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军事
美陆军公布2040年前建设规划,谋求转型和地位提升
美陆军公布2040年前建设规划■刘柯涵美国陆军士兵调试“海马斯”火箭炮。近日,美国军方向外界披露未来陆军建设相关规划,称“到2040年,美军将在一体化威慑'...
美陆军公布2040年前建设规划 美国陆军士兵调试“海马斯”火箭炮。 近日,美国军方向外界披露未来陆军建设相关规划,称“到2040年,美军将在一体化威慑战略下,拥有一支具备持久优势的陆军部队”。美媒称,在美国近年来的国防预算、防务政策和资源投向中,陆军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此次高调抛出2040年前的建设规划,意在主动展示转型决心,提升陆军在美军内部的地位。 追求火力和防御力 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卡沃利表示,未来战场将是硬实力的对抗,因此火力的发展是重中之重。美国陆军协会也表示,弹药消耗战在未来战场上比机动作战更有优势,因此应首先考虑提高防御力和火力。 美国陆军近期公布了未来火力打击的核心力量,其中包括射程70千米的增程火炮、射程1000千米的精确打击导弹、射程500千米至1800千米的陆基中程导弹和射程2775千米的远程高超音速武器。美国陆军表示,打击范围方面,上述装备组成的火力打击网可全面覆盖整个陆战场;载具建设方面,增程火炮炮弹和精确打击导弹均能通过“海马斯”或M270A2火箭炮发射,可提升武器装备的适配性;谱系衔接方面,陆基中程导弹将填补精确打击导弹和远程高超音速武器之间的射程空缺。 为应对所谓“大国竞争”下陆战场的持续对抗,美国陆军计划通过技术革新和扩大军火商范围,将目前单月1.4万发炮弹交付量提升至9万发,并增加制导火箭弹生产量占比,提升弹药储备以应对高强度常规战争的消耗。 在防御力建设方面,美国陆军希望依托“一体化防空反导”项目,实现防空和反导的分层、联动配合。该项目是美国陆军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低层防空反导传感器、火力防护系统和机动近程防空系统3个要素。 此外,美国陆军将未来战车和陆航装备作为未来战场火力和防御力的建设重点。美国陆军参谋长麦康维尔大力推动“下一代战车”项目,宣称2040年前美军将拥有无人驾驶的机器人战车、超轻型坦克等陆战场上的未来武器。目前正在研发的“未来战术无人机系统”,可实现8架飞机间的自动互联及协同作战,还可不依赖机场跑道垂直起降。 整合未来作战部队 除提升火力打击等硬实力外,美国陆军还围绕兵员结构、后勤保障等能力建设,给未来陆军“画像”。 报道称,2040年前,美国陆军将以提高“战略响应”能力为目的,扩充兵力和增加预算开支。目前,美国陆军现役人员总数为45.2万人,处于194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短期无法快速扩充兵员的情况下,美军将优先提高陆军支援力量现代化水平,加强军需、医疗等后勤保障力量。 此外,美国陆军将继续以多域特遣部队为作战核心,通过整合信息、网络和太空等战力资源,为联合部队提供多域作战支援。重塑以师为单元的作战行动单位,指挥各旅级战术编队,提高战役行动组织水平。 通信保障方面,美国陆军明确未来主要依托卫星通信、超视距通信和无线保真通信3种通信方式,通过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扩充数据容量和增加机动保障力实现“实时通信”。 后勤能力建设方面,美国陆军强调要加强北极等特殊地理环境下的装备和后勤建设规划。通过扩大与军工企业的合作范围,提高陆军工业基础水平和各类设施的抗击毁能力。针对弹药不足问题,美军将在北约组织、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和美英澳“奥库斯”联盟等合作机制下,联合盟友共同开发关键装备,以增加武器弹药供应。美国陆军还将持续通过“欧洲威慑倡议”“太平洋威慑倡议”两项威慑计划,扩大在相关地区的武器装备储备。 谋求转型和地位提升 近年来,美军不断加强海军和空军部队的兵力建设,陆军发展一度滞后。今年以来,美国陆军加快转型步伐,高调公开多项“建设成果”和建设规划,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升在美军内部的地位。 今年第一季度,美国陆军先后完成陆基中程导弹连的组建部署、首批4辆“机动近程防空系统”交付、“一体化防空反导”系统的首批6部雷达样机交付及初始作战能力的评估。 美国陆军此前向通用动力公司支付11.4亿美元,用于采购96辆机动防护火力车,并宣布将于2025年完成首个营级机动防护火力部队的组建。建设中的“未来攻击侦察直升机”和“未来远程突击直升机”,计划于2032年前实现首批部署。今年年底前,美国陆军将接收16个高能激光和高功率发射装置,以加强一体化防空反导系统体系建设。未来10年,美国陆军将为所有旅级战斗队配置“士兵杀伤力”“下一代班组武器”等单兵作战系统;为增强型远征信号营配置新型网络战工具,提高多域作战任务遂行能力。 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国国防预算连年大幅增长的背景下,陆军预算一直增长缓慢,美国陆军高调公布未来发展规划,意在“喊话”国会对其加大经费投入。
■刘柯涵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