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又是一年春来到
文 | 范雨素
春雨惊春清谷天,又是一年春来到。文学小组的“劳动者文学奖”已举行了三届了。今年工友之家在年三十这天举行一起过年活动,一起包饺子,一起唱歌,跳舞、聊天。
我和文学小组的好几个朋友参加了这次就地过年活动。我和马大勇聊起了文珍老师为读书栏目写的节气散文,我们感慨,写得真好,我写不出那样的散文。我对马大勇说,文珍老师的人格力量比她的文字更打动人。在今年1月2日举行的“劳动者文学奖”线上颁奖典礼结束后,我问文珍老师,对农民作家邵传京的作品点评有没有文字稿,文珍老师说有,说她整理一下转给我,在半夜23:45,把作品点评转给了我。在那一刹那,我的脑子里弹出了小学课文《温暖》。
邵传京先生说,他看到了文珍老师的点评,马上转给了襄阳文联主席涂玉国老师。温暖是以接力棒的方式传递的。
1月2日晚上,二十几位学者给我们的作品做了点评,孟登迎、西元、井玉贵、文珍、冯同庆、杨沁、陈琳……是这些学者合力推开文学殿堂的大门,帮助基层农民、基层工人插上文学的双翼,用文学缓解生存的焦虑。
牛年的春天了,我们文学小组已诞生第八个年头了。从一株小苗长成了一颗傲立风雨的国槐树。
这些年,无数个海外、海内的学者伸出温暖的手,给我们上课,好多农民朋友,工人朋友看到新闻,赶来听课。在我们的课堂上,没有阶层,只有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自由、平静。
又是一年春来到,疫灾还没结束,仍如乌云一样盘桓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听一曲欢快的《檐上猫》,轻松一下吧!
……
左一步右一跳
枝头桃花轻轻翘
太阳晒个饱
哦不知晓
又是一年春来到
还是檐上漫步的大花猫
编后记
文 | 马大勇
一月,差不多是一年二十四节气里小寒、大寒时,一年最冷的暮冬季。每一年的这一个月,就是出门在外、已经辛苦一年的的人们回家过年的时候了。买好车票,揣着辛苦挣到的工钱,匆匆赶往家乡。天气再冷,心里也是热的。
然而,今年的一月,对出门在外的人来说却有特别的含义。
就在这个时段,可恶的新冠疫情在个别地方有了反弹,高峰时一天就增加十几例本土病例。在北京也有零星病例发现。一下子,全国人民都紧张起来,半年前已经解除的防疫措施又迅速恢复。疫情传播的高、中风险地区,又封闭管理。其他地区小区门口,地铁站,进进出出的人群又要排队,检查健康码,量体温。每一个人都要加强防护意识,勤洗手,戴好口罩,非必要不聚集。
小区门口的帐篷式简易房又搭建起来,由工作人员严密值守。
测核酸去,测核酸去!房东大姨来敲门,预先通知下了。
寒风呼啸,天冷得厉害,街上却要排起长龙。今天是这条街道,明天是那个社区。不管男女老少,本地外地,统统都要做。要把可能隐藏在人海里的可恶的病毒揪出来,早发现早预防。
很快,也轮到皮村小区了。
去年的疫情,离皮村小区还是很远的,我们大都没有去做测核酸,宅在家里一阵子,疫情也就过去了。想不到今年倒要长见识了。包括我,包括左邻右舍,心里都有点慌。都没经历过,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没事,去长长见识吧!大家戴上口罩,拿起手机,走出家门。聚集在小区一个空旷的场地上。这里已经搭好简易房,穿着防护衣的医护人员第一次离我们这么近。大家排成十几队,挨个坐下来,张大口,让医生拿起棉签在喉咙里点一下就成了。
于是,咱也是酸过的人了。
谢天谢地,全社区核酸一个不落测下来,也没有发现可恶的病毒。而且预防新冠的疫苗已经在使用了,最先打的,是超市、饮食店、小卖部的打工族。问他们怕不怕有什么不良反应,有什么感觉,都说:“打了就打了,怕什么?”“就是打针的感觉,打两针就行。”
接着就是提倡就地过年。年关将近,要提高防疫意识,做好自身防护,过年也要少聚集。最好就是原地不动。坐车,挤车,来来往往,聚集成堆,病毒会趁虚而入的。
往年这个时候,人们早都开始陆续回去了。辛苦劳累一年,却不能回去和亲人团聚,谁心里也不是滋味。
可是,为了防控疫情,报纸上,电视上,小区里,到处都在讲“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
好吧,那就就地过年。连超市里买菜的大妈,小店里卖饺子的小哥,也都表示不回去了。
除夕夜,工友们还聚在一起,加上好些个小朋友、老叔,都来了,热热闹闹包了饺子吃,唱了歌,也是挺快乐的。
吃过饺子,新年到了,新春到了。村里鞭炮声大作,簇簇烟花璀璨。
这一个月里编选的《新工人文学》作品,如姜利晓《被春风喊醒的大地》,也是迎春;李勤安《除夕,一个人的工厂》,杨敏《过年》,也是过年的滋味。邱俊霖《外婆的腊肉饭》记录温馨的家的感觉。又有张新文《我家有个牛二哥》记录了农村人对农家宝的深厚感情。颜士州《帮嫂子写情书》写的是一份真情。张水凤《深圳临时工的周末生活》,全篇是真实的细节,记录打工生活,心里的种种思考。
小说,选了何钱文的《桃花映月》,写的是农村里的空心家庭,打工人出去务工,留下的是留守儿童、老人。表面看就是顽童的嘻闹,其实表现的是很重要、很严峻的现实问题。
诗歌,也发了几篇。还有张蕾老师翻译的菲律宾、瑞典女诗人的作品。聊以祝全世界的女性劳动者节日快乐。三八节要到了。这几位女诗人的一篇篇诗,也是务工的人在发声,呼唤尊严、公正。
这一些诗句,有时是很洒脱,有时却很刚强的。这也是我们生活所必需。
本文原刊于《新工人文学》第十二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