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网上看到一篇奇文《南街村与小岗村最大的不同:南街村是富了自己,小岗村富了农村》。
该文的基本观点是:人民公社压抑人的能动性,造成大量的劳动力浪费,而包产到户解放了生产力,小岗村的分田到户模式在全国推广后,很快解决了农民的温饱,并保留至今,证明了这种模式的成功。虽然小岗村因为先天条件不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却唤起了亿万农民的改革热情,投入到农业改革大潮之中,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民有饭吃,走进了小康生活。所以说,南街村是富了自己,小岗村富了农村。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是哭笑不得,说实话,我见过不少奇文,但却没有比这篇更荒谬的了。
首先,该文把农村改革最初几年的成果全都归功于包产到户,完全是不符合事实的。
应该承认,在全国解散人民公社、实行包产到户后的最初几年内,全国农业生产确实有一定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建立在前二三十年农业集体化打下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前二三十年的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农业生产条件,这几年全国农业生产是不可能有所发展的。再加上这几年没有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包产到户在短期内调动了个体农民为自己创收的积极性,因此,在实行包产到户的最初几年里,全国农业生产确实有一定的发展。但如果把农村改革最初几年的成果全都归功于包产到户,则完全是不符合事实的。
其次,随着包产到户弊端的日益显现,这种生产方式越来越成为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桎梏。
没过多久,解散人民公社、实行包产到户的弊端就逐步显现了。由于解散人民公社和实行包产到户,农村集体经济基本被瓦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日渐涣散甚至完全瘫痪、空有其名;过去建设和集体所有的高产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机械和林木等遭到破坏或无人维护,日益破败;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的瓦解,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3860部队”(指妇女和老人)成为种田的“主力军”……。结果,全国农村与城市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有人把这种现象形象地概括为“城市搞得像欧洲,农村搞得像非洲”。
包产到户分田单干,完全属于小农经济,这种生产方式虽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调动个体农民为自己创收的积极性,但却是无法持久的。其主要弊端:
一是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的要求。在现代条件下,农业生产要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必须实行集约化、规模化。“集约化”是指农业上在同一面积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规模化”则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走“大农业”的发展道路,从而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分工专业化、多种经营、综合利用,进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农业生产要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走农村农业集体化的道路,另一条则是西方大农场的道路。而我国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大多数农田位于山地丘陵和水网稻田地区,搞“大农场”受到很多限制,因此,只能走农村农业集体化的道路。而包产到户分田单干这种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根本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的要求。
二是搞包产到户分田单干,无法应对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农业生产经营有两大风险:第一个风险是自然灾害。我国是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而包产到户分田单干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完全是“靠天吃饭”,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当年就会严重歉收,甚至颗粒无收。农业生产经营的第二个风险是市场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特别是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很大,家庭式的单一的农业生产经营,很难预知市场的变化情况,一旦遇到市场有大的波动,就会亏本甚至血本无归。
三是没有集体经济的支撑,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难以巩固。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的经济基础,如果不坚持走集体经济的道路,而是搞包产到户分田单干,就会家家都把心思完全扑在自家的生产经营上,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等村干部也没有多大心思去管村里的事,其结果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日渐涣散、软弱无力甚至完全瘫痪,农村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等就会越来越差。这些后果,都已经完全被事实所证明了。
四是搞包产到户分田单干,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难以持久。由于家庭式的单一的农业生产经营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也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的要求,搞包产到户分田单干虽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调动个体农民为自己创收的积极性,但却会路越走越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会越来越低,结果是这些年,大批青壮年外出打工和农村耕地撂荒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劳动力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大批青壮年外出打工,造成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这就必然会导致农村与城市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
由于搞包产到户分田单干具有以上弊端,这种生产方式越来越成为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桎梏。这个结论已经被海量的事实所证明了。
第三,这篇奇文完全是不顾事实、不符合逻辑的胡说八道。
这些年的实际情况是解散人民公社、实行包产到户已经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这篇奇文不仅罔顾事实,而且是完全不讲逻辑地胡说八道。主要荒谬之处:
一是所谓“农村富了”。现在的农村如果与过去比,确实富了一些。但是现在农村的“富”,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寄回家的钱“富”的,而不是靠农业生产和发展农村经济“富”的。第二个原因是农村发展私营经济之后,一些私营企业主发了财,他们在人均收入的数字上“带”富了整个农村。这种“富”,是货真价实的富吗?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富不富是比较而言的,不仅要拿现在与过去比,更要进行横向比较,主要是与城市的发展相比较,拿不同的生产方式相比较。如果农村的人均收入水平与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这种情况能说是富吗?现在全国有6亿人口人均月收入不到1000元,而且绝大部分是在农村,这难道不是贫穷而是富裕吗?
要说发展,即使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搞到现在,也不会一点都不发展的,但这就能说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比资本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好码?实际上,这些年凡是把集体经济坚持到现在的村庄,如南街村、华西村等,现在的富裕水平不仅位于全国前列,而且是共同富裕,这才是真正的富,才是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富。
如果说“农村富了”,那么党和国家现在还要费那么大的劲去“振兴农村”、去“扶贫”吗?
可见,所谓“农村富了”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二是所谓“小岗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因为先天条件不好”。真的是这样吗?非也。事实上,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分田单干以后,虽然从省里到县里采取很多措施来扶持这个“典型”,除了政策上的优惠,还先后投入了几十亿元的巨资,但经济发展常年徘徊不前,与别人比越来越落后。直到后来到南街村人民公社参观学习回来,又重新走上集体经济道路之后,经济才有了较快的发展。从2018年至2023年,小岗村集体经济收入从680万元增长至1220万元,增幅达79.4%,村民连续5年获得分红。如果说小岗村过去经济发展落后是因为先天条件不好,那么2018年以后小岗村的先天条件就变好了吗?可见,这种说法完全是自欺欺人。
三是所谓“小岗村不是经济发展典型,不能以小岗村经济发展落后来否定包产到户”。这种说法完全是蛮不讲理的奇谈怪论。
众所周知,小岗村这个典型是作为搞包产到户分田单干的典型树立的,也是为了在全国推行包产到户分田单干而宣扬推广的。为什么要推行包产到户分田单干?因为当时一些领导认为只有搞包产到户分田单干才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那么,小岗村作为搞包产到户分田单干的典型,特别是从省里到县里还采取很多措施来扶持这个“典型”,并先后投入了几十亿元的巨资,小岗村的经济发展是不是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呢?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小岗村包产到户搞了了二十多年,经济发展不但没有走在全国的前列,反而落后了,只是在重走集体经济道路之后,经济才有了较快的发展。这能说明包产到户分田单干这种生产方式是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吗?
其实,实行包产到户的弊端不仅在小岗村表现了出来,而且在全国农村也充分表现了出来。党和国家之所以到现在还要费那么大的劲去“振兴农村”、去“扶贫”,之所以反复强调农村要发展集体经济,不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吗?
所谓“小岗村不是经济发展典型,不能以小岗村经济发展落后来否定包产到户”的说法,不但罔顾事实、不讲逻辑,而且是流氓无赖的表现,有这种人替“包产到户”叫好,就更显得“包产到户”的谬误。
综上所述,这篇奇文罔顾事实,不讲逻辑,耍泼无赖,极其荒谬。
有人经常把“思想僵化”的帽子扣在主张坚持走农村集体经济道路的人头上。而看了这篇奇文之后,我发现现在仍然还在鼓吹“包产到户”的人才真正是“思想僵化”。当今世界早已走进了21世纪,党和国家也反复强调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而这些人的脑袋却还留在100年前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他们与大清和民国的遗老遗少又有什么区别呢?
【文/阿华,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