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高校发生一系列涉及学术造假的事件。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影响着高校的健康发展。这让人不得不追问:我们学术道德的底线在哪里,高校的学术造假何时了,学术风气又该如何重建?
近期关于高校教师学术造假的新闻频频见于各种媒体。更有甚者,比如中山大学教师王哲等人师德失范、多次学术造假,曾被该校教师郭颐顿实名举报。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本来应该被清除出教师队伍的王哲,最近在没有校方公示和科研成果的情况下当上了“教授”;其性质十分恶劣,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极坏。
学术造假说明了学术腐败的严重性和“保护伞”问题。许多网友表示:“学术造假都是为了名和利,这种造假毁了多少学子,为人师表,一定予以严惩。”可以说,相比其他诚信失范行为,被称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的学术造假危害更巨大。所以,对于学术造假者,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依规严肃惩处;这既是诚实信用的要求,也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要求。
学术造假的背后是师德师风的沦丧。师德师风是教育的灵魂,是人民教师的良心;教书者必先学高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前不久,国家教育部制定印发了《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高校教师出现违反师德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或处分。当前,对一些重大典型的学术造假案例,各高校必须采取公开通报的方式;只有加强学术造假曝光度, 才能做到严惩师德失范者。
学术造假是侵蚀学术诚信和学术健康的毒瘤。要清除这种毒瘤,就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重拳整治学术腐败。还要撤销学术造假者所获得的职称(职务)和因其取得的一切荣誉,并计入个人诚信记录,使他们在后续的工作和生活中大受影响才行。另外,应该采取法律手段严惩学术腐败行为,这是防止高校学术腐败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术造假者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才能令学术造假无处遁形,才能让学术风气得以重建。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