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保养老金专家金维刚在云南昆明的一场养老专业论坛上,对近年来多家机构发布报告称“我国基本养老金将要在2029年或者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的说法进行了反驳,金维刚称:“这种说法存在炒作嫌疑,对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误解、误读和误导。”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或许在2035年耗尽”的说法,比较权威的出处是社科院在2019年4月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这份报告对养老保险给出了以下几项主要精算预测结果:
1. 未来30年制度赡养率翻倍
2. 当期结余将于2028年出现赤字并不断扩大
3. 累计结余将于2027年达到峰值并在2035年耗尽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20年11月的报告称,未来5-10年,中国预计有8-10万亿元养老金缺口;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和养老金账户研究》报告则预计,2050年养老金账户缺口将达43万亿。
养老保险筹资主要来源于在职员工的工资扣除、企业缴纳的部分以及政府的补贴。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共同叠加且不断加剧,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养老保险交的人越来越少,领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不考虑政府的“海量”补贴,基本结果的确会如社科院2019年的精算报告所预测的。
社保养老金专家是如何反驳这种说法的呢?“耗尽”说没有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直接的财政补贴,另一个就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金维刚表示,早在2000年,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开始设立战略储备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这个基金将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出现失衡,以及财政补助不足以弥补的时候进行动用。
2018年以来,我国已有14个省份连续出现基本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状况。目前基本是通过财政的追加补助、转移支付的方式,来实现当期基本收支平衡。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约1万亿元,重点向基金收支困难的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倾斜。
但是,随着养老金缺口的不断扩大,财政补助不可能持续扩大追加规模。
2023年的GDP是126万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中国经济如果能连续保持4.5%的增速增长12年,2035年的GDP可以达到213万亿。这意味着为了应对10万亿的缺口,需要拿出GDP规模5%的财政补贴来填充,显然这是难以办到的。
而作为“后备”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运作20多年来目前大概累积了3万亿,按照目前的趋势,恐怕也不足以应对不断扩大的养老金缺口。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一个是中央财政直接拨款,还有一个是国有资本的划拨与基金运营的投资收益。
按照金维刚的说法,“我国的国有资本规模已经超过了340万亿,划拨1%就是3.4万多亿,足够企业职工支付半年以上;若划拨10%,就是34万亿。”
金维刚在这里似乎犯了一个错误。划拨国有资本补充社会保障基金,最可能的操作方式也是拿划拨部分的利润收益来直接补充,而金维刚的说法显然是要直接将国有资本变卖变现。到2050年缺口达到43.2万亿的时候,国有资本能够变卖多少年呢?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一方面恐怕还是收入分配的不公,劳动者阶层分配比重过低,而按薪资比例缴纳的养老金又直接与薪资水平挂钩,这就限制了养老金蓄水池的“入口”规模。近年来,为了减轻企业负担,社会保险的企业缴存比例还有所下调。
而另一方面,市场化的养老模式,使得养老成本随着通胀不断升高,这就对养老金蓄水池的“出口”规模要求越来越高。
针对前一个问题,需要的是促进社会平等、减小贫富差距,切实提高劳动者阶层分配比重。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者早已给出了答案,分配的问题根本而言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而后一个问题,应该借鉴毛泽东时代人民公社养老制度的历史经验,因为它可以孕育出一整套低成本、高效率的社会化养老方案。
新中国的农业生产合作运动,不仅增加了生产总量,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而且使那些缺少劳动力、生产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的社员有了养老的依靠,广大人民公社纷纷建立起来了全免费的农民养老院,到70年代基本实现了至少“一社一院”。养老院的建设和运行经费采取“公社给筹一部分,县民政局给拨一部分”的方式,“公社给筹”部分一般由各生产队的公益金提留出来;而老年农民参加养老院则采取的是“自愿进院、自愿出院”的方式。虽然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老年社员因为旧思想、旧习惯更愿意“居家养老”,但“五保”老人却得到了充分的赡养保障。
北京市郊某人民公社敬老院
河北省徐水县遂城人民公社的养老院
总而言之,解决养老问题需要一套社会主义的整体解决方案。
【文/子午,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子夜呐喊”公众号,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