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旗村是成都平原上受都江堰水利工程滋养的一个小村庄。1965年,在“四清”工作队的主持下,原金星三大队从金星大队分出来,后改名为战旗大队。分家的时候,大队除了分得3间猪圈房、1个木制文件柜、3把圈椅,还有700元的债务。当天晚上,大队仅有的茅草房的大梁还不知道被谁给偷走了。
当时村集体家底薄,又没有可利用的资源。全村要发展只能靠自己苦干。在“农业学大寨”期间,通过新农村建设运动,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又因为民兵训练办得好,战旗大队成为县人民武装部结对共建的典型。1979年战旗大队建起郫县的第一座轮窑,生产红砖,这是村里的第一个社队企业。1979年战旗大队工副业总产值99.1万元,占大队总收入的54.3%。村集体通过售卖储备粮,又为村集体创办其他副业提供了启动资金。战旗大队因为工农综合效益好,有2个小队的劳动工分达值到1元8角多,比周边其他村子都高。1980年年底村民罗慧平一家就分到了3000元,是全县的一个大新闻。战旗大队在讨论要不要搞包产到户的时候,只有3家农户举手同意。1982年战旗大队党支部书记再一次征求上级领导的意见。县委书记认为包产到户是势在必行,战旗大队才执行分田到户政策,但是社队企业保留了下来,由集体继续经营,后来又改为承包制。
1994年战旗村被县里选为混合股份制改革试点。村里把经济效益较好的机砖厂、会富豆瓣厂、先锋酿造厂、复合肥料厂、面粉厂整合在一起,成立集凤实业总公司,但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效果并不明显。1998年之后,村里几个企业陆续开始出现亏损。2003年新上台的村领导班子再次对企业进行改制,明确村办企业资产归集体所有,企业负责人只是经理人。村集体通过竞标发包的办法,把村办企业从合作制调整为租赁制,2003年村集体收回租金420万元。经过外出考察,村领导班子认为土地集体统一经营是方向。到2006年,通过“保底租金+分红”的方式集中了约600亩土地,统一对外流转。也是在这一年,村“两委”主动承担了上级部门安排的“大学生进农家”的任务。活动办得就像过年一样,农民从精神和情感上受到震动。这次活动在当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政府创新典型”。战旗村借此重新走入政府农业农村改革的视野。
2007年7月战旗村被列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点,开展“拆院并院”,新增440.8亩建设用地指标,其中215亩用来建设新型小区,其余通过建设用地指标城乡挂钩的办法,获得1.3亿元出让收入。在村民集中居住的同时,村集体进一步对村内农业用地进行整合。到2011年年底,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已集中土地1820余亩,约占全村耕地的95%。这中间也有不少困难。有一位村民说:“邓小平分给我的地就是我家的。我不要被人家剥削,也不剥削人家。”2015年8月战旗村将13.447亩建设用地以52.5万元/亩的价格成功交易,敲响了四川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第一槌”。
通过整合收储土地,战旗村创新了多种土地利用方式,通过土地出租,引进了妈妈农庄、长林食品厂、蓉珍菌业、第五季香境等多家外来农业、食品、文旅企业;又通过集体土地作价入股,兴办了战旗飘飘公司、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农耕文化博物馆等新产业新业态。村集体利用自有资金,打造村十八坊、壹里老街两条商业街,成为网红打卡地。
2020年战旗村和金星村合并为新战旗村。村域面积5.36平方公里,人口44493人,耕地5440亩,建设用地1374亩。2021年村“两委”管理机制进行调整,重新成立产业办、景区办、综合办、农发办、村建办、财务办,编制了新的村庄规划。村集体经济组织计划与区国有平台公司合作,出让50亩集体建设用地,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在金星片区规划建设新小区。2021年战旗村全年吸引游客106万人次,接待党政考察团1600余个。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累计培训近1.5万人次。战旗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万元。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资产达1亿元。但因疫情影响,集体经济收入从2020年的653万元下降到2021年的570万元。
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认为,村庄最大的资源就是集体所有的土地资源,经营村庄就是要经营好土地。什么是村集体经济?就是要用经营去实现所有者的权益。管理村庄要借鉴企业的经验、办法,但又不能完全按照企业的办法。他说:“我们经营村庄不能像经营企业一样,而要像经营家庭一样。因为村庄发展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
战旗村的变迁里藏有村党组织领导全体村民共同创业奋斗的历史。战旗村的变化和全国农业农村的变化又是相互映衬的。理解这个变化,需要把农村集体化时期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程、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村庄的变化放在一起来看。现在的战旗,是一个难得的具有村庄主体性的村子,有权、有能、有为、有位,而且“四有合一”。战旗村的发展预示着村庄集体再造的新的可能。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