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
一、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城乡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实施城乡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土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城乡区域均衡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国家现代化的实现进度和质量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图景,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我国这样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较大的发展中大国,全国各地区要共同走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通过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协调推进,为各地区充分发挥本地比较优势创造稳定持久的基本前提,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打造国家整体竞争优势。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城乡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当前
实现共同富裕要求城乡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和本质要求,城乡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多年来,我国的城乡差距问题一直都存在,这体现在收入、社会福利、财产、生活水平等多个方面。以收入为例,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战略基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带动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农民全面进步。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不协调,农村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因此,要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最根本的战略基点和出路就在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落后的乡村迎头赶上,实现乡村与城市的均衡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立足乡村自身,充分发挥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精神。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要想破除
要把粮食安全保障这个主业抓稳抓好,让广大农民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粮食安全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前提条件,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大力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济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没有经济发展,就谈不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实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树立新的经济发展思路,以乡村振兴为着力点,顺应市场供需变化,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区域均衡发展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痛点和难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彻底消除城乡差距才能真正实现城乡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区域均衡发展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要充分认识到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长期性、动态性和相对性,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因时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能只就乡村论乡村,更要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促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真正实现与城市的均衡协调发展。
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走好城乡融合均衡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首先就要将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推动城乡要素、产业、居民、社会和生态等的全面融合,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工农城乡共建共享。农村要充分发挥资源、生态、人力等优势,主动与城市做好融合。政府层面上则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都市落户定居,也让向往田园生活的市民能在农村享有一席之地,既提高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合度,也促进市民深入田间生活,无论市民还是农民都享受同样的公园、医疗、养老、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且在城乡间能够自由流动,保障城乡居民各自权益。
完善帮扶协作机制,增强乡村振兴强大合力。要大力推动乡村建设与现代都市深度融合,不断完善横向纵向帮扶协作机制,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要以工业优势带动农业发展,让工业经济、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在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间找到契合点,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互通互动。在乡村建设中,不断引入城市先进适用技术和经验,加强城乡交流合作。既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引领作用,更要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通过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从环境、制度、政策等层面引导和扶持,增强广大农民对乡村振兴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形成政府顶层设计,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社会各界合力帮扶的乡村振兴强大合力,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乡村建设效能。
建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城市定位深度融合,拓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推动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要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农业强国建设。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要健全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服务体系,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要培育一批高素质农民,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加大农民工、大学生返乡创业支持力度。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统筹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增强服务链,提升价值链。要充分利用乡村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与红色资源,加强乡村文旅建设,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网络编辑:张福军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