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ID:wuxiaobopd),作者:巴九灵,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自两天前OpenAI突然发布首款文生视频模型“Sora”以来,对个体而言,后劲依然很大。
一来是OpenAI直至昨日还在不断更新“Sora”的作品,人们一边惊叹,一边把不安传递到四处;二来,今天是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一想到人工智能在“趁着”部分人类
放假突飞猛进,职场人或多或少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自己这份工作还能干多久?”
昨天的文章《AI能拍电影了,这14个月来大模型发生了什么》里,我们还做了个小投票,想了解下读者们使用AI工具的频次,结果显示:认为自己“不怎么会用”“还在学习中”“不确定是否使用过”“感觉自己完全没使用过”的读者占比接近85%。
这基本与我们在《2023年新中产白皮书》中调研的结果相吻合。
自2023年起,尽管“AI冲击”一波又一波来袭,但对新中产而言,真正准备好的仅仅只是少数。
仅4.2%的新中产觉得有危机感
在《2023新中产大调研》中,认为已经“造成严重冲击,面临被裁员等情况”的新中产,仅占总量的0.3%,与此同时,认为“新技术已经造成冲击,导致工作模式/业务方向产生变化”的新中产,也仅为3.9%。
与之相对的,更多的新中产只是预见到了冲击,这部分占比高达61.1%,而比较自信,认为自己将在这场AI冲击中完整幸存下来的新中产占比也高达19.6%,剩下的是认为自己被冲击但暂时未受影响的新中产,占比为15.1%。
为什么2023年的新中产那么“淡定”呢?这或许和新中产所处的职业圈层有关。
根据调研,我们的新中产大多集中在金融、制造业、IT软件和互联网和房地产等行业,其中,2023年45.5%的新中产担任着小团队领导、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等管理角色,其中以中层管理者最多,占比为21.7%。
依照普遍的经验,人类失去工作是因为这份工作由AI来干更省时省力,在工业流水线上,这样的情况已时有发生。
吴老师多次在标杆工厂的参访中提到“施釉工的消失”。
在陶瓷工厂,这是一份极有技术含量的工种,一件产品的优质,上釉是底子功夫,因此,从事者被尊称为施釉师傅,而如今,施釉这个工种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施釉机器人,它的喷釉效率是人工的三倍,均匀度为100%,而且能把釉施到人工很难触达的扭曲面。当然,它还不会得尘肺,可以每天工作24小时。
然而,对于处在管理岗或者专业技术岗的新中产而言,这种取代似乎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理论,远未达到工厂里那样——大部分新中产尚未意识到这轮冲击在未来的杀伤力。
对2023年的新中产而言,“新技术冲击”这一命题依然是“远处的哭声”,他们现在心中更焦虑的问题恐怕还是“老的那几样”,比如“35岁危机”“大裁员”。
“35岁焦虑”新中产也不能免俗
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87.3%的新中产存在年龄焦虑,仅12.7%的人表示完全不在乎年龄可能带来的职场问题。
在市场行情、技术发展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曾经在职场上经常被提起的话题——年龄焦虑,在此时此刻变得更为尖锐。
35岁危机本质上是一个相对极端的职场现象,在智联招聘的数据里,除了00后之外,从70后到95后,每一个阶段的晋升比例都在20%上下徘徊,但更多的人的共识依然是,到了年龄后没法再往上爬,新中产也不能免俗。
新中产年龄焦虑的背后,实质是对“大裁员”的应激反应。
裁员,是公司断尾求生的“广进计划”,也是笼罩在职场人头上的一号危机。
2023年,裁员危机发生在各个行业。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有43.3%新中产所在的公司有裁员情况,且裁员涉及的行业较广,房地产/建筑行业、餐饮/消费行业和IT软件和互联网行业都是裁员“重灾区”。
行业“降本增效”是经济处于修复期时的主要表征。
2023年4月底,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提到,未来五年新增的工作岗位数量将达到6900万个,与此同时消失的工作机会将达到8300万个,相比之下岗位绝对数量下降了1400万个,相当于目前工作岗位总量的2%。
不管是为了应对年龄焦虑,还是AI各种不同姿势的冲击,新中产多多少少也心中有数,2023年,他们的心态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从过去的向上攀爬转而向下扎深技能——有一技傍身好过高处不胜寒,有一条后路好过只盯着一个饭碗。
具体而言,在我们的调查中,2023年新中产面对职业困境的解决办法中,43.8%的新中产选择了提升个人能力,21.3%的新中产把事业的边界延展到了工位之外通过做点副业来破局。
还有新中产看中了一些较为复杂但不易被AI替代的蓝领技能,家政服务成为新中产最看好的蓝领技能,其次是安装维修和宠物相关。
这对大部分从事脑力工作的新中产而言,或也是一次值得尝试的跨界实验。
AI冲击其实有多种形式
更值得警惕的是,到了2024年,一些新的情况将会出现,除了出现如“Sora”般令人不安的工具外,更多的工作会在一场事关“优先级”的考验中败下阵来。
这是自大洋彼岸传来的寒气。
追踪科技行业裁员情况的网站Layoffs.fyi的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截至1月26日,已经有谷歌、微软、亚马逊、eBay、Unity等数十家美国科技公司宣布裁员,其中知道具体裁员人数的企业,裁员总人数超过1万,还有20多家公司的裁员,尚不知道具体裁员人数。
2023年是美国公司尤其是硅谷科技公司的裁员大年,共计数百家公司启动裁员,共有17万人离开了工作岗位。
我们曾在2023年年初做过分析,彼时科技企业扎堆裁员,主要基于三个原因:
◎第一,美联储暴力加息导致对科技企业的贷款利率大幅提高,现金流收紧,也造成了资金从科技股的出逃。
◎第二,大规模裁员是科技企业纠正在疫情期间的趋势误判,减少了对在线业务发展过于乐观导致的人员过剩。
◎第三,是企业在管理上更偏向于效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降本增效。
但2024年的这波裁员,带来了第四个原因——为AI投资省出钱来。
实锤了这一观点的是谷歌。
据CNBC报道,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在本月表示,随着公司继续将投资转向人工智能等领域,今年将有更多裁员。
一些分析师认为,当科技公司把AI作为战略优先事项时,从资金投入到人员招聘都将往AI倾斜。
对白领们而言,尽管AI确实还没跑过来抢过手里的鼠标和电脑,却在原本就不明朗的职场前景上设置了更多更强的障碍。自Sora出现后,情况只会继续恶化。
技术影响往往会迟于技术发明,但对更多人而言,要担心不仅仅是人工智能会不会改变自己,更要担心人工智能会不会改变我们的周围。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