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集联席会议制定的工作机制,违背宪法和法律。根据《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对非法集资案件性质的认定是由“各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依据“政策”来界定,依政策界定清楚的非法集资案件,由“有关部门和省人民政府”而非由“公检法司法系统”进行处置;而对于“认定存在困难的”,按程序报“联席会议”进行认定。以上可知,这种联席会议的工作机制,将非法集资这种涉及刑罚的经济犯罪案交由“政府”来依据“政策”进行主观认定,完全抛弃了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也就违反了我国宪法第五条“依法治国”的根本,抛弃了我国将有“依法办案”“依法定程序办案”的法制体系[1]。银监会制定的这项《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内部规章制度明显违背宪法“依法治国”的根本规定,而根据该部门规章制度确立的由政府依据“政策”来认定非法集资的规定更是一种“具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规定’”,银监会违背《宪法》第五条规定用“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又违宪赋予各地政府“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违宪赋予各地政府抛弃现有法律法规仅依据政策进行刑法罪名认定,这种行为不但违背刑法“罪刑法定”基本原则,更是抛弃了宪法,违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因此,银监会“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议”就是超越宪法与法律的特权机制,非集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机制严重超越宪法和现有法律,这些特权制度和工作机制违背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应给予废除。
因为非法集资涉及我国刑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在我国刑法中并没有对这两个罪名进行概念明确定义,只有国务院247号令给予了明确界定。而非集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却通过“非法集资”这个概念对刑法中两个罪名进行了司法再解释,变相抛弃使用国务院247号令中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标准,通过非集联席会议《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操作流程(试行)》给出的“非法集资”概念定义的边界模糊,难以准确界定的非集概念外延边界[2],因此就违背了刑法“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3]。非集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确立的非法集资认定特征标准依据的国家政策,而不是现有的国务院247号令行政法规,这样就使得非法集资这种集合了非吸和集诈两个刑法罪名的认定被抛弃了现有法律依据,而是根据各地方政府的政策来作为衡量是否违法犯罪的依据,而各地的政策是不稳定存在变化的,以这种变化的政策做为非集有罪认定标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变化无疑将给政策执行者带来“非法”认定风险,因为非法集资参与人与集资人的权益不受法律保护,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权益保护状况存忧。根据《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非法集资的认定也违反法定程序,对于许多复杂非法集资案件,都由当地政策先来认定,再由工商监管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及公检法来综合认定。如此认定非法集资中的刑事犯罪,严重背离刑法“罪刑法定”,也背离“依法治国”的宗旨?
银监会凭借非集联席会议机制对于民间融资放弃前置管理,放弃风险防范思想,只采用非法集资认定打击来限制打击民间融资中的集资行为,违背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维护的是我国银行等金融市场垄断,对民间融资(中介)的歧视打击,不利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而这种民间融资的放纵管理更不利于金融风险防范,缺乏民间融资立法规范和保护的民间融资更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金融风险侵袭,我国的民间融资在被歧视监管之下无法对接国家征信系统,无法利用和征信来规避风险,而我国的征信系统因为缺乏民间融资的信息扩展也无法得到健全和发展,这种金融垄断下的征信系统在社会诚信建设中应用功能受到极大限制。我国现有金融监管体制所形成的金融垄断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现阶段经济与金融健康发展,影响到我国征信体系完善和应用发展。
[1] 《中华人民公和国宪法》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 《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部分内容:
各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对政策界限清楚的非法集资案件,要果断处置,做到防微杜渐;对认定存在困难的,按程序报联席会议。
(一)对涉嫌非法集资案件性质的认定,按照以下分工进行:
1.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政策界限清晰的,由案发地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当地银监、公安、行业主管或监管等部门进行认定。性质认定后,由当地省级人民政府组织进行查处和后续处置。
2.重大案件,跨省(区、市)且达到一定规模的案件,前期调查取证事实清楚且证据确凿、但因现行法律法规界定不清而难以定性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提出初步认定意见后按要求上报,由联席会议组织认定,由有关部门依法作出认定结论。
3.经公安部门立案侦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且触犯刑法的案件,可直接进入刑事诉讼程序。
(二)对省级人民政府上报的案件,按照以下程序处理:
1.省级人民政府提出案件性质认定申请,连同初步认定意见、处置预案和有关调查取证材料,报联席会议。
2.联席会议对省级人民政府上报案件进行初步审查。初审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应补充完善后重新上报。初审符合要求的,联席会议组织相关部门对案件进行认定,由有关部门依法作出认定结论,并及时将认定意见反馈省级人民政府。重大案件的认定意见按程序报批。
公安部专项立案侦查的案件,需要由联席会议组织性质认定的,按照省级人民政府上报案件性质认定程序进行。 [3] 《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部分内容:
各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对政策界限清楚的非法集资案件,要果断处置,做到防微杜渐;对认定存在困难的,按程序报联席会议。
(一)对涉嫌非法集资案件性质的认定,按照以下分工进行:
1.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政策界限清晰的,由案发地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当地银监、公安、行业主管或监管等部门进行认定。性质认定后,由当地省级人民政府组织进行查处和后续处置。
2.重大案件,跨省(区、市)且达到一定规模的案件,前期调查取证事实清楚且证据确凿、但因现行法律法规界定不清而难以定性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提出初步认定意见后按要求上报,由联席会议组织认定,由有关部门依法作出认定结论。
3.经公安部门立案侦查,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且触犯刑法的案件,可直接进入刑事诉讼程序。
(二)对省级人民政府上报的案件,按照以下程序处理:
1.省级人民政府提出案件性质认定申请,连同初步认定意见、处置预案和有关调查取证材料,报联席会议。
2.联席会议对省级人民政府上报案件进行初步审查。初审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应补充完善后重新上报。初审符合要求的,联席会议组织相关部门对案件进行认定,由有关部门依法作出认定结论,并及时将认定意见反馈省级人民政府。重大案件的认定意见按程序报批。
公安部专项立案侦查的案件,需要由联席会议组织性质认定的,按照省级人民政府上报案件性质认定程序进行。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