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是苏联女英雄卓娅牺牲八十周年的日子,一个本不该被遗忘甚至污名化的日子,谁该为苏联解体负责?我朝苏粉一直把自己的“精神祖国”苏联的毁灭归咎于戈尔巴乔夫,说他被资本主义世界洗脑,靠“改革与新思维”卖国求荣而一手毁灭了苏联。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执政,苏联还会垮台吗?如果中国毁于和平演变,责任又该归谁?谁将最对不起类似于卓娅的志愿军烈士们?
在苏联僵化的政经体制下,吃空饷还有高额工资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在如今名声大噪的切尔诺贝利,当年的不少职员是吃“皇粮”的关系户。去核电站工作,辐射多可怕,为啥还抢着要去?可见当时苏联的经济情况糟糕到了什么程度?比如开党代会时,代表们不是忙着在整理报告,而是到处跑商店买吃的。戈尔巴乔夫的助手博尔金认为:“他们必须给家人、熟人与自己采购很多东西,他们订了太多东西,甚至用火车运走都很费力。”20世纪80年代苏联当局已无法解决物资短缺问题,只能勉强给少数人提供供给,邮局甚至专门为代表们运输从莫斯科采购的商品。即便经济状况如此糟糕,但凭借苏联的特有优越性也能满足部分人的生活水平能像美国人看齐。例如,苏联地广人稀但房子并不便宜,用作安置兴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建筑工人及工作人员的新兴城市普里皮亚季的房子修得倒是比别处更快更漂亮。因为与核能战略联系紧密,国家大把资金往里头扔。即便到了苏联解体,生活物资的匮乏依然影响着俄罗斯人。苏联时期莫斯科街头一个男孩拿着算数书问:“爷爷,队列是什么?”“在腐朽的封建沙皇时代,商店里没有足够的肉,因此人们不得不在商店门前排长长的队伍等着买肉。这就叫队列。懂了么?”“好的,爷爷。不过,肉是什么?”这可不是笑话,试看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苏联,即使是在大都市,香肠与奶酪都是难求之物,新鲜肉制品更是供给不足,各地经常用的替代品是猪油与骨头。普里皮亚季周围的村庄却都能买到肉与奶,1986年当地居民的平均年龄只有26岁,附近村庄的不少人期待进入这座新城。年轻人一到普里皮亚季就想去电厂上班,完成任务后就能拿奖金。建筑工人与电站工人经常起摩擦,同样是搞建设,电站工人能有更高的收入、还能更快分到公寓。“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磨洋工做粗活是常态,这不仅是改开前我国特有的现象,在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也很常见。苏粉们认为苏联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小事都办不好,大事的成品质量更是感人。1979年2月,切尔诺贝利的核反应堆基座未安装适配的水隔离装置支柱偏差10cm,整个墙体偏离预定位置15cm。1982年9月,一号机组就发生燃料管道爆裂的事故,释放物造成受污染地区高能电子β粒子水平比正常值高出了九倍。事后发现是一名维修工关闭了与反应堆相连的冷却水通道阀门造成的,但官方并没有吸取教训。施工方领导卡兹玛领导的队伍大部分人是当地农民,这么重要的工程交给农民工也是心大。普里皮亚季的居民是来建设核电站的,不会对辐射一无所知,事故后会采取有效措施,但切尔诺贝利的消防岗位是许多人都削尖脑袋走关系拿到的,“即使是经验老道的长官也难以攻破这张由父亲、儿子、兄弟结成的关系网”。事故当晚值班的消防员列昂尼德·沙里夫的两个弟弟也都是消防员,但事故发生后对辐射浑然不知。在高温下,他们不是回去拿防护装备,而是觉得“热”,将制服与头盔全扔了,算是裸奔向核辐射。他的弟弟彼得则将核电站冷却池的污水喝了,余生只能被这两口水折磨,只因消化系统严重受损。这些消防员第一时间冲向火场的精神值得肯定,但对核电站起火与普通火灾有何区别一无所知。他们用水龙带灭火,把石墨块从屋顶上踢下来,因为担心石墨块会引发新的火灾。这些消防员显然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与学习,核反应堆上的石墨块是能用手往外乱扔的吗?这些具备高度辐射性的石墨块杀伤力巨大,消防员用手摸石墨块,结果手整个溃烂了。指责受害者“可怜之人必有可恶之处”,玩弄人情关系谋肥差反倒误了自己性命也算有部分道理。但他们为啥去“玩火”?苏联真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了吗?在戈尔巴乔夫之前,苏联片面发展军事一类的行业而漠视民生行业。戈尔巴乔夫想到了转型,但收效甚微。政府干预造成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不少地方突然之前获得大笔拨款,一些城市横空出世,普里皮亚季就是个典型,这样鼓励“重点发展”造成的结果就是发展更加不均衡。受政策刺激的岗位过于吸引人,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不管苏联官方再怎么强调集体主义、螺丝钉精神,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这是戈尔巴乔夫始料未及的,却也不是他个人的过错,经济制度毕竟不是他设计的。他的前任不是不想改,而是不能改。军事化经济模式决定了搞民生搞不好,一搞就来一堆投机的,越抹越黑越改越乱。方向错了,再怎么踩油门都是往深渊底下冲。底下的打工人顶多算是“伪特权阶级”,家里关系真硬也不会到一线去上班了,出个事还把命给搭上了。反过来说,这些工作都要走关系才能上岗,不少人趋之若鹜。足见这个国家穷到了什么地步,标准定得有多低,内卷有多厉害!辅导员问工人,“你们知道什么是苏联经济模式吗?”一个工人想了一会回答:“就是你们假装给我们发工资,而我们假装干活。”这是对苏联发展模式的最好概括,苏联模式“皇帝的新装”就是这么在国际舆论的围攻中招摇过市的。
由于片面实行公有制经济,苏联没能像西方国家那样成熟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分为三部分:股东大会决策、董事会经理负责执行与监事会负责监督。除了集体主义的空话,这些在苏联的国企里都没有。当时大部分国家搞的都是“水-水高能反应堆”,苏联也不例外,50年代苏联核潜艇多半是这种反应堆,军工转民用蛮好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本准备就用“水-水反应堆”的,但苏联想搞石墨反应堆。为什么?因为石墨反应堆成本低,并且能显示苏联不走寻常路的体制优势。因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从一开始算的就是政治账,将核电站修在土地肥沃、人口稠密的乌克兰本身就是政治利益高于经济利益的做法。在当地也有不少人将此视为“俄罗斯化”政策。戈尔巴乔夫接手的就是这么个定时炸弹。在切尔诺贝利计划中,“政府即是承包商,又是客户,工厂与施工方的主管都向坐镇基辅与莫斯科党部的同一拨领导人汇报情况”。要是哪个敢提出不同的意见,那就是打政府的脸。领导们都希望早点向上头汇报超额完成任务,不喜欢提出问题的人。管理学上有一句话:人人负责等于无人负责。那怎么建设?派克格勃监视,不按规矩搞的铁拳伺候。讽刺的是,一向作为反派的克格勃倒说了实话。要不是克格勃时不时给领导打点小报告,底下的刁民只怕会把半个苏联炸上天。在万马齐喑的环境下,只有像克格勃这样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威权组织敢说点真话。在1986年的党代会期间,领导要求未来五年内建造机组产量翻番。而克格勃指出五号机组建造过程中存在违反技术标准的行为,并警告“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危险局面,也包括可能出现的人员损失。”戈尔巴乔夫接到这些报告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戈尔巴乔夫无路可走。北约与华约的冷战已接近尾声。他有两个选择:一是与他的前任一样打肿脸充胖子找美国叫板,与“星球大战计划“死磕到底。但戈尔巴乔夫知道,苏联既无资源又无技术,已输的只剩条裤衩了,还怎么继续“赌国运”?那么只剩下一条路可走,放弃军备竞赛,将科技用于民生领域。苏联政府资助的企业也不大喜欢计划经济,希望能涉足某些经济领域。与资本家不同的是,他们既想要市场,又巴不得还能保持垄断地位。而以苏联的水平,依赖国内的技术只能提供比西方更贵质量却更次的技术设备,产品顶多在几个卫星国之间内循环。那么,引进点西方技术,搞开放。戈尔巴乔夫做得到吗?从现实情况来看显然做不到,持续的冷战不仅让西方对苏联实施技术封锁。如果真把西方的产品引进了,国内那些只拿钱不办事的部门人员不都得下岗?这不仅要求戈氏对外示弱,承认过去错误,而且还得动特权阶级蛋糕。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让科技界去搞民生,这样特权阶层能赚到银子,百姓生活也能改善。打不开国际市场没关系,让加盟国帮忙消化一下产品。1986年2月25日,83岁的苏联科学院院长亚历山德罗夫如是迎合戈尔巴乔夫:“如果你们想买零件,请从我们这儿预定。”亚历山德罗夫反对从海外进口,说得是光面堂皇,怕被卡脖子。其实,亚历山德罗夫的莫逆之交斯拉夫斯基是中型机械制造部部长,那家大型国营企业一直负责核能方面的生产。他这是给自家人拉生意罢了。“政府决议要求生产一号、二号电站最初四台大型组件的非标准化设备需由负责列宁格勒电站设备的相同供货商提供,但中型机械制造部并没有将此项政府决议视为必须执行的命令。”没人敢问责斯拉夫斯基,因为人家主管的项目是苏联核武器。处处都是雷区,拿管军队的办法弄民生,这核电站不炸是意外,炸了才是正常的。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接手的苏联就是这么一个景象:体制内处处都是特权阶级,天天想着怎样拿垄断地位割下韭菜;体制外的老百姓个个不是善茬,巴不得傍着官家拿铁饭碗,说戈尔巴乔夫是“苏联的掘墓人”。“掘墓人”一词是褒是贬?人都断气了,不送进坟墓未必等着他变僵尸?不过,说戈尔巴乔夫是“苏联的掘墓人”很少是要褒扬他替苏联收尸,绝大多数是在批判他把苏联折腾得太急而过犹不及了。
不少苏粉用“比烂”的方式甩锅戈尔巴乔夫,为他们心中的“老大哥”挽回最后一点尊严。比烂的手段很简单,今天的俄罗斯以及一些东欧国家发展得还是不好,国际影响力不如以前了,这不怪戈尔巴乔夫怪谁?苏联解体前戈尔巴乔夫就卸任了,他对东欧事务还有管辖权吗?分家后各奔东西,发展的好与不好还不是看自己的造化?苏粉也只能拿一些本来先天不足的国家来比烂。怎么不提提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这些小国跟着苏联天天被欺辱,分家后发展叫一个快,现在个个都是发达国家。俄罗斯发展不好是因为苏联解体了吗?不管有没有苏联,有没有斯大林模式,俄罗斯都不可能发展得太好。不少人觉得是制度限制了一国的发展,但设计制度者,落实制度者,默许制度者,还不都是一国国民?这涉及到国民性的问题。俄罗斯后来选择叶利钦这样的民粹主义者,或前克格勃普京这样的寡头,都反映出来这个民族喜爱强权,轻视个人自由的特点。为什么斯大林模式出现在苏联,而不是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因为俄罗斯这种苦寒之地,自古以来就发展慢。苏联发展得越来越慢,对外征服的野心却越来越大。历史上沙俄没少四处侵略,只是经常被揍。不肯融入文明世界,拳头又不够硬,还想做战斗民族。不走旁门左道,行吗?但无论怎样,我们还要看到苏联解体带来的进步。较之于朝鲜这种国家,俄罗斯人至少不用担心活活饿死了。虽然戈尔巴乔夫搞的改革没能让俄罗斯人吃饱饭,但不改革则会有更多的人吃不上饭。
切尔诺贝利被曝光后戈尔巴乔夫在一次高级别的会议上对同僚们说:“我们不该隐瞒真相,我们有责任向人类社会提供完整的结论。”苏联该公开的,又岂止是切尔诺贝利的内幕?在后切尔诺贝利时代,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加快现代化改革,否则经改不会取得成效。政府不得不开始信息透明化以挽救苏联所剩无几的公信力,但很多人诟病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原则”、现代化政策,认为这造成本国国民信心的瓦解,还给西方递刀。据说,“戈尔巴乔夫及其同伙上台后奉行‘人道的民族的社会主义’路线,全盘否定苏联社会主义体制与社会主义历史,造成政治、经济、社会与民族关系的混乱,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谎言重复一千遍会成为真理吗?不。我们每撒一个谎,就欠真理一条债。”切尔诺贝利造成的伤亡与之前几代的罪孽相比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而正是因为历史被谎言掩盖,类似的惨剧才在苏联一遍又一遍地上演。苏联是毁于戈尔巴乔夫之手吗?当然不是,事实上苏联早就亡了,戈尔巴乔夫接手的不过是一具尸体。俄罗斯有一个段子有助于我们理解这句话:“斯大林、赫鲁晓夫、勃日列涅夫坐在写着‘共产主义’的火车里,火车原地不动,工人修了半天,也没修好,斯大林把所有人都枪毙了;赫鲁晓夫上台了,给所有人恢复了名誉,但火车还是不动,所以大家把赫鲁晓夫赶下了台;勃日列涅夫上台后,命令所有把车窗帘都拉下来,装做都在前进的样子。戈尔巴乔夫则拉开了窗帘对所有人说:前面没路了,下车吧!”装聋作哑杀死的是一代人的未来,受辐射的不仅是核电站附近的居民,整个苏联的国民都饱受这个虚假共同体的折磨。戈尔巴乔夫不是扁鹊再世,不能拯救病入膏肓的苏联,他只是以长痛不如短痛的极端方式终结了苏联的一切痼疾。
苏联曾是社会阵营的老大,也是对抗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的解体,不仅彻底改变了全局局势,也让全世界的国家都大吃一惊,在苏联解体之前,西方研究苏联的专家都言称苏联绝不会解体,然而事实就这样发生了,苏联解体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事,不论东西方国家,就连苏联自己,也没有想到。其实毛泽东早就预见了这个结果,1958年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并非没有原因。毛泽东主持《九评》工作时曾说:“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在苏联搞和平演变,是向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我们中国在内……敲响了警钟……总之这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及其重大的问题。”毛泽东的用词很严峻,大意就是“出了赫鲁晓夫这样的人物,是要亡党亡国的。”1965年8月3日,毛泽东在会见法国总统戴高乐的特使马尔罗时,针对赫鲁晓夫与那时的苏联说:“它是代表一个阶层的利益,不是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这就是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苏联的特殊阶层滋生于赫鲁晓夫而成长于勃列日涅夫时代,在戈尔巴乔夫时代达到顶峰。1964年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推翻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后,开始大量提拔亲信,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苏联统治高层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行贿成风,官员更是明目张胆的贪污国家公款,抢夺国家利益,越是基层越是猖獗,百姓苦不堪言。据俄罗斯专家推算,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特权阶级有300万人之多,约占全国人口的1.5%,这些人将大量的国家财富据为己有,根本不将法律放在眼里,这些人将苏联上层搞得乌烟瘴气,也将苏联拖下了深渊。特权阶级羽翼最丰满时,也是苏联经济停滞不前、发展最僵化的时期。寡头们富得流油,苏联百姓却生活艰难,生活条件是一年不如一年,而这时的苏共也彻底脱离了群众,上层与下层分离,忘掉了初心,并越行越远。戈尔巴乔夫激烈的改革手段以及缺乏配套措施的改革,反而激化了国内矛盾,并且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方向也错了,他继续发展优化重工业,导致苏联的经济状况不断滑坡,百姓的生活条件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有了加剧恶化的趋势。反观同时代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佛多年,中国的经济有了明显的起色,百姓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一个向上走,一个向下走。在经济改革没有起效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又将目光投向了政治改革,开始搞多元化,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导致苏联的反对派强势崛起,叶利钦更是乘胜追击,社会更加动荡,苏联放权后,内部的民族斗争也更加激烈。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随后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有样学样,宣布独立,恢复主权,苏联就这样开始瓦解了。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分解为十五个国家,俄罗斯则成了苏联的核武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也被俄罗斯接收了。苏联解体时没有一个公民为其争取呐喊,大家也只有一点茫然而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中国早就总结出来的治国经验,不管什么时候,国家都要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而这次的疫情,也让所有的中国人能感受到国家的关怀,也深刻明白了家与国、国与家之间的紧密联系。较之于只有七十多年历史苏联,近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国有更丰富的治国经验,也有更好的领导人,这是所有中国人的福气。
“知乎”网站有一问:如何看待人民日报社论“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vppdookingdom”答:没错,什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所谓佛教上的共业,基督教的原罪,那就明白白告诉所有人,国家也好,社会也好,上层疯狂剥削,下层无动于衷,持续了几千年,社会各方都有责任,如同国家灭亡之时没有一个人能逃得过一样,没人是无辜的,这是必然的因果循环。“毛林平”答:外在的推力,加上内心的冰冷,很难不爆发灾难。“知乎用户”答:就像说假如一个纳粹政府时代送犹太人去集中营的火车的列车员,他只是负责这辆车,好像看起来他是无辜的与犹太人的悲催遭遇无关,但他是这个纳粹政府的一个部分,或说组成成分,一个分子,是一辆车上的一颗螺丝钉,或许并不重要,但他也是这一个部分。“谭鲁星1”答: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1924年10月28日鲁迅应景写下《论雷峰塔的倒掉》:那个破破烂烂的塔居然倒掉了,为什么普天之下人民皆欣喜?自小听祖母给他讲雷峰塔压白娘子的故事,和尚本应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他偏要放下经卷招是搬非,若要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凡有田夫野老,除了脑髓里有点贵恙的,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的?于是,鲁迅窃喜着骂了一句“活该”。1925年2月6日鲁迅又写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解释原因:“从崇轩先生的通信里,知道他在轮船上听到两个旅客谈话,说杭州雷峰塔倒掉是因为乡下人迷信那塔砖放在自己的家中,凡事都必平安,如意,逢凶化吉,于是这个也挖,那个也挖,挖之久久,便倒了。”谈及倒掉,“但其毁坏的原因,则非如革除者的志在扫除,也非如寇盗的志在掠夺或单是破坏,仅因目前极小的自利,也肯对于完整的大物暗暗的加一个创伤。人数既多,创伤自然极大,而倒败之后,却难于知道加害的究竟是谁。正如雷峰塔倒掉以后,我们单知道乡下人的迷信。共有的塔失去了,乡下人的所得,却不过一块砖,这砖,将来又将为别一自利者所藏,终究至于灭尽。”他想说的并非雷峰塔倒还是不倒,而是革新与破坏的区别,关于破坏这件事本身却让人读之心生感触。因为觉得塔底那砖能保佑平安,所以这个也挖那个也挖,直挖到塔倒。小时候听大人们讲,工厂里人人偷拿材料,哪怕大门口有保安检查也仍然能藏在饭盒里带出去,日日搬拿看起来量少,却能聚沙成塔。偷拿者个个都觉得坦然:反正别人都拿,我不拿就亏了,反正我拿的又不多,厂子这么大我又拿不垮。于是后来,那些大厂的结局大家都看到了。日日被店门口的狗屎烦到想报警,都是家里有狗之人,有人能遛狗随身携带纸与袋子收拾狗屎,有人则不肯低下高贵的头收拾自家狗拉在别人门口的屎。狗是好狗,但人不是好人。要怪就怪你没跟那遛狗之人住在同一个门口,破坏了的环境又不是他自家环境,何必在乎?每每在电影院里遇到摄屏的、说话的、瓜子皮乱扔的,制止起来还会被冠以“事儿妈”的骂名,我不信他在自己家也会把垃圾随地乱扔,于是情愿顶着骂名继续做恶人制止。无知没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无知又无畏,且从众的无知。塔倒了,当年那些去挖砖的人一定没有一个会自觉他是塔倒的罪魁祸首,毕竟都知道,塔是建在一堆砖砌成的塔基之上,而不是建在一块砖的塔基之上,自然不会有罪恶感。往小了说,不过是破坏公共财物;往大了说,不过是雪崩时没有一片无辜的雪花,倒掉的又何止一个象征封建迷信的雷峰塔!
最近两岸军事对峙的气氛相当浓烈,不仅台湾媒体大肆报道,两岸的涉外圈、智库圈也是重点关切话题。不过,理性分析一下当今的两岸局势乃至陆美台三边格局就能得出结论,那就是两岸短期内不会走向激烈冲突的局面,因为蔡当局并不敢在“法理台独”的路上逾越雷池,大陆内部也有许多重大问题要处理,台湾问题远没有急迫到要采取断然措施。“反中”的民粹狂欢将原本被唾弃的蔡英文,送上台湾民选史上的最高票地位,直到现在,无论民进党出现什么负面新闻,反对党都难以对之有任何的撼动,只因民进党站稳了“反中”的政治定位。民进党看似掌握民意后盾,能在大陆面前展现强硬,但另一方面的结果就是,民进党已彻底失去了灵活应对的空间,只能在“反中”的路上走下去,即便前路愈来愈危险,也难以回头。台湾陆委会在处理“小明”问题上的荒腔走板,其实就是这一局面的绝佳写照,单纯批评蔡当局的决策动机,并不足以揭示时下问题的症结。台湾民众沉浸在民意最大的幻梦之中,自认为能决定自己的命运走向,殊不知他们最多能决定哪个政客上台下台,但在两岸对抗的格局中,台湾民意从来都没有什么决定权。而这种任性继续发展下去,只会不断激化两岸的对抗局势,更重要的是,让执政党的选择空间愈来愈窄,进而让台湾自己的选择空间愈来愈窄。当然,台湾民众也并非什么都改变不了,台湾社会常有“民间外交”的说法,事实上,两岸关系改善的契机也同样存在于民间。每一个台湾人都必须从民粹主义的幻梦中走出来,认识到一味的攻击大陆,并不会给台湾带来真正的安全,相反,只会累积两岸的仇恨。而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以一种真正的主人翁姿态,为了台湾与自己的大好前途,重新思考自己能为两岸关系的改善做点什么。
同理,指望香港同胞自行反击港毒废青们是有困难的。第一,多数港人看不起大陆。我曾独自从柴湾乘地铁去铜锣湾,一路上车厢里面热闹非凡,就像大陆的菜市场一样喧闹无比。但当列车驶入天后站之后,车厢里面鸦雀无声了!抬头一看,原来上来一家老小几个人,提着行李箱,大陆口音。瞬间我明白了一件事:原来文明是要做给别人看的!第二,多数港人没立场、奴性强。我在博物馆深究了一下香港历史,其本土居民比例很少,第一批入港的人是为侵华英军搬运弹药的劳工;第二批入港的是伺候日本人打英国人的劳工;第三批是逃过去的国军部队;后来去港的越南裔等南亚移民还有很多,根子上就烂透了!占着中国的土地,平日里一脸崇拜洋大人的奴才相,遇到大陆人就昂首挺胸,还真以为自己是白的。第三,爱港同胞反击废青多出于自发行为而没有废青们那样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想管孩子,你越不让他哭,他闹的就越凶。香港那群废青上街,不愿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如果我们换个思路,全当港闹是一种行为艺术去欣赏、去品味,再不济当耍猴戏,可能会有不同的功效吧?建议废青黄尸们加点戏,比如每人不吃不喝三十天啊、自焚啊之类的,反正香港早就已不再是中外沟通的枢纽,上海港、天津港、深圳港。人口还没有我们沈阳多,相当于两个半铁岭,不就一个地级市吗?愿闹就闹好了,闹到天荒地老、闹到人走茶凉、闹到经济崩盘、闹到衣不遮体、闹到满目疮痍、闹到百废待兴之时,待香港同胞觉醒了,想明白自己是谁、身体里流的是什么血时,等他们诚挚的邀请我们时,我们再合理的出现,制度一改,革新司法与教育,并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可好?
2019年公映并斩获大奖的美国大片《小丑》,通过亚瑟患病、生病、被社会抛弃、被他人唾弃,最后从沉默中爆发的过程,讲述了一个普通的精神病患者是如何遭受社会不公平待遇的,以及他是如何用求生的欲望面对这个世界的。小丑亚瑟的命运非常不幸。在大萧条的社会背景下,为了维持与病重母亲的生活,他选择在街头扮演小丑,不仅被街头混混无情欺负,还每天忍受着同事的指责与嘲讽;因为饱受笑声的折磨,他经常会突然大笑,会引来陌生人的伤害。在地铁上,他被几个成年男子殴打却不敢反抗;坐公交车,只是想让逗逗的孩子开心,但他们被孩子的妈妈称为“神经病”。他可能只敢对善良的孩子摆出一副笑脸,但大人们却不停地熄灭对社会最后的善意火焰。小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比《悲惨世界》中主人公冉阿让的遭遇更加不幸。为什么冉阿让在《悲惨世界》遭受了这么多不幸?《小丑》中的亚瑟为什么会成为对抗世界的坏人?为什么亚瑟只敢在公交车上与孩子交流,不敢与大人交流?为什么亚瑟总是被同事、陌生人、街头混混欺负?问题在哪里?《小丑》里被民众与社会抛弃的亚瑟没有做错什么,他只是缺少关心缺少爱,缺少重视与关注。他得了一种不断发笑的病症,本来是无意的笑声,却遭到来自陌生人的嘲讽与殴打,就因为这个病根本没有被人关注到,人们只是注意到了别人对自己的恶意,却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亚瑟根本没有得到作为一个精神病人应受到的关注度。他不断地活在痛苦中挣扎,面对同事的嘲讽与指责、面对陌生人的无情谩骂、面对心理医生的不理解与强制治疗。亚瑟最终只能回应一句“你不懂”,却不知道在心底里隐藏了多少委屈与辛酸。他不断的积聚着自己内心的小宇宙,不断地忍受着来自别人有意或无疑的冷嘲热讽,不断的告诉自己要善良,不断地去相信这个世界依然是美好的。直到最后,他仍然在黑暗的哥谭市下寻找那一丝丝救赎自己的光亮。但他没有得到机会,他看到的是满大街的垃圾,满大街自私自利的人,满大街的过街老鼠。他在自己不断面临崩溃的内心面前,还在承受着不该承受的各种精神暴力。压死骆驼的,不止是最后那一根稻草。逼疯亚瑟的,不止是最后主持人的恶语相向,还有每一个对他抱有恶意的人。亚瑟不再懦弱了,得知自己的妈妈对其精神方面的压制后奋起反抗,亲手杀了自己的母亲。至此,他已了无牵挂。他自由了,把嘲讽他的人全部干掉,就为了让自己的死更有价值,仅此而已。最后他面对节目主持人莫瑞的恶语相向,他说出的那些话令人印象深刻。我们不再探讨亚瑟作为一个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是如何施暴的,这样的行为确实过分偏激,也确实能给一些人带来心理上的共鸣。《小丑》在北美上映时曾因为《蝙蝠侠:黑暗骑士》上映发生过恐怖袭击的影院宣布停止放映,而在纽约、华盛顿等一些大城市上映时,军方更是派兵把手严防恐怖袭击发生。真正的恶意不仅仅是来源于哥谭市社会上层的精英派对下层人群的缺乏关注与置之不理,上层人士的自私自利更令人憎恨。毕竟,如果连社会上层的人觉悟都不够,我们又怎么能指望这个社会能用光芒击退黑暗?但这并不是我们要痛斥社会上层人士的原因,我们该痛斥的是每一个有这种思想的人。而每一个有这种思想的人,他们正是生活在哥谭市的普通市民们。真正的恶意,正是无限膨胀的民意。正是那些生活在哥谭市的普通市民们,他们的传统思想告诉他们,在西方的世界中,人必须分三六九等,人必须是要按社会层次区分的。包括在上层的哥谭市长也好,或是路边的普通民众也罢。即使是位居底下的普通市民,也会对不如自己的人抱有鄙夷之心。他们对那些堕落如流浪汉、生活不如意、被社会惨遭抛弃的人施暴。他们坚称自己是善良之人,却对落入阴沟的肮脏野狗殴打谩骂。他们不够善良,他们对待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充满了威胁性与不信任。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那些无限膨胀的恶意,还是有人愿,用自己的过分善良,选择去相信他人。他们是笨蛋、是傻子、是愚蠢的人类。当然,这些都是褒义词,比起他们,哥谭市所谓的“普通市民”甚至连笨蛋都不如。小丑亚瑟在坐着警车去监狱的路上,出了车祸。两位警察全部死亡,小丑也被撞晕了过去。哥谭市暴乱的夜色下,一群人小心翼翼的将亚瑟从撞毁的车中托举出来。他们把他像信仰一样放下,等待他的苏醒。亚瑟第一次被这个世界的善良感动,第一次用自己的善良换来了别人的善良。这就是过分善良的“美利坚合众国的掘墓人”,台湾同胞、香港同胞等各种“独”都应引以为戒。
中文网络里的“没有一片雪花无辜论”始终与“伏尔泰说过”捆绑在一起,但其真正的言说者另有其人。2011年财新《新世纪》周刊第45期刊发刘瑜的《恶之平庸》一文称:“西谚云:‘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一个恶行的链条足够长,长到看不到链条全貌时,每个环节的人都有理由觉得自己很无辜。”西谚“滴雨成洪”与“没有一片雪花无辜论”在含义上接近,一般被用于责任体系的辨析以抨击庸众的盲目与网络暴力的残忍。2013年豆瓣网友“丹麦小鼠”写下读后感《读<观念的水位>》如是说:“有这么一句话: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错。”作者在引用这句话时没有点出言说者,而是用了相对模糊的“有这么一句话”,但这篇读后感中的引用在互联网上再次激活了“没有一片雪花无辜论”,2013年一则知乎问答的题目就是“当发生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是自己的责任。生活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如何解决?”赢得最多赞同的网友回答时引用了勒庞的《乌合之众》的观点:群体从不承认他们的罪行,即使把事实摆在他们眼前也是一样。很难说知乎的这则问答是否为“没有一片雪花无辜论”病毒式传播的起点,但根据网友的表述,读者似乎对个人在群体性事件中所应肩负的责任达成了情感共识。此后,“没有一片雪花无辜论”衍生的近似句式以越来越高的频次出现在各种体例、各种传播介质的文章中,或被用来声讨网络暴力对普通个体的伤害,或被用来评判干部腐化过程中身边人的责任,或被用来检视重大事故中每一个细节的失误。但无论是什么场合与背景的引用,“伏尔泰说过,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都占了绝大多数,对这句名言出处的不同意见则淹没于互联网的汪洋大海里。但这一次真理又一次被掌握到少数人手里,“没有一片雪花无辜论”真正的版权属于《思绪纷乱》,二战期间德军入侵波兰后该书作者犹太人斯坦尼斯拉夫被迫逃往罗马尼亚,逃亡路途中被德军抓获后在乌克兰捷尔诺波尔集中营等待死刑。斯坦尼斯拉夫伺机逃回华沙并找到地下抵抗组织参与反抗纳粹的斗争,晚年以创作格言与警句而闻名。其英文版《思绪纷乱》对“没有一片雪花无辜论”的表述是: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认为自己有责任。时下国人熟知的“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对斯坦尼斯拉夫最初的句式有所调整,意思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最初版本的“认为自己有责任”是主观认定,而网络流行版的“无辜”是客观评判。有趣的是,斯坦尼斯拉夫原版的英文句式反而与“最有意思的100条名言”中的“伏尔泰名言”一模一样。一句讽刺庸众无脑与网络无序的格言在引用时却被公众一本正经地张冠李戴,更可笑的是早在“没有一片雪花无辜论”盛行中文网络之前就已有公开出版的文字材料为这句话验明了正身。《外国名言引语金库》称:“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认为自己有责任”出自斯坦尼斯拉夫·莱克的《思绪纷乱》。“伏尔泰说过”,错不在伏尔泰,他生活在两个多世纪前,既不能为自己证明,也不能为自己证伪,错的是互联网上企图在我朝复制近代法国“启蒙运动”的公知键盘侠思绪纷乱的雪花,让比德国战败“温和”的苏联解体的教训不能被我朝网民正确地引以为戒。
另如,司马南也好,联想也罢,不过都是资本推动下的逐利者,但网民不该被假象迷惑而让别人当枪使。司马南貌似一个人在与世界五百强企业战斗,但在网络这块儿阵地上自媒体大V的话语权与影响力。联想则像一个有前科的犯人,买办人设本来就不讨好,对方的粉丝一个劲的骂,而联想却没人帮腔。但司马南六问里有哪一条问出新花样了?难道只有联想才有这样的问题吗?但司马南揪着联想不放,但其中很多纯粹是公司治理问题。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多元化发展有何不妥?BAT、海尔、新希望等大企业哪个没有金融产业?联想高管团队中有不少数量的外国人,联想全球化经营后雇佣外国管理更好的经营当地市场有什么错?苏粉不也常哀怨在外资世界五百强中国总部的高管不都是外国人而中国人很难做到高层吗?现在外企也纷纷启用中国人做高管,为什么反而大加表扬呢?联想有错,但资不抵债不是司马南炮轰的理由,且不说这是否是个问题,就算是,皇帝不急太监急,联想要你赔钱了?联想有错,高管薪资的确过高,在国家提倡共同富裕的当下如何平衡员工收入,高管薪酬更是企业发展要考虑的问题。联想有错,研发投入相比一度很低,但这也是企业经营问题,长久看来还是要抓提升技术实力这个根本。联想跻身五百强公司而为几万人提供就业机会,也是维系着无数家庭的正常运转,真把联想弄死了,对广大网友有什么好处?
国破而不家亡则必有内奸,“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国破家亡之下岂能苟且偷生?!苏联解体后碎裂成的十几个国家再也无法像苏联时期那样气宇轩昂了,国家主权得不到彰显,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国内长年动荡不安,枪支、毒品走俏,普通百姓晚上不敢出门,白天出门都要小心遇害了……这些国家的女子还是爱美的,但她们身上再也见不到当年苏联女战士在红场接受领袖检阅时光芒四射的风采了,她们的脸上再也看不到卓娅的坚毅了。为了生活,她们中的不少佳丽只能远走异国他乡出卖自己的姿色,有的还落入黑社会之手,成了赎买赎卖的性奴……乌克兰再也造不出震惊世界的航母了,在建的航母也无法完工,乌克兰黑海船厂的世界级优秀人才也因为身后不再有站着的整个苏联而一事无成,只能把一腔抱负藏进瓦良格号寄予遥远的中国……一口咬定苏联亡于和平演变等外因而不是片面计划经济等内因的司马南等苏粉是该反思一下自己了。
【文/陈俊杰,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