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军明日到达》的性质是否类似于企图误人子弟而颠覆国人三观的“毒教材”?进而言之,因为投降而引起争议的方先觉与哪些历史人物有可比性?
第一,南霁云。至德二载(757年),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同罗、突厥、奚等部族精锐兵力与杨朝宗合,共十几万人,进攻睢阳。面对强敌,张巡、许远、南霁云等将领激励将士固守,从早至午,接战二十余次,士气不衰。张巡及时清除了内部叛将田秀荣,然后率军出城主动袭击叛军,将叛军打得大败而逃并缴获了大批车马牛羊。叛军长期围城,睢阳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饿了就吃树皮与纸。守军只剩千余人,瘦弱得拉不开弓。叛军见状停止攻城,转而挖壕筑栅以作长期围困。城中守军饿死的越来越多,活下来的也都疲惫不堪。城中的麻雀老鼠与铠甲弓箭上的皮子都找来吃了。面临强敌压境,兵员紧缺外无援兵粮草匮乏的难题,仅仅是靠睢阳的坚守终究不是良策。此时唐朝的兵源也就在离睢阳不远之地。如果没有援兵,睢阳陷落只是时间问题,而睢阳失陷意味着依仗其为屏障的江淮地区也暴露于叛军之前,江淮的税赋更将损失殆尽。面临弹尽粮绝的绝境,张巡派得力大将南霁云出城救援。御史大夫贺兰进明接替李巨任节度使,驻军临淮,许叔冀、尚衡驻军彭城,与睢阳发咫尺之遥,如果伸手相援可谓举手之劳。只是,那时的唐军依然不能团结一致,这些人想着睢阳失陷仿佛是眼前的事,不肯发兵救援,眼睁睁地看着睢阳日益困难。南霁云突破重围前来救援时鲜少有人真心相助,许叔冀只送布数千匹。南霁云在马上谩骂,要求拼死决斗,许叔冀不敢回答。张巡又派南霁云至临淮贺兰进明求救,但贺兰进明首鼠两端而拒绝派兵。经不起南霁云的慷慨陈词,他越来越喜爱这位壮士,想留下他,于是大设酒宴招待。席间南霁云大哭道:“昨天冲出睢阳时,将士已整月吃不到粮食了。现在您不出兵,而设宴奏乐,从大义上讲我不忍心独自享受,吃了,也咽不下去。现在主将交给我的任务没完成,我请求留下一个指头以示信用,回去向中丞报告吧!”说罢拔佩刀砍断一根手指,满座都大惊,为之流泪。南霁云最后不吃离开。抽箭回头射佛寺的宝塔,箭射进砖中称:“我破灭叛贼回来,定要消灭贺兰进明,这支箭就是我誓言的标志!”南霁云到了真源,李贲送马百匹;在宁陵宿营时,得到城使廉坦的三千军队,乘夜突围入城。最后只有一千多人得以进城,但这多少增强了点睢阳的完备力量。但对敌后数万之多的势力,增加的一点力量也不够塞牙缝,面临敌军日夜进攻,睢阳的最后时刻不可避免地到来了。十月初九,叛军攻城,将士因伤病无法作战。睢阳城陷,尹子琦以刀胁迫张巡投降,张巡宁死不降。尹子琦又逼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未应声。张巡大吼:“南八,男儿一死而已,不能向不义的人投降!”南霁云大笑道:“我本来是想假投降以图将来有所作为的,您是了解我的,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怎么还敢不死!”于是也不肯投降。抗战时期国民军将领方先觉的衡阳守卫战的事迹也被后人喻为张巡之再生,但二者的结局不可同日而语。民国的《救国日报》曾于1944年12月20日发表社论《方先觉不愧张睢阳》。当时这场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陆作战的企图,本拟守卫两个星期的战斗却在方觉的指挥下竟然坚守了四十七天之久,最终因弹尽粮绝而失败,但创造了我军与优势之敌作战取得敌军伤亡首次超过我军的战果。战事最为激烈之时方先觉与各师长联名向统帅部发出了诀别的“最后一电”:“敌人今晨由北门突入以后,再已无兵可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负钧座平生教育之至意。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组训有“听其言观其行”一说,比较南霁云与方先觉可对号入座。
第二,关羽。关羽在徐州与刘备失散,被曹操围困在土山,最后约三事投降,用的名义就是降汉不降曹,听宣不听调。第十军投降后被改编为先和军,实际上也被日军屠杀了不少人,还有一些人死于苦役。日军两投降的第十军残兵败将集中起来监视,但好在并没有让他们像其他伪军一样,参加日军对国军的作战。方先觉也像关羽一样投降之后逃走了,返回了重庆,继续在校长麾下供职。但此后他就不再被重用了,也被人看不起,方先觉晚年相当后悔。关羽投降无疑是他人生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污点。后人给他脑补的一个理由是,他在被困土山之后投降是因为他要保护的刘备的二位夫人被困在徐州。得知刘备的消息后,关羽“千里走单骑”,甚至“过五关斩六将”才回到刘备身边。所以,后人一说起关羽投降都会认为是义薄云天。但在宋朝,关羽的地位一度遭到怀疑,被从供奉祭祀历代名将的武庙踢出去了,理由就是他投降过曹操,这是不光彩的事,不是全节。按三国志的相关记载,关羽被孙权俘虏之后有过投降的想法,孙权也一度心动,是在下属的劝谏之下才最后下决心杀了他,关羽的忠诚度确实是有问题的。所以,方先觉率第十军残部投降,无论找多少理由,怎么辩解,投降都是一个毫无疑问的耻辱。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毕竟是弹尽援绝粮竭之后的被迫选择,就像日军劝降时说的那样,不是他辜负了国家,而是国家对不起他。这也是方先觉决心投降时跟下属的军官的解释。但这不是理由。戏曲李陵碑就是杨继业在被围之后坚守待援,最终等不来援军,他在李陵碑前怒斥李陵投降之后碰碑而亡。他的处境不如李陵凶险却投降了,也许有人会拿欧洲说事儿,欧洲军队按条例失去战斗力之后,只要没有援军就能向敌人投降。但这要考虑到欧洲各大国之间的战争其实是同一种文明的内战,不会上升到亡国灭种的高度。但在德军与苏联的战争中,就不太遵守这个规定,因为俄国就不被欧洲认为是文明内部的内战了。那么英军在东南亚对日军为什么投降?这是因为英国与日本有过长期的合作,所以投降起来压力不大。中国与日本则不同,这是只有你死我才能活的对外战争。
第三,李陵。李陵曾对汉武帝吹牛:给我五千步兵,我一样踏平匈奴王庭。李陵就这样带着五千步兵碰上了且鞮侯单于的三万骑兵,李陵的运气真的坏到了极点。运气坏没办法,既然遇上了,仗该打还得打。李陵安排了车阵,然后以车阵为依托,命令五千步兵弓弩齐发,一战竟然射杀匈奴数千人。且鞮侯单于被打怕了,又招来了左右贤王的全部兵力,准备彻底干死汉军,这次的兵力对比是八万对五千(实际上极有可能还不到五千,第一战难免有所伤亡)。在我们早期看过的香港古惑仔影片里,实力强不强,基本是就是看谁的小弟多不多,套在战场上,人数多还真的有优势。以少胜多,那也只是特例,不是常态,所以史书上才大书特书。接连两个回合,李陵又打赢了,但由于人数太少,加上有战损,李陵不得不边打边退,但退的颇有章法,所以并未被击溃。且鞮侯单于这个时候就有点郁闷了,追了这么多天,也砍了这么多天,收获不大,损失却不小。想痛打落水狗,却被狗咬伤,伤的还不轻,放在谁身上,都会郁闷。且鞮侯单于萌生了退意,打仗不重要,重要的是保住自己的实力。这时突然来了一个人,就如天上的明星,指示了且鞮侯单于的方向。这个人叫管敢,是李陵的一个兵,他因为被上司欺负了,忍无可忍就叛逃到匈奴那边去了,将汉军出卖了。所以我们不必对现在的汉奸太过伤心,因为汉奸哪个朝代都有,重要的是怎么样把这样的汉奸找出来或消灭在萌芽状态。管敢对且鞮侯单于说:汉军快不行了,你现在就放过他们,太可惜了。单于问他们不是打的好好的吗,怎么就快不行了?管敢说:李陵是孤军,没有援军,这是其一;汉军的箭就要用完了,这是其二。一支没有援军也没有箭的步兵,面对几万的匈奴骑兵,基本上就是等着挨宰。听闻这个消息,且鞮侯单于又惊又喜,既然这样,那就继续开打。于是,李陵一边跑一边抵抗,匈奴是一边追一边打,就这样,汉军被逼进了一个峡谷。进了峡谷后,匈奴包围了汉军,李陵这个时候还剩下三千人左右,但箭却没有了,没有箭的步兵,还被包围了,这就是天要灭李陵啊!到了晚上,李陵独自一人去打探军情(真的是胆大),很久很久,他回来后说,“没救了,彻底出不去了”。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战死。有部下劝李陵假降,期待以后逃回国内并以浞野侯赵破奴为例(赵破奴曾被匈奴俘虏,数年后逃回国内,仍然受到皇帝重用)。李陵回答: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你不要再说了,我如果不死就不是顶天立地的男人)于是李陵命令部下砍掉大旗,埋掉珍宝,每人分两升米一块冰,相约逃到汉军边塞一起回国。然后李陵带领十余人向匈奴发起冲锋,为的是吸引匈奴注意力,好让自己的部下突围保命。壮哉,李陵!李陵的想法是美好的,但现实是很残酷的,没有了弓箭的李陵就像一只没有牙齿的老虎,很快副手韩延年战死,李陵被俘。李陵后来投降了,至于是真降还是假降,我们不得而知,但直到汉武帝刘彻因为一个谎言杀了李陵全家老小后,李陵才娶了单于的女儿为妻,从这个事来看,李陵还应是心怀故国的,起码在全家老小被杀之前是这样的。方先觉投降时人员尚余一万一千多人,机枪迫击炮等尚多,外有援军(果党的援军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有总比没有好),物资弹药能通过空投得到补给,身处衡阳,周边都是中国人,主动投降;李陵投降时人员尚余三千左右,弓箭只有弓没有箭,外无援军,身处匈奴腹地,周边全是匈奴人,被俘投降。李陵投降后再也没敢回到故国,因为汉武帝下旨杀了他全家;方先觉投降后却能以“民族英雄”的身份登陆重庆,这就不可能不与蒋介石想当汉奸却被张学良等爱国将领逼上战场有关了。
第四,弗拉索夫。在苏联,弗拉索夫曾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军事将领,1938年,他还作为军事顾问被派到中国,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只是随着纳粹德国侵略步伐的加快,苏联西部的战争阴云越来越重,弗拉索夫又很快被召回了。苏德战争爆发后弗拉索夫奉命指挥新组建的第37集团军在乌克兰的基辅方向阻击德军,一路屡建功勋。苏联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合围并全歼后弗拉索夫只身逃出包围圈,徒步返回己方阵地。斯大林命令用飞机把弗拉索夫接到莫斯科,授予他红旗勋章并任命他为防守莫斯科的第20集团军司令。1941年11月,莫斯科形势危殆,德军第3、第4装甲集群从北面突破了苏军防线,弗拉索夫亲率第7、第8近卫步兵师以强行军的速度赶到,堵住了突破口,最终在友邻部队的支援下,把德军挡在了莫斯科的北大门外。由于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突出的英勇表现,弗拉索夫被苏联《真理报》赞誉为“国家首都的捍卫者”。但在1942年6月的一次大规模战役行动中,弗拉索夫指挥的第二突击集团军再次落入德军包围圈,只能分散突围。几天后,弗拉索夫在一个小村庄里成了德国第38步兵军的俘虏。直到被俘的那一刻为止,弗拉索夫中将的表现比近一段时间被人吹捧的那位国军降将方先觉(恰好也是中将)要好很多。最低限度,他没有在还有上万人的完整建制部队的情况下,甚至不做突围尝试,就向敌人无条件投降。但在纳粹的战俘营里,弗拉索夫很快变节,完成了从苏军英雄到纳粹帮凶的蜕变。他陷入了严重的失败主义情绪,认为苏联已输掉了这场战争,今后最好的前途就建立一个德国卵翼下的傀儡政权,这样就能让俄罗斯少流点血。他想尽快摆脱战俘营里恶劣的生活,但对自己的部下如是辩解,“难道流更多的血不是犯罪吗?”他无疑是在为自己的可耻行径找借口并自欺欺人。弗拉索夫表现出了与纳粹合作的强烈愿望,但直到德国失败前夕,他才获得希特勒的信任,被允许组织一支俄罗斯伪军——“俄罗斯解放军”。弗拉索夫的伪军生不逢时,成立时二战已接近尾声,苏军配合西方盟军从东西两线步步进逼,纳粹德国行将就木。弗拉索夫与他网罗的一伙俄罗斯民族败类深知如果德国战败,肯定逃不脱苏联政府的惩罚,因此仍死心塌地为希特勒殉葬。1945年2月9日,弗拉索夫指挥的俄罗斯伪军在东线参加了抵抗苏军的战斗。但形势已非常明朗了,纳粹德国必败!弗拉索夫为了逃避惩罚,在战争最后的混乱阶段向西逃跑,希望能得到美国等西方列强的庇护。此时冷战尚未爆发,弗拉索夫及其部下向美军缴械后即被遣送回苏联。经苏联最高军事法庭判决,弗拉索夫与他的助手被处绞刑。叛国者终于得到了应得的下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坛“大平反”,许多在苏联时期已有定评的历史负面人物,都被恢复了名誉。但弗拉索夫始终不在平反的名单上,连叶利钦都厌恶他。俄罗斯人不会因为弗拉索夫曾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建立过功勋就说他“功过相抵,功大于过”,更不会称他为“军人之典范”,直到今天也没有俄罗斯导演为他翻案。
结论
杨靖宇战死时孤身一人,只有随身一把枪,外无援军,身处东北森林,周边全是被奴化洗脑的伪军与农民……方先觉投降的所有理由放在杨靖宇身上都百倍、千倍、万倍地成立,但杨靖宇没有投降,他说过,“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以史诗大片的方式歌颂投降将军方先觉,我们何以面对杨靖宇将军的眼睛?如何面对那些卫国捐躯的先烈?更何况,如果投降有理、投降光荣,则今后“还有中国吗?!”中国特色公知“告别革命”好多年了,即便是他们企图向世界大力宣扬的儒家文化,方先觉的行为也是对儒家“威武不能屈”精神的亵渎吧?!当今中国的御用文人(如果电影编剧、公知、作家也算得上文人的话)是中国历史上最拉跨、最没有气节、最奴颜婢膝的一代文人,历史上的确是有很多文人是软骨头,但起码那些软骨头文人有很多是刀架到了脖子上才服软的,刀没有架到脖子上时没有一个文人不在歌颂气节。如今的某些中国文人还没有外敌入境呢就先跪为敬了,而且一跪就是几十年,无论老百姓怎么骂都不起来!方先觉在自己的投降书里说,希望日方能把自己送到汪精卫那里去。就凭这一点,你就是用尽天下的洗涤剂也洗不白方先觉投降的耻辱。当时的汪精卫是全国公认的大汉奸,更别提方先觉为了讨好日寇,还把日寇侵华说成“正义行为”,想给方先觉洗地的还是先掂量一下这句话的分量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王达阳认为:“公允地说,方先觉在衡阳保卫战中固守该城40余日,重创日军,大大迟滞了敌人的进攻,是抗战后期最为著名的一次守城战例。但在日军突入衡阳的生死关头,方先觉又率部投敌,成为抗战后期投降日军的最高将领,也是唯一投降的黄埔将领。他集英雄与降将于一身,令无数人喟叹不已。”台湾方面则认为方先觉是被迫受俘,代表性专著是,方先觉生前指定、当时任职于第十军的白天霖编著的《抗日圣战中的衡阳保卫战》。双方的基本论据大都是衡阳之役参加者后来的证词,而形成各有其据、各持其论的状态,2006年邓野发表的《蒋介石对方先觉投敌案的裁决》一文基于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与日本多方面的原始资料认为,方先觉投敌一事证据确凿,只是蒋介石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而极力掩盖此事的真相,还两度为方先觉受勋,从而使得原本清楚明白的事实,变得真假难辨。美化方先觉既是对无数流血牺牲的抗战先烈的背叛,也是对中华气节思想的忤逆,每一个以中华文化为荣的中国人都会不齿方先觉、更会唾弃为其树碑立传者。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