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系到每个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大问题,却没有获得民众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网上所见的讨论也不多。
昨天的文章讨论“延迟退休”的问题,无论从转发次数来看,还是点击“在看”和“赞同”的数量来看,都不及本号之前的大多数文章,相反却在后台留言中收到了“威胁”。
这篇文章尽管谈的非常隐忍了,加之笔者能力所限具体点上谈得还不到位,但该点的问题基本点到了,例如:
这篇文章其实是针对环球总编胡锡进先生前天的微博有感而发的。文章发出去之后,就看到胡锡进先生昨天的另一条微博,声称延迟退休必须打击“年龄歧视”:
然而,打脸实在来得太快,网友很快扒出了胡锡进任总编的《环球时报》的招聘公告,其中明确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能承受夜班”:
在其后的回应中,胡锡进以“环球时报也是中国社会的一部分,未能免俗”来给自己强行洗白:
按照胡锡进的意思,“年龄歧视”是“中国社会”的问题,而不是环球一把手胡锡进的问题;然而,“中国社会”不也是由环球时报这样的一家家单位和企业组成的吗?
这样的“法不责众”的小心思,不就正在驱使一家家企业不断逾越法律底线吗?就像996本来是一个违反劳动法的问题,却因为普遍存在而被“法不责众”成为“普遍性的问题”了。既然如此,胡锡进又能拿什么保证,在禁止“年龄歧视”的规定出台之后,企业都会去遵守?
胡锡进也承认,环球时报报社目前还有许多四五十岁的老人,而胡锡进本人更是在岗到了61岁这个“该退不退”的年龄,也就是说年龄根本不是会影响在环球时报工作的根本障碍,那你设置一个“35岁以下”不就是故意的吗?还好意思拿什么“未能免俗”给自己洗地。
到了胡锡进先生这个级别,很多事情是不需要亲历亲为的,劳动强度大大下降;而为了创造最大收益,就要无限压榨那些经得起压榨的年轻劳动力,“35岁以下”就写入了招聘条款,这是根本动因,而非什么“未能免俗”。
从“资本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年龄歧视”是资本的必然选择,这也是某IT巨头要“清退35岁员工”的出发点。
胡锡进避重就轻之处在于,如笔者昨天文章所指出的,延迟退休和延迟发放养老金是两个概念,目前正在制定的“延迟退休”方案主要出发点是延迟发放养老金,而非保证高龄工作者的工作岗位。如上文分析,这条实际上也保证不了,就像劳动法规定的8小时工作制不能被保证一样。如果所有的劳动者都能获得61岁的胡锡进先生这样丰厚的报酬和稳定的工作岗位,笔者相信大多数人也不会介意“延迟退休”。
写这篇杂感的时候,终于看到萧武同志发出了一篇“旗帜鲜明”的文章:
尽管这篇文章的某些具体观点笔者并不完全认同,但文章标题的这个态度,笔者坚决赞同!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