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衣服裤子都是母亲请裁缝到家做,管吃喝,一连几天,全家老小几年的穿衣都解决了,现在都是超市或者网上买,现成的。可千里寻他不容易,真正合身很难找,因为现成的都是标准尺码,28、31、36之类,我要31、36之间怎么办?那就免不了买回来自己裤脚袖口改改,小事一桩。那天我就遇见了这件事,翻箱倒柜找出一条经常穿的裤子做样子,准备去裁缝铺改改,忽然想起“宁信度,无自信也”故事:自己人去就是了,现成的,何必翻箱倒柜找尺码?
哑然一笑,人间故事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何况两千年前的故事。
故事说郑人买鞋子,忘了尺码,等他返回家取来,集市已关门,智叟说“何不试之以足?”我想智叟的说法是对的,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与尺码何干?然而在改动裤脚袖口之类,我以为郑国人或许有点道理。情景不同,不可机械照搬照抄;思维方法同样如此,郑国人与智叟的想法没有绝对对错,要看具体的情景。
我边喝茶边琢磨这个故事,以为大多数实景下,郑国人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特别今天大数据时代,特别涉关人文、经济、政治领域,然而两千年来,那个郑国人总是被嘲笑的对象。
今天这篇短文本想就“民族性”立意,正如一直有感于宋襄公的“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两千年来一直被传为迂腐和笑谈,转念一想,红坛写惯了“大部头”,今天就轻松一刻吧!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