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部门发布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关于非公有资本不得从事新闻采编播发业务受到人们的关注。
有人可能欢呼雀跃,资本早该管管了。但笔者担心的是,像笔者这样的自媒体乃至常人以后还能否发布消息了,例如美国飞机又降落台湾了,出于爱国热情咱还能不能声讨几句?
因为该负面清单其中的一条“是非公有资本不得从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重大社会、文化、科技、卫生、教育、体育以及其他关系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等活动、事件的实况直播业务。”
国家部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似乎并不多见。我们知道网络上声讨“996”的舆论似排山倒海,且持续两三年,这样大的意见也是最近才引起了重视。
虽然有“肉食者谋之”,但难得有给政府提意见的机会,笔者也想说几句,即使一定不会被重视,但匹夫有责,而且这事的确和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
我有些疑问:
不让非公有资本报道新闻了,微博热搜里的花边新闻去哪里看呢,像本号一样的草根自媒体刊载几则消息是不是就违法了呢,官媒不愿意或不方便报道的消息该如何传播呢?
为什么要禁止非公有资本办新闻呢?
大概是因为私媒不易管理,常常会发出一些不那么“主旋律”“正能量”的声音,有的甚至制造传播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再加上有资本主义国家资本集团操纵舆论的教训,所以要加强管理吧。
据考证,中国专门报道新闻的媒体——报纸最早出现于唐朝,是官办的报纸,内容主要是皇帝谕旨和起居、宫廷动态、臣僚奏折、官员任免信息等。宋朝时官报由中央政府统一经营,定期向各地传播新闻。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在罢相闲居时从报上了解到他的的老对手保守派司马光出任宰相的消息时曾长叹不已,苏轼听说后开怀畅饮,并作诗记之,估计那时的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报纸了。
大约从官报产生的同时,私人小报也逐渐流行起来。古人也有八卦的爱好,而掌握宫廷秘闻、官府内部消息的进奏官吏等官员便成了小报的始作俑者,由他们传播出来的新闻,不管是谣言还是事实,总受到人们的欢迎。小报泛滥,损害了皇帝和官府的权威,一些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消息如边疆情报、贪污腐败的消息流传出去也不利于社会稳定。
皇帝下令禁止小报,宋朝的吏部尚书周麟之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论禁小报》,以使“国体尊而民听一”。有了流量,这些办小报的人自然也能获利,故而即便是文化控制严酷的清朝,有人因为私自传播皇帝的消息被凌迟处死也没有使小报灭绝。
蒋介石大家熟悉一点,对于新闻和出版严加控制,杀人放火收监,无所不用其极。自媒体大V鲁迅虽然也夹起尾巴在夹缝中求生存,但换了几十乃至上百的笔名继续以笔战斗,蒋家王朝也终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当然,我们今天禁止非共有资本办新闻是为了社会发展,但以史为鉴,可知要想管好新闻并不是那么容易。
要想做好新闻的管理,以官方和非官方为标准似乎欠妥。公有资本的媒体人员不尽是胡锡进这样的“建制派”,也有口是心非的两面人;非公有资本控制的媒体也有“观察者网”这样的主旋律。如果禁止了非公有资本播发新闻,“观察者网”们又何去何从呢?
除了可能误伤友军,禁止非公有资本播发新闻也难以操作,就像让所有企业都严格遵守《劳动法》那样。现在新闻的传播,除了受到资本大鳄的控制,也有众多的小鱼小虾——自媒体。微博上的热搜,不少消息也不是出自官媒。
甚至只要你有一台智能手机,就能制作和传播新闻,例如郑州洪灾时有人传出了地铁被困人员的视频,传播量应该不亚于任何一家正规媒体的新闻。这样的“非公有资本新闻”不应该也不可能被禁止。这样的民情民意,如果都交给官媒去报道,会不会打折扣呢?
另外,当人们形容民营经济时,都会用到“五六七八九”,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有的官员还喊出口号,要当好企业家的店小二,可见非公有资本的势力不容小觑,他们还参与经营铁路、军工、通信等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单单禁止他们从事新闻行业,估计不会那么容易。
对非公有资本新闻一刀切,像“割资本主义尾巴”那样不留死角,恐怕不现实。如果该负面清单正式出台,我担心会出现像众多不良企业无视《劳动法》那样的尴尬状况。
有什么财经黑嘴或是造谣的媒体,加强管理就好了。那么多人说话发新闻,难道都和去贵州毕节的境外媒体抱着一样的目的吗?如果舆论是靠堵而不是疏,那就危险了。
最后,为了避免误解,需要再次声明一下,我不是为了非公有资本说话,而是为了像本号一样连资本都算不上的无产者还能说几句话。
红色卫士
2021年10月11日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