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安徽蚌埠市怀远县包集中学的梁老师上课时发现一学生在其背后贴了张配有乌龟形象的“我是乌龟,我怕谁”的字条,遂与这名学生扭打起来。6月4日,教育部门因梁老师体罚学生将其开除。
对此我曾经写过《对梁老师与学生扭打的看法》,文中分别站在学生的角度和老师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这篇文字引起了许多老师们的关注,并且觉得我写的有点偏颇。确实,在学生与老师之间,我更倾向于批评老师,因为与学生相比,老师是强者。但梁老师的确难以一力承担教育问题的全责。
今天从学校责任、教育大环境、社会取向等方面谈谈,试试能否分析出什么。
一、学校的责任。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书是种责任,育人也是种责任。教书非常直观并且好办,育人相对比较难,这就是所谓的教易育难。在育人方面,教师要做好表率,学校负有督导责任。但学校是否把育人放在了与教书同等的地位呢?
如今的学校,特别是小学、中学,往往更加注重升学率,简单来说就是分数至上,分数高了学生、老师和学校就有地位。育人的事不仅不能与教书并驾齐驱,而且已经弱于教书的地位。
其实大学也注重于就业率,并且经常公布某校某校的就业率。至于未来的成才率,目前没有看到有此项统计数据。
由于不重视育人,学生对老师已经越来越不尊重了。这也是一种反噬,而这反噬岂止是只针对老师!
二、教育大环境。中国目前的教育,“教育产业化”这个词恐怕大家不会陌生。所谓的产业化,按瞎娃子的理解就是把教育当成一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产业来经营。中国教育,在这种“教育产业化”的大环境下,教育在逐渐脱离高尚。
当富家同学聚众殴打弱势同学时,育人这两个字,让教育难堪;
当老师与学生扭打在一起且老师被开除时,育人的问题岂是一个教师能够承担得起的?
当大学生因一些琐事而毒死大学生时,学生的家长们对教育是个什么看法?
当“校长,开房找我!”这句话在网络上风行时,育人的基层领导声誉已经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当社会上有声音把“教授”称为“叫兽”的时候,这个教育环境已经需要我们深思了。
上述这些现象,第一种涉及到学生家庭的经济地位,第二种涉及到学生与老师在争执中的地位及利益博弈,第三种涉及经济甚至涉及法律范畴,第四种涉及到校长利用职权谋色谋利甚至欺压弱势学生的问题,第五种涉及到教授名声在利益中的堕落。而家长在教育博弈中也没有袖手旁观。
从这几个典型案例中似乎可以看到目前的教育大环境隐含着利益下的躁动。利益因素对育人事业已经形成侵蚀。
有的事处理了老师,学校就没责任吗?处理了校长,教育部门就没责任吗?而教育是无法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
三、社会取向。社会总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经济是好事,但发展经济有专门部门和机构,如果所有机构和部门都把发展经济放在中心地位,必然会影响到一些专业机构和部门的专业及价值取向。其中包括对教育环境的影响。
教育,显然是要把教书和育人放在首位,教育要有骨气,要挺起腰杆,要抵御不良倾向的侵袭。社会和教育管理部门有责任,教育者自身也要努力,共同摒弃社会嗜利的影响,这很辛苦,阵地也很难守。从改革开放以来,表面看,教师的地位是提升了,但实际上教师和教育在人们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大家不妨思考思考。
梁老师与学生扭打被开除,一件教育小事,仅反映出社会的一个小小侧面。细想起来,我们的社会,有很多事又与教育难以脱钩。中国要想强大,必须把人教好育好,道德要有底线,金钱不是全部。
一个国家真正长远的利益不一定是钱,应该是一种强大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树立也不是教育可以独家承担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