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李延明:人类会发展为一种无限的存在吗?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2-12-12 11:01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李延明:人类会发展为一种无限的存在吗? '...

李延明:人类会发展为一种无限的存在吗?

《山东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发表了韩民青同志的新作《人类的结局是什么》。韩民青同志说,此文的目的是尝试着提出一个关于人类结局的初步理论思维的结论,以引起大家的讨论。现在我就响应这个号召,就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韩民青同志在该文中提出了一个假说,即根据他的物质形态进化理论,人类在功能和结构上将无限发展,发展成一种比人类更高级的物质形态[1],这种物质形态是一个与物质世界等同的自大无外、独一无二的总体系,或者叫做新世界。现在的人类是物质形态进化到这种高级形态的一个不可逾越的环节。

 

可以看出,韩民青同志的这个假说是他的物质形态进化理论的一个合乎逻辑的延伸。从这个假说还可以看出,他的物质形态进化理论是一种无限进化理论。

 

现在我要提出的问题是,人类在事实上会不会无限发展,并且发展成一种无限的存在?

 

我认为,对于人类来说,无限发展指的仅仅是对有限功能和结构的不断超越,并且这种无限发展仅仅是人类自身具有的一种趋势。一旦问题越出这个范围,进入到人类结局的领域,情况就不同了。作为人类未来终端的人类结局不但要取决于人类自身发展的情况,而且更要取决于人类生存的环境。

 

人类是生存在地球上的,是生存在太阳系中的,是生存在可观测的有限宇宙中的,我们的宇宙又是存在于无限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人类的结局在最近的一段有限时间内[2]首先要受到我们居住的地球和太阳系这个小环境的制约。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地球上发生生物性的,或化学性的、物理性的灾变,人类是有可能灭亡的。如果在灾变过去后地球与太阳的基本关系不变,那么生物和类似于人类的生物则有可能重新在地球上出现。那时,曾经组成我们人类躯体的元素也许会被那种新产生的具有反映控制机能的新的生物所吸收[3],但那种新的高级生物绝不再是我们人类。人类在灭亡后是不可能重生的。如果能够重生,如古莲子在地下沉埋上千年后经培植又重新发芽,则不是灭亡。至于在别的天体上或别的宇宙内可能有的具有反映控制能力的物质形态则更不是我们这个人类了。在今后数十亿年这段时间内,地球还可能与某一天体相撞,或者靠近黑洞而被吸进去。在这种情况下,生命在地球上重新出现就不可能了。如果在地球上的生物、化学、物理灾变到来之前,人类的能力已经发展到能够克服这种灾变,或者在地球与其他天体相撞、改变轨道、靠近黑洞之前,人类能够找到其他适于人类居住的天体,并且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和能量转移到那个天体上去,那么人类还将面临宇宙演化的大限。

 

根据受到许多事实支持的宇宙大爆炸假说,人类的存在只能是我们这个可观测宇宙演化到一定阶段的结果。1937年,物理学家狄拉克提出了一个大数假说,即氢原子中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比同以原子单位来量度的宇宙年龄这两个数在数值上粗略相同,都是1O39次方。l<?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96l年,宇宙学家迪克指出,在宇宙中,这两个大数并不是永远相同的。我们人类之所以发现它们是相同的,是因为只有在宇宙演化到这两个大数相同时,才有可能出现人类。在基本常数没有演化到这两个大数相同的时期,宇宙中不具备人类存在的条件。从化学元素的起源和演化来说,在宇宙大爆炸以后,首先形成的是氢,由于氢的燃烧,形成了比氢的质量稍重的氦,同时放出大量的能。我们的宇宙最初三分钟所留下的物质主要是氢和氦。氦燃烧才能产生碳和氧。铁的产生是恒星中核燃烧的极限。在铁之后,要形成更重的元素,需要耗费能量。因此,比铁更重的元素,往往要在宇宙演化的后期,通过吸收恒星爆发释放的能量,才能形成。我们人体中的各种元素,除了氢元素以外,都是在太阳和地球诞生前通过恒星的形成、衰老和爆发而形成的。经过宇宙演化而形成的银河系原始气体中丰富的重元素,不仅为地球这种岩石状行星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材料,而且为生命的合成提供了碳、氮、氧、磷、硫、钙、碘、钾、铁等原料。在恒星演化的早期,因为没有重元素,所以不能产生生物,不能产生人类;在恒星演化的后期,恒星变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人类也不能在这些天体上生存。除物质材料的条件外,人类要能存在,还需要宇宙中表现为基本常数的各种关系也恰到好处。例如,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差是电子质量的2倍,否则它们就不能形成为200多种稳定的核素。没有稳定的核素,就不会有化学元素,化学运动和生命运动就没有物质基础。总而言之,根据大爆炸宇宙学和大数假说,我们的宇宙在爆炸后只有膨胀到一定程度,冷却到一定程度,物质元素的演化使之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够形成适于生命物质存在的环境,才有可能出现人类。在这之前和在这之后都不可能存在人类。在我们的宇宙演化过程中适于人类存在的阶段,它的起点和终点就是人类存在的宇宙大限。在这个大限之内,即适于人类存在阶段的起点和终点之间,人类可以存在。在这个大限之外,人类不可能存在。

 

很显然,人类的存在不可能占满这个大限之内的全部时间。因为宇宙内适于人类存在的条件出现之后,人类并不是立即产生的。

 

我认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即使发展到能够战胜地球上出现的生物灾变、化学灾变、物理灾变,甚至能在太阳熄灭、地球与其他天体相撞或靠近黑洞之前转移到适于人类生存的其他天体上去,也逃不出上面所说的宇宙大限。人类即使进化成更高级的物质形态,其生命本质也是不会消失的。具有这种本质的物质形态是逃不出宇宙大限的,是终归要灭亡的。

 

既然人类及具有生命特质的比人类更高级的物质形态不能逃出宇宙大限,那么人类在事实上就不会无限发展,人类及其进化形态就不会也不能突破我们这个有限宇宙,发展成为与物质世界等同的自大无外的存在。

 

除了以上所述以外,我认为,在讨论人类结局问题时,我们还需要明确以下一些问题或关系。

 

一、自然界的人化是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中发生的。自然界不断人化不等于无限的物质世界无限地人化。

 

二、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以人类本身的存在为前提的。我在一篇文章中曾说这种飞跃是由无数次飞跃组成的无限发展的历史过程[4]。因为人类的存在是有限的,所以这种无限是有限中的无限,并且这种无限仅仅是人类自身具有的一种趋势。

 

三、人类是不是物质形态进化的顶峰和人类能不能无限发展是不同的两回事。前者是人类在物质形态进化序列中的位置问题,后者是人类自身的发展问题。另外,“不是顶峰”或“不是最高产物”也不能与“无限”等同,因为对于有限的事物来说,在其未达到自己的最后界限之前,也可以说“不是顶峰”,虽然现在还没有达到顶峰,但是只要继续发展,终究会达到“顶峰”。因此,不能用“人类不是物质形态进化的顶峰”来证明“人类可以无限发展”。

 

四、人类是可以发展的,我们的可观测宇宙是有始有终的[5],因而也是可以发展的。但是对于无限的物质世界来说,则只有永恒的循环和永远的同一,不存在什么螺旋式的上升和波浪式的前进,不存在发展。因此,不能用所谓的物质世界的无限发展来证明人类可以无限发展。

 

五、开放式结构不能等同于无限大结构。开放式结构仅仅是一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结构,并且这种结构应该是有限结构。如果它至大无外,就不存在什么外界能与它进行这种交换了。因此,人类是一个开放式结构不能作为人类能成为无限大结构的依据。

 

六、人类对无限自由的追求不等于人类能够实现无限的自由。物质世界的无限性使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支配永远不能达到完全和彻底。

 

七、自然界成为人类的无机的身体,其范围和程度取决于人类对自然界支配的范围和程度。把地球的大部分和一部分地球外层空间变成人类的无机的身体是有可能的,把太阳系变成人类无机的身体即人类的工具是极其困难的,把我们的处于膨胀和未来的收缩过程中的可观测宇宙变成人类的无机的身体就更困难,更不要说由无数宇宙组成的物质世界了。因此,人类成为自大无外的整个物质世界并不具有现实可能性。

 

韩文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从个体向群体发展,由个人独立性较强向个人只是作为要素存在的群体社会发展。这种观点,如果作为对共产主义社会之后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预测,当然不失其存在的价值,至少可以聊备一格。然而韩文是从总结人类社会以往历史的角度提出这个观点的。如果从总结人类社会以往历史的角度看,韩文则把事实弄颠倒了。因为,人类是以群体的形式诞生的。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个人对于群体没有独立地位,也没有自由。后来由于人类个体能力增强,个人对群体才逐渐有了独立性。人的独立化,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人类由群体分化为一个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人,是自由的个人联合起来的前提。马克思设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在个人与全社会的关系方面,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而不是个人在其中没有独立自主地位的群体。把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说成是集体主义或群体主义,是对马克思学说的极大误解。因此,按照马克思的学说,人类社会已往的发展线索是由群体社会到个体社会再到自由人联合体社会,而不是由个体社会趋向于群体社会。

 

我对人类结局问题思考得不深,更不系统,本文所依据的自然科学知识也仅限于人们目前所达到的水平。以上看法的不当之处,请韩民青同志及其他有识者指正。

 



[1] 韩文仍把它称为人类。

[2] 如数十亿年。

[3] 就像现在鸡身上的物质材料被人所吸收或人身上的物质材料被狼所吸收一样。

[4] 见《哲学研究》1986年第3期。

[5] 当然终点又可以成为新的起点。

 

 

网络编辑:阳光

 

发布时间:2012-12-12 11:01:32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思想争鸣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