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相似的印度,为什么改革开放了两个三十年,没有出现中国奇迹,而中国只改革开放了一个三十年就出现了?第三个三十年,中国是否会改革成印度?为什么问这个问题?新中国工业革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迄今为止分为上下两个半程,上半程优于下半程,而且整个过程还没有结束。但是,近日读《观察者网专访文一(下)| 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毛泽东时代的贡献不可磨灭》,发现这个洋教授不仅割裂了中国工业革命过程,把两个三十年说成是两次工业革命尝试,而且竟然给80分的上半程打了个不及格,给60分的下半程打了个80分,失去了公允,尤为可气的是拿西方工业革命成功模式的鞋硬套中国工业革命的脚。对此,不禁想问这位洋教授一个问题,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你懂吗?
已经发生的新中国工业革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只是分为上下两个半程。这一点好理解,但是说上半程优于下半程,大家可能不好理解。另外,中国工业革命的经济学机理是什么?这是经济学必须回答的问题。文一做了探讨,但结论是错误的。
一、只有计划经济能实现工业化并为中国赢得继续工业革命的资格
该谈话中,文一教授总结西方工业革命的路径有一定道理,他认为,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必须搞对外扩张。他说 “欧洲历史上是用皇家海军和武力殖民来为本国的制造业开辟全球市场和维护殖民统治的。当年的日本帝国也是以这样的方式来为自己的产品开辟中国和东亚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基地的。”。但是,他把西方工业革命的国内条件总结的太啰嗦,没有抓住实质。从他一大堆经济学论理里,我发现,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的国内条件是,国家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业能力优势。因此,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机理是:第一、国家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业能力优势,第二、必须搞对外武力扩张,开拓产品倾销市场和原材料来源地。两者缺一不可。
文一教授还对满清工业革命的失败进行了总结,“晚清洋务运动时期也轰轰烈烈搞过工业化尝试,建立了160多个大型现代化企业,包括兵工厂和大型纺织厂。早在1860年代,洋行股票开始在上海问世。之后,在洋务运动的驱动下,第一只华商股票,由轮船招商局发行的,于1872年底开始交易。接下来,江南制造局、开平煤矿等现代工业企业、矿业企业相继发行股票。1881年,外国商人创办了上海自来水公司,其股票也供不应求。清政府也搞了国防现代化建设,包括组建北洋水师,还选派留学生出国,终止了科举考试等等。但是这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努力根本不足以在中国辽阔的黄土地上引爆一场工业革命,因为它忽视了占人口90%以上的中国农民──这个唯一能够为工业化积累原始资本、创造剩余价值、孕育市场力量的巨大源泉。清政府没有能力和意愿去组织农民,帮助广大农民发财致富,因而也无法富国强军。
正因为晚清精英阶层用了半个世纪无法解决中国90%以上人口的贫穷落后问题,无法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工业化积累、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升级的良性循环,结果朝廷债台高筑,国家风雨飘摇,“富国强兵”的现代化成为泡影,沦落成为一个被西方列强和日本瓜分的半殖民地。”
显然,文一教授对满清政府无法启动中国工业革命的具体认识,是正确的,但是他缺乏必要的高度以及宏大的格局和视野。满清政府无法启动中国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已经划分为作为工业品输出国的西方和作为产品倾销市场和原材料来源地的其它国家。这样划分的意义在于,西方有能力用武力来统治,瓜分其它国家,其它国家作为西方的原材料来源地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只能被西方瓜分,统治和蹂躏。现在完成工业革命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0—15%,按这个比例测算,大清国作为被统治的产品倾销市场和原材料来源地,要想崛起为工业国,以它的体量,除了具备毛泽东时代创造的工业革命的国内条件,还必须能够把整个外部世界变成它的为产品倾销市场和原材料来源地。这两点,大清国理论上都做不到,第一,它无法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的方针,通过搞计划经济建成完善的工业体系、经济体系和国防体系。第二、它没有能力征服西方列强。日本为什么能够崛起?除了国内条件和抓住唯一的机会,根本原因是日本体量小,崛起不明显改变世界的格局,没有阻断西方在大清国的利益。国民政府为什么不能引爆工业革命?原因同大清国。
文一教授认为,“如果建国以后,利用共产党的强大社会根基和执政能力,长期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搞重商主义开放式的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像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期间那样利用资本主义来同时发展自己的民族资本工商业和社会主义国营事业,1958年不搞大跃进,1966年不搞文化大革命,实事求是地依靠各级政府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国家主导的技术研发,允许民族资本生存,又有毛泽东创建的一个强大的有执行力的政党和政府,那么中国引爆工业革命的时间就会显著提前,现在的中国总体国力可能已经早超过美国了。”现在假设文一教授的主张都能实现,我的问题是,结果会怎样?答案是比大清国还惨!!!原因很简单,我们以农业国的身份搞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并对外资敞开所有行业,结果是帝国主义不用动枪炮,就能控制中国经济,然后可以利用文一教授说的“强大的有执行力的政党和政府”,镇压爱国力量的反抗,服务帝国主义的统治。
如果三年困难时期,就搞改革开放,农村先把地分了,结果还是大清国的命运,外部原因是美苏两大集团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允许我们搞真正的工业革命,都有能力把中国变成他们的长工,而我们没有能力让他们给我们扛活;内部原因是我们不打算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实行“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政策,产业循环升级是不可能的,而且早早把地分了,基础设施无法建设,城市化展不开,招商引(建设性的)资没有吸引力,掠夺性的外资挡都挡不住。国防没有工业支持,连印度也挡不住。江河隔年泛滥导致流民四起。这样的国家治理远不如蒋介石先生的民国。
综上,文一教授的假设,无异于蒋干盗书。
毛泽东抗美援朝,不仅确立了军事大国的身份,收回苏联在东北的权益,而且争取到苏联156个工业项目,同时自己勒紧裤腰带搞工业化,搞基本建设,让中国有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科研体系和城市、农村的基础设施。这些都是在被帝国主义封锁的情况下,党和政府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结果。整个毛时代,中国为了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惜对抗美苏两大集团,换的就是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一个有趣的事实是,1978年我国外贸出口总额中,工业制成品比例为46.3%。考虑到1979年,中国才彻底解决海运被封锁问题以及出口能力建设的滞后,从产业能力上讲,毛时代,中国已经成为工业化国家,我们终于具备了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经济的条件。这时,我们的开放才不再是把羊羔送入虎口。所以说,前三十年为中国赢得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经济的资格。
为什么同样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大清国改出了个可耻的李鸿章,新中国却改出了伟大的个邓小平?答案是毛泽东和他的工业化。
总结中国近现代工业化的历史,只有前三十年的计划经济才能为新中国赢得改革开放和继续工业革命的资格。
二、中国工业革命的经济学机理
文一教授认为,“工业革命一定具有它自己的普遍经济规律,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政治制度迥然不同的国家都能够实现工业化,比如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典、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等。”这是正确的,但是,他给出工业化路径却是狭隘、错误的。 他说,“正确的工业化程序是由手工业到轻工业再到重工业,由农村到城市,再最后回到农村──即由乡镇企业起飞到轻工业革命再到重工业革命,然后再回去完成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这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再由城市同化农村的工业化道路,所有成功工业化的西方国家、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和新加坡都走过这条道路(新加坡没有农村,但是也靠大量作坊手工业起家)。”然而,这是一条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路径,理论依据是过时的市场经济理论,完全无法解释中国工业革命成功的原因,因为市场经济理论是一种解释经济学,而不是创新性的经济学,而解释中国工业革命成功的原因,必须用创新性的经济学,而不是解释经济学。
市场经济理论有两个源头——洛克劳动价值论的产权来源说和亚当斯密的市场说。这两个源头其实也是两个陷阱。洛克产权来源说的错误在于它的虚假前提——自然资源是无主物而且无限丰富。亚当斯密市场说的错误在于:第一、结构上欠缺社会整体作为市场交易的主体,市场是社会个体之间交易形成的市场,社会整体的利益只能被动、偶尔而且不必然地实现,这样的市场是低效、失灵、周期和浪费资源的。第二,空间和行业范围上,市场不能满足其覆盖地区的所有需求甚至基本需求,但是,却要求国家不停地去开辟市场,导致战争不断,而且一旦市场范围停止扩大,市场主导国家们就衰弱,衰亡。第三、性质上,劳动力进入市场,成为交易的标的,使市场严重丧失平等性,使人和人格成为被市场经济奴役的对象,结果是资本绑架政府,市场绑架社会。这三条中,第一条是根源。解决问题必须从它入手,它改变了其它两条也就改变了。当然市场和产权都是必要的。要克服市场的弊端只要设计社会整体(包括世界的社会整体和国家的社会整体)作为市场主体与社会个体进行市场交易就可以了。而克服洛克产权来源说的弊端,也是设计社会整体作为资源分配者对社会个体进行分配就行了,当然方法是社会个体通过竞买用自己的劳动换社会整体的经营性资源,无偿平均分配社会整体的非经营性资源。这样,经济学就科学了。
正是因为市场经济理论娘胎里带来的缺陷,文一教授无法用它解释中国工业革命的成功经验,所以它的谈话没有抓住实质,而且张冠李戴。为了提高洋教授们理解中国工业革命的能力,笔者先谈一谈社会主义交易经济理论和交易的发展史。
所谓社会主义交易经济,是指:资源是上天赐予社会整体的财产,而社会整体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作为平等股东组成的社会法人。社会法人把一部分资源(如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无偿地、平均地分配给股东利用,把另一部分资源通过竞卖的方式交给作为资源利用者的公私资本家利用,所得在做出必要扣除后在全体股东中平均分配。社会成员的收入包括两部分:股东收益和劳动所得。所有制上的平权和财产流通上的交易存在,使得社会法人得以以资本家为“剥削”对象,通过交易获取剩余,成为资本家的资本家,因而这种经济是自由、平等、高效和绿色而且计划性的。在社会主义交易经济中,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交易,这个交易与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互为基础。
作为经济本质的交易,由市场和计划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市场说的是交易的主体、客体和客观方面,计划说的是交易的主体、客体和主观方面。两者结合,使交易具备了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交易结构。以交易为内容和特征的经济叫做交易经济。把交易割裂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不承认社会整体法人地位的结果:市场经济不承认社会整体的主体地位,结果是否定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只承认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计划经济不承认社会个体的市场交易主体地位,结果是排斥社会个体之间的现实交易,否定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形式交易,只承认他们之间的实质交易。说到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过是经济的左右两个半边脸。组织交易是市场交易的基础,历史上,组织交易的发展在古代衍生出市场交易,在现代又衍生出计划交易,两者在趋势上是融合的,最终会融合出交易经济——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交易。
迄今为止,人类的交易发展史如下:
交易者,交换也。所有的交换都是交易。人之初形成的氏族组织——交易的最初形式,就是组织交易。所谓组织交易即独立的个人通过组成组织获得大于单个人利益之和的平均值。任何动物聚集成群,甚至发展到组织,都是动物之间组织交易的结果。沙丁鱼聚集成群,是因为这种合作是一种交易,交易的结果是聚集至少在安全上,大于它们每一条鱼独自生存之和,即沙丁鱼聚集成群的存活率远高于每一条鱼独自生存。组织存在的奥秘在于,组织给个体带来的利益大于个体单独生存的利益之和,两者之间有个差额,这个差额叫组织剩余。组织进化的奥秘在于,组织内部的交易可以通过促进组织的进化,促进组织剩余的扩大。这就是组织密码。市场交易是组织交易的产物:组织交易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分配给个体的剩余,人们拿到组织之外去交换自己所需,就产生了市场交易。不同的是,组织交易的功能是获得利益的增值,市场交易是用多余的利益换取自己没有的利益。原始社会瓦解后,便产生了国家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强制交易,表现为税收等换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最初表现为国防、治安、国家赈灾等等,现在又增加了社会保障。
市场交易的发展,要求社会整体作为市场主体的交易。这在近代产生了政府代表私人资本集体的交易——资产阶级宏观调控。政府代表私人资本集体的交易并非真正的代表社会整体,造成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经济周期,导致计划经济产生。计划经济是人类第一个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交易的经济形式。它以计划交易+组织交易为主体,以组织交易为基础,交易的内容是生产资料,同时它又以市场交易为补充,市场交易的内容是生活资料,交易发生在企业和个人以及个人和个人之间。由于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交易,计划经济可以避免市场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和市场环节带来的时间浪费,并节省市场环节的费用,因而它在满足社会基本需求方面效率奇高。这已经被毛时代工业化和前苏联二战前几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证明。但是,计划经济欠缺市场交易的基础,无法高效满足社会个体的多样性、差异性需求,无法完全排斥市场,导致被排斥的市场通过变革辩证否定计划经济的必要。计划经济欠缺市场交易基础表现为:我们的计划经济体系中,市场是用来分配消费品的,是计划交易的市场形式,是计划交易和市场交易的对接,它欠缺交易的自由和形式平等特性,不能灵敏反映需求变化,同时又欠缺社会个体的投资市场,造成计划经济满足多样性、差异性需求的能力弱。为此,计划经济体制必须进行改革,必须把计划建立在市场基础上 ,或者说,把计划改为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市场交易,并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市场交易对接,让我们的经济体制,既能高效满足国家和社会个体的基本需要,又能高效满足的多样性、差异性需求;既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保障社会个体充分的经济自由;把我们的经济体制建设成民主、自由、平等、文明、高效的经济体制。以上是计划经济体制需要变革的内因。外因是开放条件成熟,产生利用世界市场的可能和必要。但是,改革并没有走直线,中国逐步用政府代表国有资本的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市场交易,取代计划,并培育社会个体之间的市场交易,产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
计划经济变革的原因只是没有把计划建立在市场基础上,需要改革补正,但是改革没有用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市场交易而是用政府代表国有资本的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市场交易,取代计划。未来,如果按照文一教授所期许的错误改革路线,还会用政府代表资本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市场交易取代用政府代表国有资本的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市场交易。再发展下去就是会用政府代表私人资本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市场交易取代用政府代表资本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市场交易。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综上,中国工业革命的经济学机理是:第一,用计划经济建立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市场交易,为新中国300年的发展奠定经济制度基础,为随后的改革开放制定路线图——引入市场机制,引入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改革计划机制,逐步把两者完善起来,并把两者合成为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市场交易,让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市场交易和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互为基础。这样,就可以保障中国工业革命不断向前发展了。
第二、用计划经济突破中国不能通过市场经济实现工业化的瓶颈,为新中国工业革命争取一张许可证和富强国家的身份证,延续民族的辉煌。新中国在两大对立集团夹缝中生存。两者都不会允许中国崛起为高度工业化国家。因此,中国只有抗美援朝争取来的短暂的现代化和工业化机会,失去了就可能亡国,而且中国只有国内市场可用。这样,狭小的国内市场不支持中国通过市场经济进行工业革命,计划经济通过以组织交易为基础的计划交易,不但可以克服市场经济的低效和浪费,而且可以高效满足国家和社会的基本需要,在有计划、按比例的经济发展中实现工业化。在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农业基本满足了粮食需求,乡村企业有了一定发展后,中国可以多种形式地培育市场机制,并实行对外开放,把工业能力转化为民富国强。除了后三十年的改革以外,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把国有企业、生产大队和乡镇企业变成市场主体,引入市场机制,同时发挥政府职能,发展交易经济。生产大队和它的村办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人民公社办的乡镇企业由改为公社社员法定平均持股。生产大队里面实行土地承包制,但生产大队是主要的市场主体,社员不是。
这样,80年代同样会产生一次乡镇企业大爆发,进而才在90年代引爆了一场以劳动密集型规模化大生产为特征、以远距离贸易和海外市场为目的的“轻工业革命”。 而“这场轻工业革命的开启和完成使得中国有能力和财力在90年代末引爆一场以能源-动力-基础设施建设为领头羊的“重工业革命”,以煤炭、钢铁、水泥、石油、化工、汽车产业的崛起为标记,以三峡发电站、全国高速公路网、全国高铁网的全面建设为指针。”(文一语)不同的是,没有现在暴露出的弊端。比如,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如果实行无偿平均货币化分配,仍然可以高速进行城市化,而且不必担心房价居高不下。再比如,三农问题、贫富差距等等。总之,单纯依靠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不能完成工业革命。具体说来,西方如果不是用海军和武力殖民来为本国的制造业开辟全球市场和维护殖民统治,就没有工业化;中国如果不引入市场机制,单纯依靠计划经济体制也不可能完成工业革命的剩余路程。但有一点需要肯定,中外工业革命,离不开参照或模仿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市场交易和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计划经济是以组织交易为基础的计划交易,不是合格的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市场交易和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严格说来是一种参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政府代表国有资本的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市场交易,也不是真正的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市场交易和社会个体之间的交易,严格说来也是一种模仿 ;西方工业革命,是有了超过世界一般水平的工业能力后,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并用海军和武力殖民来为本国的制造业开辟全球市场和维护殖民统治,支持本国的工业革命,这是典型的政府代表私人资本集体与本国社会个体(尤其是资本家)的交易,是对政府代表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市场交易和社会个体之间交易的模仿。
三、结语
总结两个三十年,我们都走过很多弯路。有人曾用一个饿汉子吃馒头的故事比喻两个三十年:第一个三十年给饿汉子吃了4个馒头,没饱;第二个三十年给饿汉子吃了一个馒头,饱了。我要说的是汉子在两个三十年犯的错误,前三十年是犯的是饿汉子犯的错误,后三十年是犯的饱汉子犯的错误。两种错误对汉子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世人看待两人的错误苛刻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更何况是由饱汉子总结饿汉子和饱汉子的错误。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