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诗词

特稿:毛泽东盛赞陕北(组图)

字号+作者:杨文忠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2011-10-31 11:47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解放神州日夜忙,跨出窑洞再征航。 河东恋望发声赞:陕北是个好地方(1)! 注释(1) 五十年前,他送毛主席东渡黄河时曾亲耳聆听到——毛主席说:陕北是个好地方 '...

解放神州日夜忙,跨出窑洞再征航。

河东恋望发声赞:陕北是个好地方(1)!

    注释(1)  五十年前,他送毛主席东渡黄河时曾亲耳聆听到——毛主席说:陕北是个好地方

锦华  锦忠  生树

    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际,伴着汹涌澎湃的黄河激流之声,就在毛泽东同志东渡黄河、离开陕北50周年之季,一通由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支助修建的“毛主席东渡纪念碑”在毛主席当年离岸上船的地方——吴堡县岔上乡川口村黄河渡口岸边高高耸立起来。

毛主席东渡黄河登岸处

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碑

    多年来,由于工作业务关系,笔者曾20多次单独或陪同中央、省、地新闻工作者前往川口村追寻当年伟人走过的足迹。笔者接触最多的是当年亲自组织人员摆船送毛主席过黄河的薛海玉老人,听老人讲当年的动人情景是这样的——1948年3月的一天,年仅24岁、担任水手工会指导员的薛海玉忽然接到上级命令:组织可靠人员护送一位部队首长过黄河。在他接到命令的同时,一支100多人的解放军队伍进驻了川口村,封锁了黄河滩头和渡口,严格盘查着来往行人。从这种种迹象看,薛海玉同志意识到:这次从这里过河的一定是位大首长,这任务非同寻常。于是他特地从自己指挥管辖的30多只渡船中,挑选了一只最大最结实的木船,准备供首长乘坐。本来一只船上有9个船工(1人掌舵,8人摆船)就足够了,但为了保证首长的绝对安全,他还是特意从200多名船工中挑选出14名(准备由两人掌舵,12人摆船)技术过硬、经验丰富、政治上可靠的人员专门负责完成这次摆渡任务。

    3月23日,天气睛朗,黄河上风平浪静。中午时分,一支约有数百人的队伍来到了黄河滩头,在部队汪参谋(薛海玉后来知道他就是汪东兴)的带领下,薛海玉同志来到了一位约50多岁、面目慈祥、红光满面的部队首长面前。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的部队首长用令人难懂的外地口音问他:“从这里过河好过不?”薛海玉据实作了回答。忽然,他发现了一个令自己难以置信的秘密:部队首长的嘴唇下边有一颗醒目的肉痣,而且首长的面貌与自己在区政府会议室里见过的毛主席画像一模一样,再联想起村里几天来非同寻常的种种迹象,他立刻意识到,这位首长就是人民救星毛主席。顿时,他感到欣喜若狂,也更感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分量。

毛主席东渡黄河时

    十多分钟过后,渡河开始了。毛主席站在黄河岸边,深深地回转身,看了看陕北大地,才依依不舍地上了船。在渡船离开河岸不久,又对着岸边的人群招了招手,似乎在向送行的人们告别,也似乎在向自己生活了长达13年之久的陕北大地告别,更似乎在向陕北数百万人民嘱咐:我们不会忘记你们,革命不会忘记你们,你们用小米饭和南瓜汤支援了中国革命,你们的伟大功绩将永远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

    据薛海玉老人讲,毛主席当时的面部表情是十分严肃的,而且在整个渡河的过程中,始终连一句话也没有说。站在毛主席不远处的他多么想代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给毛主席说几句知心话,然而18岁就参加了党组织的薛海玉同志,深深地知道党的纪律,也更知道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于是,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一再告诫自己:绝不能有丝毫的疏忽,万一出现什么意外情况,自己就是舍上生命也一定要保护好毛主席的安全,同时,嘴里一个劲地嘱咐大家“小心地搬,往稳重搬”。

    过了大约二、三十分钟,渡船终于顺利地到达了河对岸,薛海玉同志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他在毛主席前面下了船,又紧跟着毛主席走了20多步。忽然毛主席站住了脚步,又慢慢地回头,凝视着河对岸的陕北大地,深情地说道:“陕北是个好地方”。薛海玉同志顿时高兴极了,为了证实自己没有听错,他向站着主席身边的一位解放军同志问道:“首长刚才说了句什么?”当这位解放军同志证实他确实没有听错时,他高兴的眼睛里溢满了激动的泪花。他是亲耳聆听毛主席说:“陕北是个好地方”这句话的极少数人之一。

    28个年头过去了,他又一次见到了毛主席老人家,可老人家已静静地躺在了鲜花从中,身上覆盖鲜红的党旗,时间是1976年9月,他是作为老区代表,前往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的。

    几十个年头过去了,薛海玉老人永远忘不了1948年3月23日这令他永远难忘的日子,也更忘不了那个在自己的耳边回响了半个世纪的伟大声音。为了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他在向一批又一批前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们讲解动人故事的时候,带领着乡亲们始终奋战在农村第一线,仅村支书就担任了20年。

    1993年8月,当年在毛主席东渡黄河时担任警卫员,现任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的陈耀同志,带领“追寻毛主席足迹夏令营”专程来到川口村,在与薛海玉老人共同回忆当年毛主席音容笑貌的时候,深有感慨地对薛海玉老人说:“你是一个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的有功之人。”(1998年《榆林日报》)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