注“台海问题”“香港问题”“西藏问题”,以及所谓“民主、人权、自由”等话题,罔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成就,而有的研究偏偏只关注我们党和国家的人事任命工作等,进行无端的揣测,以便寻找话题进行大肆炒作或恶意诋毁。对此,我们应予以坚决地批评。
(三)研究立场的鲜明政治性和政策性
国外研究的政治性和政策性有所偏颇,是指部分学者披着“学术伪装”,通过“学术手段”来进行“政治输出”或为美西方国家制定对华政策“出谋划策”,实际上是以“学术之名”行“政治之实”,为美西方国家的丑化战略“敲边鼓”,充当“啦啦队”。因此,这种政治性尤其体现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比如:有的研究成果一再强调中国的“威权主义”“专制主义”,萨姆·卡普兰在《应对中国的挑战:习近平时代对华政策的明智选择》一书中所讨论的话题——所谓对香港的“压制”、对少数民族的所谓“打压”等,都是由美西方媒体捏造出来的政治谣言,却以“学术著作”的形式进行讨论,这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后果,实际上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公信力造成了损害。对此,我们应予以坚决反击。在国际上,我们应把握好国际话语权,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发出中国好声音。
四、重要启示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国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呈现出肯定与否定共存、点赞和批评共生的局面,并且在研究质量和水准上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局面。而且随着我们党和国家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进一步推进,国外还将会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问世,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跟踪研究。通过以上对海外出版的相关著作的分析和解读,我们总体上把握了国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和主要特点,了解到当前国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基本状况。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战略高度,国外的研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一是高度重视对国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动态的跟踪和关注,国外人士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阐释,有利于助推中国“标识性概念”走向全球,产生世界性影响,“飞入国外寻常百姓家”,但同时要高度重视并坚决驳斥美西方少数人的错误言论和歪曲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炼总结出一系列标识性“中国概念”,例如:中国梦、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总体国家安全观、全球发展倡议、两个结合、全球文明倡议等,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已经就此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热烈的讨论,这些讨论采用西方式的话语风格和阐释逻辑,更容易被海外普通民众所了解和接受,助推了中国概念“飞入国外寻常百姓家”的进度。“标识性概念”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浓缩表达,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雄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国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有利于助推中国的“标识性概念”成为国际社会讨论的“世界性议题”,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识性概念”通过国外学界的集中“学术阐释”,逐渐成为国际话语场讨论的热点话题。虽然国外研究的很大一部分成果是将学术认知与政治认知高度交融在一起的,甚至有时候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美西方国家相关学者研究方式和阐释逻辑的差异,他们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识性概念”“再解释”的过程中,会出现“失真”“误读”甚至“歪曲”的现象,但这种“局部性”现象不会消解“中国概念”不断彰显着的国际影响力和思想浸透力,反而能够不断引发国际受众的兴趣,而且有助于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同时,美西方一些政治人士,包括长期生活在海外的一些所谓“异见人士”、华裔华人学者,近年来在国际媒体和社交平台上用中文节目、华文频道等频繁发表错误言论和歪曲主张,实际上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误导了海外群众和部分国内网友的政治认知,其中极少人数甚至甘当美西方政府打压中国的“急先锋”。为此,我们要集中和组织高水平的学术研究队伍密切关注国际舆论的动态和热点事件,把握中国“标识性概念”走向全球并产生世界性影响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同时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用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和事实依据,坚决驳斥美西方学者和海外反华反共人士的错误言论和歪曲解读。
二是积极开展中外学术交流和学术外宣,在国际舞台上宣传好、阐释好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世界意义,以我为主,依靠“外力”,发挥“外智”,推动中外学界和有志之士共同讲好中国共产党世界贡献的故事。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时代10年同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人类文明的存续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10年,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具有广阔深远的世界意义和人类价值。这一点已经得到国外人士认可。正如哥伦比亚共产党总书记海梅·凯塞多·图里亚戈(JaimeCaycedoTurriago)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这种局面不仅对中华民族具有重大意义,也对全世界的社会主义历史和现实、对人类社会的现在和未来有重大影响。因为这个现实发生在一个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它的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它的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第二,因此这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必然会在全球层面产生影响”。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的深刻影响和意义是全球性的,面对美西方国家对我国发动的全球“丑化战”和“诋毁战”,我们需要推动中外学界和各国有志之士团结起来,共同讲好中国共产党世界贡献的故事。当前,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组织已经成为宣传中国共产党世界贡献、维护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捍卫新时代中国形象的主力军。比如:孟加拉国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总书记巴鲁阿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我们相信,这种智慧将继续照亮中国,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赋予新动能,为世界发展作出强有力的积极贡献”。德国左翼党元老委员会主席汉斯·莫德罗指出,“中国通过为14多亿国民提供足够的衣食、教育、健康和未来之举,为保障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鉴于世界其他地区充斥着无数冲突和危机,一个稳定的中国是对人类的一大恩赐”。鉴于这些国外人士的客观评论,我们可以对新时代10年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贡献进行简要总结:通过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中国政府逐步形成了自己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者的四重世界角色定位。由此建构出新时代10年中国共产党世界贡献的三重形态: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共产党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推动重构国际关系和国家关系的共存形态,不断满足各国人民对于世界和平稳定的基本需要,逐步变革着人类的“生存形态”;作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的恢复动力源,中国共产党倡导“一带一路”国际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主张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不断满足各国人民对于全球经济发展的提升需要,不断丰富着人类的“生活形态”;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全球文明倡议,孕育人类文明的崭新精神形态,不断变革和丰富着人类的“生命形态”,指引人类文明新航道。下一步,我们必须在国际舞台上继续宣传好、阐释好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的世界意义和国际贡献,坚持以我为主的方针,牢牢掌握对外宣传的时机、节奏和力度,把握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积极设置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同时,积极发展依靠“外力”,发展“外援”,发挥“外智”,推动中外学界和有志之士共同讲好中国共产党世界贡献的故事。
此外,国外还有大量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内参等形式的成果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成果数量庞杂,亟待我们进一步深化研究。总体上看,这些研究成果折射出国外人士关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趣点和着力点,对于我们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和实践的国际舆论生态,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外宣工作等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禚明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法学博士)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观察与思考》2023年第10期发布时间:2023-12-2515:07:00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