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词儿”就是发明创造一些新词汇,或者老瓶装新酒,赋予一些特定或者约定俗成的词汇新的含义。 “整词儿” 的目的不同,所激发的舆论场和宣传教育效果极为不同。
为了提高斗争和批评艺术,增强语言的魅力和感染力,老人家也很喜欢“整词儿”。譬如:为了反对甲乙丙丁讲话、开中药铺式写文章,发明了“党八股”这个词。为了揭露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外强中干的本性,发明了“纸老虎”这个词。为了批判少数顽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发明了“花岗岩脑袋”这个词。
为了预防和打击犯罪,更好地发挥警示和震慑作用,中纪委、国家监委也会时不时地“整词儿”。诸如“一案双查”、 “链条式腐败”、“能人腐败”、“吃里扒外”、“围猎”、“利益输送”、“利益输送黑洞”、“暴利工程”、“靠网吃网”、“纸面服刑”等等。
为了舒缓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强调侃和娱乐氛围,表述不同的心境和强烈地爱憎,网友也经常喜欢“整词儿”。诸如:“喜大奔普”、“ 鸡娃”、“ 爹味”、“不讲武德”、“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新产业工人(农民工)”、“打工人”、“ 工具人”、“割韭菜”、“内卷”、“躺平”、“社死”、“佛媛”、“娘炮”等等,与官方四平八稳、千文一面的文风,以及《环球时报》胡总编那八面玲珑的“行文技巧”相比,真是高手在民间。
我们国家经济治理过程“整词儿”现象也很值得注意。比如:这个框架、那个重构、这个体、那个战略、这个高地、那个短板、这个红利、那个福祉,供给侧、需求侧、双循环、“下大棋”等等。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堆新词儿,但问题还是一大堆在那儿摆着。有时有的也有改进和提高,但成效却不大,离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差距很大。
政法队伍大整顿前,全国各地不少政法机关也经常乐于“整词儿”,妄图掩盖一些不想为公众所知的事实真相。诸如:“洗脸死”、“藏猫猫死”、“喝凉水死”、“激情杀人”、“不规范性行为”(嫖娼)、“临时性即意犯罪”(强奸)、枪支“临时性失控”(枪支丢失)等等。
我们的个别地方政府为了粉饰太平,掩盖尖锐的社会矛盾,遮掩治理能力低下的尴尬,也时不时地“整词儿”。比如:经济疲软、“零增长”、“负增长”、“物价震荡上行”、“价格温柔上涨”、“人民富豪”、“待富者(穷人)”、“慢就业(“啃老族”)”、“待定族(无业人员)”、“恶意讨薪”、“恶意降价”、桥梁“垂直错位(桥断了)”、“自然水费(雨水费)”等等。
为什么全国各地会经常频频地出现不怀好意“整词儿”?因为要“灭火”、要“摆平”、要忽悠、要“显得深奥”、要装出成绩、装出水平,于是就故弄玄虚、故作高深、用大家或领导过去没有听说过的“词儿”,以表现自己的研究是深刻的、学问是渊博的;还有挖空心思、抠字眼、换说法,试图混淆视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整完词儿”就有解决方案吗?
不怀好意地“整词儿”折射出华而不实、作风漂浮、学问不扎实、装时髦、哗众取宠,其实质就是一种假、大、空工作作风“美图秀秀”;是刻意掩盖事实、回避矛盾、不敢担当、转移视听、一味忽悠的官场“老油子”做派;是掩盖治理无能、粉饰太平、愚弄公众的掩耳盗铃行径。如果任由这种不健康现象发展下去只能越来越风蚀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并让二者的距离渐行渐远。
挖空心思、别出心裁、新词迭出、让人眼花缭乱,不怀好意地“整词儿”,虽然能一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营造风轻云淡、岁月静好的假象,但不可能永久掩盖事实和真相,而且与矛盾化解和问题解决没有一点益处。所以这种不怀好意地靠耍嘴皮子的“整词儿派”还是早早歇菜了吧。
我们积极提倡讽刺辛辣、酣畅淋漓、幽默风趣、发人深省的“整词儿”;坚决反对“世人皆醉、惟我清醒”不接地气、高高在上、惟我独尊学阀式的“砖家派”“整词儿”;坚决杜绝掩盖事实真相、回避尖锐矛盾、粉饰太平、大忽悠式的“整词儿”。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