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微热评

别让“境外势力”成了一个好东西

字号+作者:谭吉坷德 来源:红歌会网 2022-02-22 16:37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境外势力是个筐,摆不平的就往里装”。   每一次国民情绪的爆发,都会有人把它归结为“境外势力”的推动,这已经成了舆论场上'...

  “境外势力是个筐,摆不平的就往里装”。mq0品论天涯网

  每一次国民情绪的爆发,都会有人把它归结为“境外势力”的推动,这已经成了舆论场上的定律。mq0品论天涯网

  甩锅给“境外势力”已经成为解决所有问题的“金钥匙”,似乎找到“境外势力”就可以无视真相,就占据了道德高地,就可以免责,就不用反省。mq0品论天涯网

  这种思维常常让你看不清哪些是真实的民意,哪些是“境外势力”,常常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混淆到一起,mq0品论天涯网

  “境外势力”当然有,而且是个坏东西。这是多年来西化的反噬,是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但从来都不是主流民意。把这二者杂糅到一起,反倒让“境外势力”穿上了民意的外衣,显得更加招摇。mq0品论天涯网

  徐州“八孩女”事件羞辱的绝不仅仅是丰县,徐州,甚至江苏,这是我们所有人的耻辱。面对如此恐怖的人性沦丧,如果没有民意滔天,如果没有群情鼎沸,那比任何“境外势力”更可怕。mq0品论天涯网

  文明总是由最低点决定。谷爱凌标出的最高点有多高,“八孩女”就标出了最低点在哪里。即使有“境外势力”借机踩上一脚,也不稀奇。身上有屎,怨不得别人说你埋汰。mq0品论天涯网

  无论是徐州“八孩女”,还是上海的“小红楼”,抑或是柳传志的乾坤大挪移,这些社会事件中愤怒的国民情绪反映了最广泛、最朴素的正义观,代表了民意的终极审判,但都和“境外势力”扯不上关系。mq0品论天涯网

  公共舆论中的民意常常被斥之为“杂音”“民粹”,即使不是“境外势力”,亦不远矣。在有些人眼中,群众的眼睛从来都不是雪亮的,都是瞎的,都是受到操纵的情绪,甚至直接定义为“境外势力”。mq0品论天涯网

  每一次失败的舆情回应背后,都能够看到主流意识形态与民意的分歧。他们不但不能引导舆论,反而常常独立于民意成为一个旁观者。他们完全游离于民意和事态之外。成了民意和境外势力之外的第三方势力。mq0品论天涯网

  在民意建构的全部过程中,令人遗憾地看不到主流媒体的身影。更有甚者,寻找“境外势力”来减轻尴尬,正在被这些“乌龟流”大师固化为一种维稳范式,正在成为自身存在的唯一意义。mq0品论天涯网

  每一个大型舆情事件,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秩序危机。不能从根本上抚平民意的恶感,就不能从源头上消除对抗。用“境外势力”来缓解难堪,有一定的现实作用,但会带来更多公信力的溃败和“群众路线”的瓦解。mq0品论天涯网

  当然,必须要承认“境外势力”是真实存在的暗黑势力。几十年来,特别是在经济,文化,教育领域,我们被这种势力渗透得千疮百孔。他们诱导经济政策,引导文化方向,指导教育方针也是不争的事实。今天中国诸多的社会问题,很多都是他们的杰作。mq0品论天涯网

  但是,“境外势力”绝不代表民意,恰恰是与民意严重对立冲突的东西。他们是中国人民最凶险的对手,也是民意最大的敌人。民意从来没有站到“境外势力”一边,站在那里的另有其人。mq0品论天涯网

  将这两种势同水火的力量混淆到一起,以此来模糊视线,转移矛盾,推卸责任,掩饰无能的做法,不但会伤害公平正义,更会丢掉与民众的互信,被无情抛弃,制造出“境外势力”想要而达不到的效果。mq0品论天涯网

  我们面临着一个魔幻现实,那就是我们对很多领域内随处可见的“境外势力”视而不见,宽厚包容,却习惯到草根民意中去寻找这个东西。即使找不到,也要把它创造出来。mq0品论天涯网

  舆论战是和平年代最凶险的战争。一边是面对舆情装聋作哑,一边是责怪民意给对手“递刀子”。这种常凯申的惯用套路不但会使社会认同大面积贬值,还会为“境外势力”提供更多攻击的漏洞。mq0品论天涯网

  每当有天怒人怨的事情发生,每当悲惨到连坏人都看不下去的时候,指责“境外势力”,不但没有意义,对他们反而是一种加分行为。mq0品论天涯网

  如果常常让这种广泛的公众意见同“境外势力”混杂到一起,会不会让民众心理上认同“境外势力”原来是一个够义气的好势力。mq0品论天涯网

  这是必须警惕的政治现实,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意识形态博弈,而且是一个输不得的博弈。mq0品论天涯网

  所以,每一次提到“境外势力”的时候,请先看清楚对手是谁,不要老用“境外势力”来碰瓷民意,更不要一不小心把前者变成一个好东西。mq0品论天涯网

  【文/谭吉坷德,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mq0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