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之二》
赵润明
前几天整理旧书, 看到三本大书:《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这是由中共中央编辑,人民出版社1956年9月出版的一版一印本。我是农民出身,一直生活居住在农村。一直关注农村变化,收藏着很多有关农村的书刊。翻看书后用铅笔记录的购买时间,这套书整整陪了我四十年。见证了从青涩年华到人书俱老。这部大书出版六十年了,和中国农村一样饱经历史沧桑,书保存的完好如新。
今天的读者还有人知道这部书吗?今天再读这部书还有意义吗?
中国社会有着漫长的农耕历史。1956年是中国农村合作化高潮的年代。农村合作化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帮助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历史性胜利。
这本书就是在这个年代产生的。毛主席亲笔为本书撰写了《序言》和很多按语。农业始终是一个弱势产业,农民始终是社会底层的受压迫者。毛主席一直关心农村农民,他一辈子没有忘本。几十年过去了,在这部书里仍能看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仍能看到互帮互助共同致富,仍能看到勤俭办事改革创新。仍是一部治国理政的大书,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性文献。
我在上中学的课本里,就学习过毛主席为本书首篇文章写下的按语。毛主席说:“有一个王国藩合作社,二十三户贫农只有三条驴腿,被人称为‘穷棒子社’。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三年的时间内‘从山上取来’了大批生产资料,使得有些参观的人感动的下泪。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六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由于自己的努力,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有强的国家吗?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抛去历史的烟尘,这些话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当年的贫苦农民就是这样走上幸福道路的。历史转了一大圈,今天好多农民仍生活在贫困中。党中央大搞农村脱贫计划,各地自发成立农业合作组织,这也是《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的延伸,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回顾我们农村发展史。在很短的时间内,几十年建设积累的集体主义化为乌有。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成为历史记忆。拍手叫好的人常常以为集体经济体制下,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劳动者没有积极性,集体经济没有效率。有型的体制打破了,无形的道德观念意识形态也随之打破。今天农民的出路在哪里?农村的光明在哪里?
河南有个南街村坚持走集体化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毛泽东思想,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南街村不断积累发展公共福利不断创建共产主义文化氛围,让每个人都觉得个人和集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南街村和其他村相比,并无神奇之处,关键是他们村班子成员有长远目光,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们都是能人,如果想自己先富起来,人人早成了“大款”。他们每人只拿250元的月工资,发挥“二百五”的傻子精神。这就让群众相信集体经济有奔头,从而形成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如果当年安徽小岗村有这样一班人,还会偷着按手印吗?这个当年改革先锋今天是个什么下场,有时间看一下就知道了。
集体主义的消失不仅体现在物质资料上的分光分净,还表现在人们精神状态上的分裂离合。贫富是同一人群中人们相互比较物质占有多少产生的一种心里感觉。我们过去物资资料同样匮乏,大家有精神支柱,有共同信念。感觉到的并不都是苦难。实践证明,没有集体主义就没有共同富裕。富人之所以致富,不剥削穷人是办不到的。农民工给老板干活和作为主人给集体干活根本不是一样的心情。当下社会关系紧张,阶层对峙,乱象丛生的源头是集体主义的消失和私有经济个人主义的泛滥。
我们有时候真的很困惑;我们乡村世代积累下来的淳朴乡风纯洁乡情,现在到哪去了呢?今天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很难听到一句真话,没有完全可相信的东西。人们怀念过去的岁月,怀念生产队长,怀念民办教师,怀念赤脚医生,怀念蓝天白云,怀念鲜花小草,怀念毛泽东时代。毛泽东思想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走出困境,走向光明。认真读毛主席的书问题总会有答案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 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这个问题的思想指导,他指出;“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
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物,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顺利推进。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066600 河北省昌黎县西王庄1111号新农村图书馆
0335-2889558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