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出分了,有人狂喜有人痛哭,还有人已经安排好了来年“二战”,这一幕不亚于高考揭晓。毋庸置疑,考研已经成为了第二次高考。
考研为什么这么内卷,归根结底还是大学扩招步伐过块,而作为经济发展非常不均衡,产业布局落差极大的我国,人才结构发生了错位。需要大学生的地方没那么多,需要大学生的企业也没那么多,最后结果就是降格使用。美团研究研究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有105万本科大学生在送外卖,甚至还有7万的硕士生。
送外卖职业的主体是高中以下学历,这不需要太多知识含量,一百多万本科大学生是被迫下沉到这个行业,因为他们找不到与其高等教育匹配的专业工作。这当然与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初衷不符,但是不得不接受这一冷酷现实。因为大学生总体是过剩了,一些非重点非名牌的普通大学生,或者说所谓的二本三本大学生,就大概率地被剩了下来。
要改变这一窘境,就必须改换门庭,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出身,提升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是的,所谓的研究生并不是为了走向科研道路,而仅仅是为了回到职场去求职,去完成本应由本科毕业证完成的事情。
考研内卷了,考研也变味了。最后随着研究生也连年扩招,其含金量也在迅速下跌。很多大型企业招聘时不但要看最后学历,还要看第一学历。尽管含金量被稀释,但仍然聊胜于无,普本加重点的研究生,总比光秃秃顶着普本的最终学历要强一点。
越内卷越要考,高考如此,考研也是如此。在从前大学生录取率极低的时期,多数家庭对蹦出金凤凰不报奢望,大多数人终究是要当工人、当农民的。但是恰恰因为在90年代之后大踏步扩招,给了很多本不该考上大学的同学以希望,达线率越高就越觉得应该轮到自己,所有的家庭也都这么认为。
所以现在高考录取率这么高了,家长反倒更焦虑学习,因为人都是和多数去比。从前一个村子好几年飞出来一个金凤凰,大家不会去攀比,但今天左邻右舍都有大学生了,落败就成为无法接受的事情。不管二本三本,总得有本科上,就算含金量下跌,先上了再说。
上了以后呢,同样一个宿舍里,开始一两个人考研,后来三四个人考研,最后全寝考研,一步步也卷起来了。扩招的步伐有多快,卷的就有多快。原先10%以下的选拔率,大家都认为应该凭天分,但如果选拔率超过50%,那所有家庭都会认为应该轮到我们,而不愿做被淘汰的另一半了。从前的口号是“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确实,90%的人都榜上无名,谁敢说他们没路?但今天,你不上榜那就成了失败的少数,脚下没有像样的路。
内卷是很难有什么特效药的。就好比电影院里的人都站起来了,你喊谁坐下?谁坐下谁就成了睁眼瞎。除非强有力的规范者从第一排开始让他们坐下,要解决问题,必须回到源头去。
但是很难,已经扩招的本科会缩招吗?广大家长不答应。最好的结果不过是严格控制增幅,用很多年时间的流逝和产业的升级慢慢消化高学历冗余。但这解决不了当下年轻人的问题,因此内卷大概率还不得不持续。不是所有失误都有办法补救,跟今天的人口结构是一个道理。要想未来没有危机,当下请科学决策。
作为个体在时代的狂浪面前是渺小的,你自己不卷,潮水也会帮你卷,不使劲挣扎就得溺水。只能忠告今天的中学生早点懂事、好好学习,要想20岁不悲催,12岁就得努力。同时也尽量寻求差异化的机会,找到自己的优势赛道,避免稀里糊涂地去挤。独辟蹊径,小路也宽松,一拥而上,大桥也会被挤下去,很多看着很宽的道已经成了最拥挤最内卷的道。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