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据李泽厚的学生赵士林消息,哲学家李泽厚在美国科罗拉多逝世,享年91岁。
一如既往,全网络开始发悼文,一水的“先生千古”。
我不知道凤凰网、新京报、南方周末、澎湃新闻都在悼念些什么,我也不知道微博热搜那一群媒体人、律师们在纪念什么……某些人连李泽厚的书都没翻过,就开始“先生千古”了。
上半年余英时去世,他们点蜡烛喊“千古”;下半年李泽厚去世,他们还是点蜡烛喊“千古”……合着只要是一个反X的文科学者死了,都能“千古了”?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他,我来介绍一下,他就是那句中国近代“救亡压倒启蒙”神论的发明者。言下之意就是,中国启蒙运动“被救亡耽搁了”,至今还没有完成,中国还在愚昧和黑暗之中,需要知识分子继续给X民们“启蒙”。
这位先生号称是“80年代精神导师”、“先知”,余英时把他称做“把中国青年从XX主义中解放出来的第一人”……
讲实话,我不反感他,他的《美的历程》确实写的好,学术上、才华上都无可挑剔。但他成为所谓的“精神导师”,不完全是因为美学,而是因为他的政治和历史观。
今天大家只提他的《美的历程》,却没人提他的《告别革命》,“告别革命”我简单翻译一下,就是革命无用,革命没有意义,地主、资本家中都有好人,当年不该针对他们,整个中国近代革命史都没有意义,“救亡图存”没有意义 ,他甚至认为“革命才是中国落后的根源”。
他甚至把马克思主义曲解为“吃饭哲学”、“经济决定论”、“生产力决定论”。李泽厚认为阶级压迫不重要,阶级仇恨不应该存在,阶级合作而非阶级斗争才是历史主流,当代中国的主要任务是满足中国人的生理需要,为了吃饭,为了下半身,中国人应该“告别革命”。
他们那群知识分子认为:革命使中国陷入内耗,无缘现代化,落后于世界,所以要告别革命。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中国通过革命建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央政府,把人民组织了起来,完成了工业化,准备了最广阔的市场,如今成了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成为了全世界最“进步”的国家之一。
大家今天想一想就会觉得荒谬,革命无用吗?如果没有革命,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不会完成,中国至今还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如果没有土改,至今中国的土地还在大地主手上,生产力就无法解放出来;如果没有社会革命,今天的妇女还要裹小脚,今天的权贵富人还要娶姨太太;如果没有统一全国的革命战争,中国至今还是军阀割据、内战不休、跨省如出国;如果没有通过革命把西方帝国主义和买办代理人赶走,我们至今还是殖民者的附庸.......你真的想要这样的世界吗?
一个不能独立自足,没有获得民族解放,90%的人都是文盲的国家,在这样的基础上,所谓的“启蒙”又有什么意义?精英知识分子的自嗨吗?
从结果看,他也确实是中国当今“公知”、“意见领袖”们的导师,去年某大主编哀叹“30年启蒙已经失败了,他们还恨我们”,这种论调,都是他的徒子徒孙。
实际上,李泽厚和公知们是有所不同的,他并不是个完全的新自由派,他更像是个维护旧时代道统,并且以西方视角诠释传统中国“优点”的“士大夫”。
讲实话,他可能不是坏人,只是个刻舟求剑的“精英”知识分子,他和余英时那样坚决彻底的反X派不一样,他是比较“灵活”的,也比较相信中国的某些“传统优势”,甚至认为他想要的那个“中国”才是人类未来,有点康有为的感觉……被捧成什么80年代精神导师,是被某些人架在火上烤了。
我是希望他多活几年的,因为这几年就可以看到他立场、思想上的变化。
很有意思,从他身上,你会看见中国文人的“柔韧度”。
从前他写“告别革命”的时候,是反对我们的一切的,但是你看2015年之后他的文章,就是批评西方资本主义的多、鼓吹我们“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的多了。他甚至因此遭到了自由派的批判。
他美学上的水平高于他哲学的水平,他哲学的水平高于他政治的水平,他政治上的水平其实和知乎“神友”们差不多。他的《美的历程》,比他那个《中国近代思想史论》高的多了,比那个《告别革命》更是高了八层楼。
“政治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最深奥也是难度最高的一门,不要以为在哲学、美学、文学等等领域有建树,就代表可以为世界和万民指路了,差十万八千里……不要说一国人,让一城人安居乐业,很多时候都是知识分子坐而论道之余根本办不到的,而知识分子的最大局限就是往往以为自己发现世界真相了,可以当国师,当所有人的启蒙者......"
所以说,文科知识分子,一辈子不愿出书斋,不愿意接触人民,那就搞你的雕虫文字去,没人管你,但不要对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作指手画脚,以免将来形势变了,老是扭来扭去……
李先生走好,如你所愿,中国的道路会继续走下去,中国的哲学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国大有希望。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