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
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格尔木,这座青藏高原上,空旷原野上的一座城市,小时候从课本上就知道它响亮的名字,今天,我们终于来到了它的身边,近距离感受它炽热的温度。2024年8月15日,我们飞越了大半个中国,我们得以踏上了这片热土,用自己的医学知识,给当地格尔木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带来了一堂《冠心病诊断及常用药的用药治疗》为题的培训讲座。望着台下一幅幅年轻的面孔,一张张期盼的眼神,使我们对格尔木油然而生一股深深的眷恋。
【作者在格尔木市人民医院授课】
课下与当地医院的领导交谈过程中,才知道,扎根在这里的年轻格尔木人,都是青二代,他们的父母一辈人援青,用毕生精力献身格尔木,他们沿着父母一辈人的足迹,继续建设格尔木,扎根格尔木。由于当地高原缺氧,气候恶劣,不适宜老年人康养,他们的父母退休后,都不得不离开了格尔木,留下了他们的子女。年轻的青二代,把父母老一辈打造的格尔木,继续薪火相传,肩负起建设格尔木的重任。现在的格尔木,生活着一群热血沸腾的青二代格尔木人,怪不得我讲课看到台下的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格尔木,这座七十年前由修建青藏公路而诞生的城市,至今依然屹立在荒漠的柴达木盆地之中。想当年,这片空旷的原野上,没有一顶帐篷,一棵乔木,有的只是枯草和大漠戈壁。向南望去,昆仑山巅白雪皑皑,向北看,沙丘一座连一座,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河网密布,沼泽绵延不绝,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5摄氏度,永冻土层深达120米,空气中的含氧量也不足海平面的一半。
1954年,慕生忠将军率领1200多名民工和战士,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鏖战7个月的时间,以无比的坚强和英勇的气概就完成了从格尔木到拉萨1283公里的高原公路,创造了新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青藏公路的横空出世,为此诞生了这座青海的第二大城市,格尔木,它成为加强西藏与内地的联系,给西藏人民带来现代文明,为西藏的发展和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的重要节点。
【慕生忠将军(作者供稿)】
全国各地援青的年轻人响应祖国的号召,奔赴格尔木,建设格尔木,使这座荒漠的城市越发兴旺发达。在初具规模的格尔木,父母一代格尔木人都老了,他们热爱格尔木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们叮嘱他们的子女们,留在格尔木,成为了年轻的青二代格尔木人,不忘初心,默默地扎根这片贫瘠的土地,拥抱这片荒僻的土地。在袅袅升腾的大无畏顽强斗志中,对格尔木一往情深的父母老一辈和青二代,赓续传承,俨然演奏着一首又一首无言的歌。
【格尔木开垦纪念雕塑(作者摄影)】
但是由于格尔木的荒凉和偏远,一些走出格尔木的年轻人,一些考上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也选择离开了这片父母老一辈汗水挥洒的这片荒瘠土地,留到了繁华和便利的大都市,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有利益就有责任,有获得就有付出。国家对诸如格尔木等偏远地区制定有优惠政策,特别是照顾这些地区的高考考生,不仅录取分数低于内地,而且还有10分不等的加分政策。所以很多内地考生趋之若鹜,纷纷钻空子,投机加入到了青海考生的队伍。从格尔木考走的大学生,学成之后,却选择留在了生活优渥的大城市。使格尔木更加人才短缺,发展更加滞后。
从青藏公路的修建,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格尔木人的奋斗精神,无声中受到了感染和激励。从台下一幅幅年轻的面孔,一张张期盼的眼神,我们也看到了青二代格尔木人的拼搏情怀。面对祖国突飞猛进的大发展,我们也看到了格尔木人才日益匮乏的窘境,严重制约了它的发展。解决这个人才难题,不仅要用老一辈格尔木人的创业精神,去教育感召年轻人,留在格尔木,献身格尔木;同时,对于享受国家优惠的高考政策而顺利走进大学的青二代格尔木人,应该承担责任和义务,大学毕业后必须返回格尔木家乡就业,起码服务五年、十年等一定的工作年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本领,建设更加美好的格尔木,使这座繁荣兴旺的城市镶刻在青藏高原,镶刻在青藏公路。
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
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作者:穆军升,系民盟党员、民盟学雷锋医学专家志愿行动负责人,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修订发布)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