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张祥龙:朝向生存之美的中华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3-11-22 22: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张祥龙:朝向生存之美的中华 '...

张祥龙:朝向生存之美的中华
  



  

几乎每个民族和文明都追求良好的长久生存,但唯有中华民族曾全力实践过并不断追忆着一种美的生存,由此,她在不经意间赢得了异乎寻常的长久存在。这个民族所追求的真理,首先不是规范思想和生活的原则,而是生发和维持人的生存意义源头的动态结构;它们让这个文明世界得以成立,得以充满气象万千的美感。

  

《尧典》在原时中展示的生存美

  

“孔子谓颜渊曰:‘《尧典》可以观美。’”(《尚书大传》)《尚书·尧典》是中华第一典,记载中华最早的两位圣王即尧舜的事迹,相当于中华文化的《创世纪》。孔子从中首先看到的不是征服蛮族的功业、改造世界的伟力,甚至也不是选贤让能的德行,而是一种美,让天地人神尽情尽性地相互呼应的宏大壮美,这正显示了这个文明奠基时的最重要特征。

  

美是什么状态?简言之,是让人活得最自得的状态。它给予人的,首先还不是满足。满足后边跟着厌倦与抑郁,美却总是清新的,让你体验到你本没有期待的东西。它最自由,在边缘处起舞,带着醉意,但又最有内在的收敛,向上升华。从人感知意义的角度看,美是不知多少意义的同时涌流,让人感受到意浪或意境,而不是一个又一个意义的获得。

  

《尧典》是人的生存内时间的颂歌。这种时间不同于往而不返的物理时间,乃三时相(过去、将来、当下)交织而成,所以是让意义可以澎湃涌流的元结构。

  

“[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这“人时”,从敬观浩瀚壮丽的“日月星辰”诸天象得到,然后渗入人间时令,旁通于动物植物、山川河海;生生不已,周流不息,正是人间政(正)治的美好源头和本象。这样的政治,有好生之德,在人际中首先体现为世代交织的家族与家时。亲子之亲亲,就来源于亲人之间的生存内时间的涌流,既有父母到子女的慈爱之流,也有子女到父母的孝爱之流,而孝爱之流尤其重要,因为它逆物理时间之流而反本报源,最能激发人的道德意识和时机化智慧,成就人生的美好。

  

所以尧的成就首先就是“亲九族”,而最关键的表现则是通过辨认舜之孝行的含义而选拔舜。舜也的确在摄政和即位后,干出了一番呼应天地神人、繁荣草木鸟兽、亲近柔远、时播百谷、迁恶扬善、正礼典乐,让“八音克谐”、“神人以和”的“致中和”事业,将《尧典》之美推向又一个高潮。“子谓《韶》[舜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论语·八佾》)此为大真大善之大美,被当时一位老农的《击壤歌》悠长地歌唱了出来。

  

语言、思维方式和道家儒家的时化智慧

  

中华民族为什么会走上这么一条追寻生存之大美的道路?这与她的语言塑造出的思想方式有莫大干系。西方的语言“形式突出”,通过语词的各种形式特征来形成语言结构,于是造成了专注于形式稳定性的思想倾向,最终体现在去追求不变的、抽象的形式——如实体神、数学定理、观念化哲学、科学规律、法律体系、艺术典范。而华夏族的语言没有这种形式语法,是完全语境化的,其构意全靠字句间的关系,尤其是对立互补的关系,以至于形成了意义的动态团粒结构,使得没有标点的文章也可读。由此而鼓励了一种“阴阳生发”式的思维方式。

  

所谓阴阳思维,就是主张这世界的根本处不是任何实体或形式化真理,而只有对立互构并因此而不断生发的元关系。阴与阳没有任何自身,就像过去与将来没有独立的自身一样,而只在与对方的对立互补中显身,因此必与对方相遇;而此种相反者的相遇,必如水火相遇般不断生发出新的阴阳、气象和存在者,首先就表现为生生不已的生存化时间。“天地[即阳阴]盈虚,与时消息。”(《易·丰·彖》)

  

这种思维方式在《易》中得到精巧的表达。如惠栋所言:“《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时中。(《易汉学》)其中充溢着时潮意浪及其内在的时机智慧、中和智慧和领会生存美的可能。所以儒家与道家都尊《周易》。道家讲“与时俱化”(《庄子·山木》),儒家讲“君子而时中”(《中庸》)。而正是这两家构成了华夏古哲理的主体(后来时中化的中国佛学如禅宗也加入)。

  

这种达乎非对象化的生存时间之渊源的哲理本身就是美的。读老庄孔孟,首先得到的不是一个个的命题之真,或者来自绝对超越者的诫令、道德命令,而是扑面涌来的真意流、真意境、真气象,让我们在被感动中得大领悟、大净化。老庄有冲虚乘时、天籁吹万、化朽为奇之美,孔孟则有亲亲仁民、至诚时中、金声玉振、恻隐浩然之至善至美;所以两千多年来,其书不仅是哲理道德之泉脉,亦为文章诗书之源头。

  

让人生变美的中华技艺

  

这华夏传统流淌四千多年,浸润到古代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中国人不将我们的身体看作是对象化的躯体,而是阴阳交生的时间境域。《黄帝内经》曰:“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正因如此,最真实的治病是去治那还处于非对象状态的病:“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于是我们的祖先在西方医生们只看到解剖、生化、病原体的地方,看出了人身上的经络,感受到了脉动的繁多信息,而这经脉正是身体的内时间结构。所以西医的思路与实践无美可言,而中医是被深刻美感引导着的生存艺术。

  

中国的武术也是美的。《太极拳论》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阴阳相济,方为懂劲。”这种武术,追求的是在对象化的力量和速度之先的“懂劲”、“用意不用力”、“舍己从人”、“四两拨千斤”的境界,让一切崇尚强力者无法理解。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西方乃至印度的以宗教神灵化、事件化、伟人化的节日为主的系统不同,乃是纯时间化的,并常带有家庭团聚的含义。比如春节、立春、元宵节、清明节、夏至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等,都是阴阳消长的时间节奏和亲人相聚之时。而正是天地人神的时中相遇造就了这非对象化节日的气象,何等地祥和舒展!就连孔子诞辰、历朝建国日也从来没有成为过节日。中国节是真正氤氲涵浑的时节、佳(家)节。

  

只有汉字的书法,成了大艺术,“书画同源”,而不只是西方书法达到的美术字水准,因为汉字与西文字母及其组成的单词大不同。它源自笔划阴阳——横对竖、撇对捺、点对提等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蔡邕:《九势》)。汉字的笔划本身就在构造意丛、意流,并在柔软毛笔与吸墨宣纸的际会中大展其时机化的笔墨本性。所以张怀瓘言曰:“及乎意与灵通,笔与冥运,神将化合,变出无方。”不在中华世界里,哪里会知道还有这么一番美妙。

  

中国的建筑、园林、诗词、音乐、雕刻、铸造、瓷器、戏剧、文学,甚至水利工程和菜肴餐具,无不体现了阴阳时中之美的追求。简单如筷子,也是阴阳对生化的,而不是刀叉切割型的。一句话,美是这个伟大民族寻找自身历史生存的路标。

  

中华文明的柔韧与未来

  

西方那种形式突出的文明,创造出了以高科技领头的现代性力量,正在征服整个世界。但这只说明这个文明赢得了释放巨大力量的真理,即所谓“硬道理”。

  

中华的天道和仁道,在前两个世纪中被它逼到了绝境,于是斯文扫地、变硬变强。可是,中国道里面毕竟有真理!它柔和之极、微妙之极,时间越长才越显出它阴阳交生的时中真性,是长夜牵引出的黎明,是久旱期盼中的第一场甘霖。

  

在人类逐渐感到高科技和现代性的致命威胁的二十一世纪,这个还在使用有四千年历史的汉字的民族,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期望,期待她实现一场涉及人类未来的文艺复兴,因为有见地的人们,无论中外,还是忘不了她的独特,忘不了她那素朴的绚烂和悠然的神奇,忘不了她就在一张生命之纸上折叠出万千美好作品的阴阳技法。

  

古老中华,总在时间正中盛开的天人之花!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网络编辑:张剑

  

发布时间:2013-11-22 22:00:51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人物故事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