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镇胡辣汤未凉,潼关肉夹馍又火。近日,河南几十家小吃店商户又成了被告,因为他们卖的肉夹馍带有“潼关”二字,被远在陕西的一个“潼关肉夹馍协会”给告了,索赔3到5万元不等,而要想继续使用“潼关肉夹馍”商标,需缴纳99800元……真是一个比一个敢张嘴啊。
跟逍遥镇胡辣汤风波类似,很多商户都是飞来横祸,有的店家已经营几十年,却被一个成立没几年的协会给霸占了标牌。
当然,在商言商,商标注册是有法律效力的。然而商标法亦限制了无度滥用,地名商标就是其中被严控的一类。很简单,地名是大家的,不是谁的私产。法律规定县级以上地名不得作为商标注册。但现在看来,县级以下也需要严格规范,否则恶意抢注、恶意索赔乱象不断,完全突破了公共认知,以及地名作为公共资源的属性。
逍遥镇风波的源起,在于2003年逍遥镇政府为胡辣汤名注册为商标,今年4月,“逍遥镇胡辣汤协会”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展了品牌保护工作。表面上,其商标来源正当,但一闹大了就心虚,当地政府目前已责令“逍遥镇胡辣汤协会”暂停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有商标法你刚啊,为啥心虚了呢?
政府不是公司,不应该通过注册商标牟利。但是利用特殊主体和借口注册之后,交给行业协会或第三方公司,就可以明目张胆收费,利益落入少数人口袋。这是霸占转移兜售公共资源的恶劣行为,需要严查其中的利益链走向。手续做得再冠冕堂皇,实质就是这么回事,在百姓眼中观感极差。
潼关肉夹馍事件就更离谱,根据天眼查显示,潼关肉夹馍协会成立于2016年6月,注册资本5万,业务范围为潼关肉夹馍培训、推广、宣传。就这么个成立没几年的小协会,几个月间已经把200余家小吃店、快餐公司诉至法院,一家要10万就是两千万,真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更过分的是,潼关肉夹馍协会目前仅持有方便食品类“潼关肉夹馍”商标。近年来该协会一直在申请注册“老潼关”“潼关肉夹馍”等商标,国际分类为餐饮住宿、广告销售,但目前相关商标状态多为无效及等待实质审查……就拿着一个方便食品商标就敢向餐饮实体店收钱,简直是招摇撞骗。
不知道背后有没有官方撑腰,但纯系个人操作很难,它得成为诈骗犯被告。目前法院竟然也能立案,难道不审查其权利人资格吗?拿着方便面商标来告手擀面,这样荒诞的传票也能发?老百姓经不起这种惊吓。而且逍遥镇是镇,潼关可是县,明确违反了商标法,谁给注册下来的?
乱象背后的逻辑圈一定是牟利,而不是为人民服务。一本万利的买卖,谁都会眼睛一亮,私人肯定很难操作把公共地名占为己有,但可借助官方之手,以“保护、规范”之名把商标拿下,最后再交给私人牟利。当然,绕这一大圈不会白绕,步步都有你懂得,最后实现官商共赢,老百姓交钱。希望各地方政府洁身自好,彻查腐败。真要“规范、保护”什么,严格限制在公益服务范畴,不得收费、不得牟利,不得交给第三方管理。
地名常常与餐饮联系在一起,要不要用地名商标来规范,是个争议话题,建议是不要。因为地方风味本身也是公共资源,是当地百姓的集体创造和积累,再带到祖国的四面八方。它不是谁家的宫廷秘方,没有谁有权独霸。很多地方风味名声在外,县级以上也有,县级以下也有,大街上随处可见“大同刀削面、兰州拉面、河南烩面、淮南牛肉汤、山东煎饼”等等餐饮店招牌,它代表的是一种风味而已。人人都有权用地名来描述自己的风味,但无人拥有排他性的专属权,很简单,公共资源。我可以做兰州拉面,你也可以做兰州拉面,但不能你可以自称兰州拉面而我就不行。
正宗不正宗是另一码事,餐饮风味本来就是各家各味,国外中餐馆大把莫名其妙的“左宗棠鸡、幸运饼干”,也没见国家去维权的。正宗不正宗交由市场评判,这不是官方该管的事情,行业协会也不能滥管,不正宗天也塌不下来。
建议一律禁止地方政府包括县乡镇以下政府以“保护、规范”之名注册地名商标,不用他保护,中餐亡不了,地方风味亡不了。有着闲工夫,干点实际民生。当地百姓也不要幻想注册商标自己就能成股东,跟你有嘛关系,收费都是落入某些人私囊。
要严格规范借公共资源敛财的行业协会,严厉打击利用地名资源招摇撞骗的违法行为。行业协会一律注册为公益机构,凭借自身规范服务吸纳会员,进退自由,不得限制非会员使用地名招牌。会员的价值应在市场竞争中去争取,而不是通过排挤他人来抢占。
我国县级以下单位数量极大,叫得出名号的地方风味数不胜数,如果法律不规范封堵,这一块必将乱象频出,每天一个热搜,得好几年才能安排完。花5万块注册个协会就能告几百家索赔几千万,这样的抢劫生意谁不眼红,不严打就必如雨后春笋。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