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短缺的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突出问题。
据经济参考报2017年4月17日报道,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上,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李守镇说,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达到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他认为,我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华丽转身,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已是当务之急。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多地基层调研发现,“技工荒”的情形普遍存在。在四川,省人社厅的调查统计显示,全省现代制造业等领域高端领军技能人才稀缺;在浙江,杭州市工商联2016年针对全市建筑业、传统制造业等上百家企业的调研显示,有71.43%的企业反映中高级技术工人短缺,低技能劳动力过剩;在天津,据劳动力市场信息反馈,企业高级技术人才的供求比例已经达到1:10左右。
对于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短缺的问题,早在2015年5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就在题为《问计中国制造——工匠缺乏:中国制造转型之痛》的新闻节目中报道说,正在经历转型升级的中国制造,眼下最缺乏的是熟练的、有技术的工人,强烈呼吁加强对技术工人的培养。
近几年,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也多次强调要加强对技术工人的培养。2017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中发〔2017〕14号文) ,其中对产业工人的技能提升也提出了要求。为加强对技术工人的培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还于2018年3月专门印发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由此可见,近几年来,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对加强技术工人培养的问题是十分重视的。
可是,尽管中央对加强技术工人培养的问题三令五申,但几年过去了,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在最近召开的一些省市“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又提出了这个问题。
例如,河北省人大代表、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工段长祁峰,近日在河北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张家口代表团的讨论发言中说:“说拿我现在所在的工段来说,工人的平均年龄42.5岁,30岁以下的工人就1个,没有形成梯队,许多普通机床操作岗位后继无人。”他建议,除了通过多渠道给予产业工人培训机会和各种荣誉外,“还应该进一步提高产业工人待遇,让更多年轻人愿意从事一线工作,坚守岗位,开拓创新,让燕赵大地涌现出更多的河北工匠。”
又如,近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总工会、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的分组讨论中,市政协委员、上海建工集团党委副书记张立新说,现在制造行业主要不是缺乏优秀的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而是紧缺一线技能人才、技能工人,随着有经验的技能工人越来越少,长此以往,会影响制造的安全和质量。他说“出现这种现象,与技能工人的社会认同感有关。试问现在哪个家长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去开塔吊、轧钢筋,操作重型机械?”他表示,提高一线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不是一家企业就能解决的,需要全社会一起重视。
上海市政协委员、一线工人出身的“蓝领科学家”、宝钢股份有限公司热轧厂高级技师王军认为,如今随着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但现在对于一线技能人才缺乏相应激励手段和措施,就拿职业晋升来说,很多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定很困难,虽有相关政策,但缺少实施细则,“看得见、摸不着”。
为什么我国的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会如此短缺?有些人将其主要原因归结为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对工匠的培养重视不够。我觉得,这固然是一条重要原因,但却不是主要原因。如今中国缺少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的原因虽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最主要最重要的原因却是如今的年轻人大都不愿意当蓝领工人。
我们通常所说的“工匠”,实际上就是制造业第一线技术熟练的高级技工。对于现代制造业来说,光有优秀的管理者(厂长)和科技工作者(工程师),而没有熟练的技术工人是不行的。工厂要开发新产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就必须有一大批具有“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技术工人和高级技工。
然而,一个年轻人要想成为一个“工匠”,就必须从普通的蓝领工人开始干起,在生产第一线经历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的刻苦学习钻研和工作实践,最后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工匠”。而且,即便他成为了高级技工,还仍然属于“蓝领工人”的范畴。
可是在如今的中国,不仅城里的年轻人不想当蓝领工人,就是农村的年轻人,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和就业困难,也没有多少人真正愿意当蓝领工人。那么,中国的年轻人为啥不想当蓝领工人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1、蓝领工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低。蓝领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蓝领工人的社会地位很高,被人们称作是“工人老大哥”。但近几十年来,自从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后,蓝领工人的社会地位就下降了,尤其是在农民工成为蓝领工人的主体后,“农民工”就成了蓝领工人的代名词。现在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已经很难看到真正的蓝领工人的身影了。特别是蓝领工人在企业中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的企业都是公有制,蓝领工人是工厂的主人;而现在的企业大都是私有制,蓝领工人都是企业主(资本家)的雇工,谁要是敢对老板的压榨说个“不”字,马上就叫你滚蛋。即使是国有企业,由于引进了“现代”的管理方式,蓝领工人的地位与私营企业相比,也好不到哪里去。
而与蓝领工人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的下降相反,民营企业家现在则成了“香饽饽”。不仅电视报刊频频为他们歌功颂德、树碑立传,许多民营企业家还当上了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的高级领导干部甚至说“民营企业家是我们省最宝贵的财富”。不要说蓝领工人对此有想法,就是许多科技工作者和党政干部心里也不平衡。
2、蓝领工人的工资待遇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蓝领工人的工资待遇虽然也比干部和知识分子低,但差距不是很大。而现在,除了少数紧缺专业的高级技工外,大多数蓝领工人的工资待遇与白领和各级管理者相比,差距很大;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农民工与有城市户口的人还存在着另一种待遇上的差距。
3、蓝领工人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一般来说,与在办公室工作的白领相比,蓝领工人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工作又脏又累。加上这些年大讲“致富光荣”,对“劳动光荣”也很少讲了,如果不是为生活所迫,有谁还愿意蓝领工人呢?
4、“精英治国论”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说法,看不起体力劳动者。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蓝领工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的提高和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的改善,以及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腐朽思想观念的批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当蓝领工人在社会上被认为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当时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工人”两字叠在一起就是一个“天”,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天下。可是近几十年来,随着蓝领工人社会地位的下降以及工资待遇与白领及各级管理者差距的拉大,加上一些人极力鼓吹资本主义的“精英治国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腐朽思想观念又死灰复燃、甚嚣尘上。现在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职业虚荣心,认为当蓝领丢人,即使当蓝领比做白领的工资多一倍,他也不愿意自己或让自己的子女去当蓝领。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中国现的年轻人大都不想当蓝领工人。近十来年,中国有一种怪现象,一方面,每年毕业的七百多万大学生有许多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工厂急需的高级技工又千金难求,即使这些年大学毕业生不断“贬值”,高级技工不断“升值”,可还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当蓝领工人。
这样的结果是,年轻人从中学毕业之后,一流的青年去上大学,二流的青年去做生意,只有三流的青年才去当工人。大家好好想一想,中国的青年在中学毕业后的第一次分流中,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人都去上大学、做生意了,剩下的这些综合素质比较低的人即使他们愿意在蓝领工人的岗位上刻苦钻研,最后又有多少人能成为真正的“大国工匠”呢?
由此可见,要想真正解决我国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短缺的问题,就必须在切实提高蓝领工人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工资待遇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只有让社会上优秀的青年愿意当蓝领工人了,才会有更多优秀的高级技工脱颖而出。我相信,只要到我们重新喊出“工人万岁”的那一天,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短缺的问题就一定会完全得到解决。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