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策网上看到了一篇《第一代高干名单》的文章,原来国家建国之初,国家的高级干部并不是很多啊。国家高层的干部人数都不多,中下层干部人数也不可能会很多。事实也是如此,比方省里及地县级,不论是党委还是政府,副职好像远没有后来这么吓人。那时地区也就是省里的派出机构,不是一级政府,因此无论机构还是人数相对都很少。当然,建国之初国家机构少,干部人数少,也许有国家贫穷落后,经济困难有关吧。但这显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国家没有必要要养着那么庞大的干部队伍。因为这不符合毛主席“精兵简政”的精神和原则。
相比建国之初,现在的官员队伍可谓庞大了,不说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地方从省到地(现在已经改成一级政府了)到县市,从党委政府到人大政协都副职一大排。以前有消息暴出,有些地方的副县长多达十好几人。现在不光县市级地方有党代会和人大政协会议,乡镇也有党代会和人大会议。这当然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了。不过,大政方针都是国家制定了,县市级党代会加两会对地方来说已经很基层了,对各乡镇都是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的,不知乡镇两会对经济发展到底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现在机构多,官员多,副职多是不争的事实。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么多的官员,这些官员是不是真的对地方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社会建立都有实质性的意义,是不是如果不是这么庞大的官员队伍,经济就不能发展,社会文明就会停滞或倒退,社会就不能实现和谐稳定,我当然的不知道的。我只知道,现在官员多,真正办事的还是一些关键部门和关键岗位的人员,比如一些窗口单位等等,实际许多单位是人浮于事的,踢皮球的现象倒是随地可见,办事难的情况并不是杜绝了。
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多,工作相对轻松,而且相对于企业福利待遇也比较好,是造成今天大量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踊跃报考公务员的原因之一吧。但是这似乎也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毕竟,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企业在科研单位。理工科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都去当官,对国家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是不利的,而且也是一种人才的浪费,学不能致用嘛。
总之,国家行政机构太庞杂庞大,人员太多的问题,其实社会上是有诟病的,这个问题是不是也道理需要引起党和国家足够重视的时候呢?2021.10.25
附文:
第一代高干名单
来源:散材 微信号
本文整理者特别提示:此行政级别名单是根据定级标准(工资标准)和干部的履历职务分析加上查到的一些资料确定的(可能个别有出入)。
干部定级主要是在1951年到1952年进行的,1955年全面实行工资制时又进行过评级和调整级别。由于1956年后实行了提职不升级,评级的职务主要就看中央人民政府时期的任职(1949年-54年)和1954年第一届人大任命的职务。
“中央委员”是指七届中委,职务都是1954年底前的职务。政务院(国务院)在1952年3月、1952年7月、1954年6月和1955年8月发布过4次工资标准(职别对应级别标),每次都有一些变动,用不同的标准就要看不同时期的任职。
1954年有大行政区,军政委员会和省市数目大(除了30几个省还有14个直辖市,如南京、西安、重庆、沈阳、旅大、鞍山等都是和省同级的直辖市),所以省长的职务不如后来那样重要。
虽有标准,还会有例外:如七届中委可定3级,但陈绍禹(王明)定5级。很多文章说上将是行政5级,但宋任穷( 西南军政副主席)就是4级。花了不少时间,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份比较可靠准确的名单。
一级(8人)
毛泽东(主席)
朱德(副主席)
刘少奇(副主席)
宋庆龄(副主席)
李济深(副主席)
张澜(副主席)
高岗 (副主席)
周恩来(总理)
二级(6人)
董必武(副总理)
陈云(副总理)
郭沫若(政协副主席,副总理)
沈钧儒(最高法院院长)
陈叔通(政协副主席)
林伯渠(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
三级(60人)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陈毅, 贺龙, 李立三,叶剑英, 何香凝, 林彪, 彭德怀, 刘伯承, 吴玉章, 徐向前, 彭真, 薄一波, 聂荣臻, 赛福鼎, 饶漱石, 陈嘉庚, 罗荣桓, 邓子恢, 乌兰夫,徐特立, 蔡畅, 刘格平, 马寅初, 康生, 林枫, 马叙伦, 张云逸, 邓小平, 高崇民,
沈雁冰, 司徒美堂, 李锡九, 黄炎培, 蔡廷锴, 习仲勋, 彭泽民, 张治中, 傅作义, 李烛尘, 李章达, 章伯钧, 程潜, 张奚若, 陈铭枢谭平山, 张难先, 柳亚子, 张东荪, 龙云、
曾山(中央委员,华东军政副主席), 李维汉(副委员长), 达赖(副委员长), 张鼎丞(最高检察长), 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谭震林(中央委员,中央副秘书长), 陆定一(中宣部长), 郑位三(中央委员), 张闻天(中央委员), 滕代远(中央委员)
四级(60人)
谢觉哉(政务委员)
罗瑞卿(政务委员)
陈劭先(政务委员)
王昆仑(政务委员)
罗隆基(政务委员)
章乃器(政务委员)
邵力子(政务委员)
黄绍竑 (政务委员)
卫立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张志让(最高法院副院长 )
马锡五(最高法院副院长 )
刘澜涛(华北行政委员会主席)
蓝公武(华北副主席)
杨秀峰(华北副主席)
刘秀峰(华北行政委副主席)
张苏(华北行政委主席)
张秀山(东北局第2副书记)
张明远(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
马明方(西北军政副主席)
李井泉(西南军政副主席)
熊克武(西南军政副主席)
刘文辉(西南军政副主席)
王维舟(西南军政副主席)
卢汉(西南军政副主席)
宋任穷( 西南军政副主席)
粟裕(华东军政副主席)
颜惠庆(华东军政副主席)
李雪峰(中南副主席)
陈铭枢(中南副主席)
吴溉之(最高法院副院长 )
李六如(最高检察署副检察长)
许德珩(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安子文(人事部部长)
王首道(候补中委,交通部党组书记)
蒋光鼐(纺织工业部长)
杨立三(食品工业部长)
陈郁(燃料工业部长)
李四光(地质部长)
朱学范(邮电部长)
李书城(农业部长)
叶季壮(外贸易部长)
贾拓夫(轻工业部长)
史良(司法部长)
梁希(林垦部长)
钱瑛(监察部长)
刘景范(监察委员会副主任)
徐海东(军委委员)
萨镇冰(军委委员)
刘斐(军委委员)
黄克诚(军委秘书长)
谭政(国防部副部长)
肖劲光(国防部副部长)
王树声(国防部副部长)
陈赓大将
陈伯达(中宣部副部长)
廖承志(中宣部副部长)
凯丰(中宣部副部长)
杨尚昆(中央副秘书长)
王稼祥(中联部长)
李克农(中央调查部部长)
转载自文史高科,原标题《新中国第一代高干名单(行政4级以上)》。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