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金民卿等: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研究——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例(上)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3-03-03 22:4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金民卿等: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研究——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例(上) '...

金民卿等: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研究——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例(上)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支柱,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力量,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在党的领导下,国有企业不仅一定要搞好,而且一定能够搞好,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充分发挥它的政治优势。

  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就是蕴含在其中的其他所有制企业所不具备或相对缺乏的特殊功能及其助推企业发展中释放出来的巨大势能,是以国有企业本身的特色属性为潜在基础,由党的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等各项政治工作生成的、以综合优势为外在表现的政治能量。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国有企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充分发挥、全面提升、积极转化政治优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及时总结这些宝贵经验,把它们提升到理论高度并加以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置身于市场竞争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作为国有企业的中国海油要想赢得生存发展权与竞争主动权,就必须培育并保持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并成功地将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正是中国海油得以实现跨越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海油重视发挥国有企业政治优势的认识与实践,既是一以贯之,又随着企业发展和时代变迁而不断深化。自1982年成立起,如何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坚持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海洋石油工业的快速高效发展,一直是总公司党组关注和反复思考的问题。由于当时党的工作重点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海油各级党组织从一开始就把工作中心放在为对外合作、改革和生产发展服务上来。例如,对外合作刚起步时,许多职工对海洋石油对外合作的决策很不理解,认为“合作是出卖国家主权”,“对外承包是出卖廉价劳动力”,部分领导干部也存在不少疑虑。总公司党组通过组织群众性的大讨论,破除了旧的传统观念和“左”的思想影响,使大家认识到,只有承认落后而又不甘心落后,才是清醒的有作为的爱国主义者,有效地保障了海洋石油企业改革和发展战略的实施。

  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国海油面临经济体制和生产经营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推动海上油气产量和企业经济效益登上新台阶的挑战,公司各级党组织围绕新形势下党组织在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和活动方式,围绕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等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先后总结出了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活动、党支部工作“五到位”活动、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五项要求”等一批典型经验。以这些经验为基础,在1996年9月召开的海洋石油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总公司党组决定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党建“五五一”工程,其核心内容是:第一个层面,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做好“五个方面”工作,即执行中央方针政策,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政治领导作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发挥促进发展作用;带领职工办好企业,发挥团结凝聚作用;做好群众组织工作,发挥领导协调作用。第二个层面,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做好支部工作“五到位”,即健全组织,支委工作到位;完善制度,依章办事到位;模范带头,完成任务到位;联系群众,思想工作到位;严格管理,督查工作到位。第三个层面,通过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编写组:《当代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第271-272页。)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总公司党组以“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到位”为突破口,也加强了青年工作、工会工作、新闻宣传工作。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海油从公司层面看,产权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环境、管理体制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员工层面看,用工制度、工资报酬、接受的信息、价值观念等也有所不同。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总公司党组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型能源公司”的目标,在全面总结公司发展和党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充分发挥“五个作用”(党组在重大决策中的主导作用,各级党组织在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中的中坚作用,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思想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广大党员、先进人物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党风廉政建设在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保障作用),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完全可以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继2007年形成基本理论框架之后,2008年中国海油在实现“五个转化”的具体方法途径上又取得了新的认识。

  2009年,中国海油进一步探索政治优势转化实践工作,总公司印发了《中国海油推进把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践工作指导意见》,各基层单位也在实践中做了很多有益尝试;2010年,公司又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相结合、与劳模评选表彰相结合、与“海油精神”的宣传和弘扬相结合,并在“五个转化”的基础上增加了“把党的执政为民的理念,通过强化企业员工的主人翁地位,转化为企业发展的主体创造力”,形成“六个转化”的提法,不断丰富着政治优势转化的实践载体和理论内涵。

  多年来,为推进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中国海油采取了如下一些主要做法:

  一、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转化为企业的政治组织合力

  作为执政党在国有企业的基层组织,国有企业党组织既不宜全面领导企业生产经营,又不能淡出或放弃对企业的领导,而是要正确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截止2010年底,中国海油共有1个党组,131个党委,114个党总支,1488个党支部,公司党员人数达到32994人。“十一五”期间,在职党员从12766名增加到21274名,人数增加了66.6%。针对一些人忽视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和企业党建工作,认为“国有企业主要是一个经济组织,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可有可无,搞不搞都无所谓”等错误认识,中国海油干部职工经过多次学习讨论认识到,党的领导是我国国有企业的重大特色,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国企政治优势的核心内容,是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方向保障和组织保障,也是推进国有企业其他政治优势发挥、转化、提升的领导力量和推动力量。为此,他们始终高度重视企业党的建设,着力把党的领导力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硬实力,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转化为企业的牵引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形成强大的政治组织合力。

  1、通过参与重大决策和企业战略规划,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牵引力

  党的领导首要的就是方向领导。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首先突出地表现在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即企业党组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和企业战略规划,实现方向引领,确保企业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从而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牵引企业发展的前进力量。

  中国海油牢牢把握住这一条,从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以党的宗旨和理想信念为企业发展的方向指导,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当中,确保企业的发展始终走在正确的方向之上。2010年,公司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根本指导,制订了公司“十二五”时期发展战略:“以油气产业为基础,以清洁能源、新能源快速增长为依托,建成新型能源产业体系,进入国际石油公司第一阵营,持续提高公司的价值创造力、低碳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受人尊敬的国际一流能源公司。”这个目标充分体现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基本要求,彰显了党的思想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发展中的引领力。

  为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中国海油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中党的领导体制和民主决策机制。一方面,妥善处理企业党组与以总经理和管理委员会为代表的经营管理者之间关系,坚持党组成员和公司决策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和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深化和推进企业内部改革,构建基于生产经营实际业务流程的风险防控体系,与中央反腐倡廉的基本精神相符合、与国际石油行业风险管理惯例相衔接、与中国海油客观实际和未来发展远景相适应的惩防体系;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创新公司治理模式,形成了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的制度体系。科学合理的领导体制和制度体系,保障了企业重大决策和战略规划得以彻底执行,使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

  另一方面,大力弘扬民主作风,健全民主集中制,全面实施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实现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与公司决策层依法决策的有机结合,形成相对完善的决策体制机制。按照“人人都有权力、人人都能干事、人人权力都有限、人人都受监督”的原则,明确参与决策内容,完善参与决策程序,实行决策、执行、监督既分离又协调的制衡机制。在具体操作上,党组管战略,定大事,负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落实及企业党的建设和重要干部任免,在重大决策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管理委员会作为最高行政决策机构,负责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经营和改革的重大政策,投资和预算审查委员会负责对投资方向进行宏观管理,金融业务决策委员会对集团的金融政策、规划和资金运作等进行决策和宏观管理。三个委员会实行“双向否决制”:重大投资决策项目,总经理同意而三分之二以上委员不同意,不能进行投资;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同意而总经理不同意,也不能进行投资。这种决策体制,既维护和支持公司决策管理层的统一决策权,又保证党组织意见在重大决策中得到尊重和体现,保障和促进了中国海油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绩效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2、通过党建创新体系建设,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战斗力

  分布广泛、严密完善、富有活力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中国海油坚持“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设到哪里”,努力实现基层组织“全覆盖”,不断充实地区党委工作机构,发挥组织的整体作用。上市公司的系统内同样建立和完善党的组织,派驻香港干部的党组织关系由香港工委管理,其境内全资子公司总部的党员由总公司直属机关党委管理,各分公司均设党委,党组织关系由各相应的基地公司党委管理。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根据工作特点,形成了临时党支部的工作方式,凡外出执行临时任务6个月以上,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并且地点比较集中的,设立临时党支部,从而把支部建设同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个党员都能够正常地过组织生活。

  为了做强基层组织,中国海油创造性地围绕着“工作到位”的要求,形成了符合企业实际的党建工作思路,即“组织健全、支委工作到位,各项制度完善、按章办事到位,发挥党员作用、完成任务到位,关心职工生活、思想工作到位,严格管理、督查工作到位”,努力实现“支部工作坚强、党员队伍过硬、基础工作扎实、思想工作及时、职工队伍稳定、保证监督有力、经济效益提升”的目标。在把基层组织做强、支部做优的基础上,依托党支部开展技术创新,把党支部的战斗力转化为企业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例如,渤海公司就以党支部为核心,建立技术攻关小组,把支部建设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使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成为技术创新的聚合体。又如,中国海油所属研究总院党委针对近几年科研课题多、新项目评价多、人员出差频繁、同部室人员因课题不同分散于不同项目组工作的实际,2009年全面推广将党小组建在项目组的基层组织建设模式,强调党小组与项目行政管理实施“零角度”融入,围绕项目组中心任务,把科研项目的难点作为党小组工作的重点。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以党小组为单元组织开展理论学习、调研分析、大讨论等活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促进科研工作上水平的坚强堡垒。

  3、通过“关爱员工、和谐共赢”行动,把党的群众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向心力

  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保证员工的主人翁地位,这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力量的源泉,也是国有企业政治优势的重要内涵之一。在抓好党自身建设的同时,中国海油党组织十分重视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每年专门召开工会工作会议,研究工会的任务和自身建设问题;先后下发了《关于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推动工会工作的发展。在党的领导下,各级工会广泛开展民主管理、劳动竞赛和技术练兵,依靠广大职工群众促进海洋石油事业的发展。同时,在做好青年工作、女工工作、职工福利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改革重组的过程中,中国海油以员工为主体、维护职工权益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的发展特色,并创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成功模式。

  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功能,国有企业的员工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也遭遇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员工主人翁地位的发挥遇到了一些障碍。于是,一些人借机提出了所谓的“国企职工包袱论”,误解或故意曲解“减员增效”的政策,采取了“甩包袱”的做法把国有企业职工挤出企业。这种做法不仅大大损害了国有企业职工的利益,而且也损害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很显然,在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把员工视为包袱还是资源,会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改革思路:如果把员工视为改革的“包袱”,就会千方百计“甩包袱”;如果把员工视为改革的主体、企业发展的资源,就会千方百计拿一个能够让他们创造价值的方案。

  中国海油反对“甩包袱”的思想和做法,在制订企业改革方案时明确提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能创造价值;员工是企业改革的主体,而不是被改革的对象,企业的改革成本不应该由员工来承担;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由全体员工来共享”。这段话集中概括了中国海油在充分尊重和全面发挥员工主人翁地位方面的创造性探索,是“员工主体”改革思路的集中概括。有了这个基础,公司得以顺利完成油公司海外上市、专业公司重组上市、存续企业重组改革的三步走改革。第一步,油公司重组上市,3%的人员带着80%的优良资产,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第二步,十家专业公司重组上市,37%的人员带着12%的相对优良资产完成上市;第三步,基地集团重组,60%的员工带着8%的相对最差资产,走上化劣为优的发展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存续企业改造。值得关注的是,面对经过两次剥离后所余下的负担沉重、亏损严重、人员冗杂的存续企业,中国海油没有简单地将不良资产一卖了之,也没有将富余人员推向社会,而是一方面成立基地集团,将5个地区公司中的经营性资产进行产业重组,将企业办社会职能或移交地方,或通过产业化改造做小做精,最终实现存续企业扭亏为盈,辅业变强;另一方面秉持“以人为本”理念,实行了不强行下岗、不强行分流、干部职工现有薪酬不降、离退休人员待遇不变、自愿内退政策不变等5项政策,当时存续企业的2万人“一个人没待业,一个人没下岗,一个人没买断”,保证了职工利益得到维护、改革重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了主业和辅业全面发展,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改革重组还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目前拥有6.58万名员工的中国海油,通过产业链为全社会提供了30万个工作机会。

  能不能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能不能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相应提高员工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并适当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直接关系到员工主人翁地位能否得到真正维护。在这个方面,中国海油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由全体员工来共享”。他们在国资委控制公司工资总额的框架下,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合理方式,平衡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员工的收入比例,在保持一定差距以达到利益激励的同时,防止和反对极端的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上的合理平衡。在改革重组的“三步走”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总公司内部上市公司与存续企业员工之间的分配差距,解决不好就会造成严重的内部矛盾。为此,中国海油一方面扶植存续企业创业,帮助这部分员工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收益;另一方面,在涨工资的时候,首先考虑存续企业的员工。正是因为让所有的员工都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受益者,中国海油的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一支团结共进、和谐发展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队伍。

  二、把先进的价值理念转化为企业的思想文化合力

  国有企业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文化动力。中国海油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国有企业家的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责任境界;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党的理想信念内化到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思想深处;大力加强企业价值理念建设,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海油精神”,形成企业发展的精神优势。在此基础上,把责任境界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公信力,把理想信念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把企业精神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形成企业发展的思想文化合力。

  1、通过增强对肩负责任的认知,把责任境界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公信力

  管理权是所有权的重要体现,管理者的思想境界、责任意识、工作作风和领导生产经营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所有权的实现程度。重视领导班子的政治品格,始终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教育,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大力培育和弘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是中国海油强化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的一贯做法。中国海油的领导班子经常提醒自己,中国海油是中央企业,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顶梁柱,国有企业的发展进步始终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党把领导关系国家能源战略的央企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我们曾经在党旗下宣誓过,就一定要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努力奋斗。这种自觉自律意识,是中国海油领导班子政治品格的重要体现。

  有没有私心,能不能做到无私奉献,是判断一名社会主义企业家世界观和精神境界的重要标杆。对此,中国海油的领导班子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强调:保持清正廉洁,做到清白做人、干净干事,是每一位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品格,只有带头廉洁自律,才能在干部群众中有威信,才有资格要求、约束和监督别人;各级领导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拂心灵之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身体力行,令行禁止,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自觉接受组织和干部群众的监督,把接受监督作为工作和生活的常态。中国海油的领导班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中国海油为灾区捐款5亿元,为筹措资金,公司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压缩各种行政经费,既很好地承担了社会责任,又不增加企业的成本。领导班子的示范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带动效应,经过两年努力,5亿元的赈灾款已经节约出来。

  中国海油的领导班子始终强调,要搞好国有企业,就必须对肩负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有深刻的认知和自觉的担当,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发展,创造条件,多做贡献;中国海油是大公司就一定要承担起大责任,是国家石油公司就一定要承担起国家责任,是国有企业就一定要承担起国有企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国家责任,国有企业的领导班子必须把党的宗旨意识转化为企业家的责任意识。当西方金融危机来袭,油价大幅震荡,市场低迷,中国海油的领导团队没有退缩,而是坚持履行国家石油公司的责任,在“海上大庆油田”建设的关键之年,总公司党组发出1号文,吹响上产5000万吨的冲锋号,加大投资、加大后备产能建设,担当起守卫国民经济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职责。

  根据作业领域的特殊性,中国海油还十分强调企业家维护国家安全、捍卫“蓝色国土”的意识。中国海油的作业领域是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相当于祖国大陆面积的1/3,能不能搞好海洋石油的开发,不仅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海洋领土的主权维护。为此,中国海油的领导班子始终提醒自己和员工,要担当起开发和维护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国土的责任,谋求公司的专业化、国际化发展。

  2、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理想信念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企政治优势形成合力的重要渠道,是国企文化建设的灵魂。中国海油着力形成富有实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风格和方法,把党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企业价值理念建设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把企业的运营目标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追求和统一意志,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教育,形成企业的意志整合优势和强大精神动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海油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型能源公司”目标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明确新时期思政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为建立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服务;从企业改革、发展实际需要出发,用公司核心价值观统一员工思想,用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约束员工行为,积极引导员工为公司发展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发展和价值。为了实现这一基本任务,中国海油积极探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管理体制的新的有效途径。中国海油前任总经理傅成玉在谈到中国海油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时说,“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管理,是一回事,是一体两面。如果单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永远是两张皮。我们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管理,它们融到一起就变成一张皮,思想政治工作就发挥效率了。”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局上,中国海油努力推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状大政工格局的构建,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覆盖,着力将孤立平行的“线”编织成纵横交错的“网”。横向发挥七个主要地区党委的作用,统筹地区内各个业务板块全体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并结合地方党委要求和地区特点开展工作;纵向发挥从总公司党组到各单位党委直至基层党支部(党小组)的作用,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业务特点开展工作,做到横边纵底,不留死角。公司上下各个管理层级、党团各级组织,围绕着“提高人”和“凝聚人”的工作关注点,形成了一个相互配合、相互支撑、交叉协作的网状工作格局,使业务管理部门和党、纪、工、团组织密切配合、交叉互补,有效解决了“两张皮”的问题。

  在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上,打造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一体两面、无缝对接”的体系,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企业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容易让人感觉“虚”,是因为相关工作脱离了生产实际,党、纪、工、团自上而下自成一体,造成了与企业行政管理体系各管一摊的“两层皮”现象。中国海油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员工的健康生活、工作安全紧密联系起来,创造性地形成以生活化和实际化为特点的工作风格,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同员工生活工作之间的零距离。他们借鉴企业健康安全环保(HSE)的管理办法来做企业的员工工作,形成了独特的员工工作方法:像抓身体健康一样抓思想健康;像抓事故隐患一样抓思想隐患;像抓自然环境保护一样抓文化环境改进;像注意身体健康一样注意员工的心理健康;像重视作业安全一样重视员工的思想安全;像维护生产环境一样维护企业的和谐环境。他们还提出“各级带队伍的管理者是员工工作第一责任人,专职党群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成为高级咨询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各级带队伍的管理者将“管人”、“管事”和“管思想”结合起来,关心员工的成长发展和素质技能提高,关心员工的思想状况,主动发现员工的思想问题并及时做好工作;专职的党群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为各级管理者带好队伍提供支持和保障,并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帮助管生产的人带队伍,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3、通过企业价值理念建设,把企业精神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文化软实力

  通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在企业价值理念建设中塑造企业文化,使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是国有企业在灵魂塑造方面重要的政治优势所在。中国海油结合建设“海上大庆油田”的实践,大力弘扬石油工业“为国分忧,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提炼形成了以“敢闯新路、勇担责任、善于学习、包容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海油精神”。

  在中国海油几代全国劳模身上,既集中体现了劳动模范“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共同特质,又继承了我国石油工业“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优良传统,还彰显了海洋石油工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注重和谐、合作双赢”的独特精神风貌。总公司总结新时期“海上铁人”郝振山等英模人物的事迹,将“海油精神”人格化、具体化、形象化,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海油精神”深入人心,转化为广大员工心目中的榜样,自觉向这些先进人物靠拢。

  中国海油高度重视“海油文化”建设,着力打造“海油精神”,由此释放出强大的精神动力,提升了企业的文化软实力,赢得了客户、同行的尊重,增强了市场竞争力。2005年,郝振山担任平台经理和支部书记的中海油服下属南海二号接到了“进军国际,开拓海外钻井市场”的光荣任务。“论设备,南海二号没半点优势。那靠什么?只有靠人!公司既然把任务交给咱们了,咱们就要扛下来。就算作不了英雄好汉,也不能当稀泥软蛋!”南海二号辗转缅甸和印尼长达17个月,创下了无人员伤亡事故、无人为操作引发设备事故、无海洋污染投诉、无综合治理问题的“四无”记录,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3个无缝链接的钻井合同,创造了中国钻井平台年收入历史最高等多项纪录,被誉为“孟加拉湾的NO.1”。2008年,南海二号凭借首次海外作业的出色表现,再次征战孟加拉湾,开创了中海油服国际化道路上整体作战的先河。此时,南海二号已经有了一个别名,那就是“中国的海上钻井铁军”。

  (待续)

  网络编辑:嘉扉

  

  
发布时间:2013-03-03 22:40:57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国情调研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