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生活像在法国一样快活”
原文提要 中国的神秘色彩和地大物博吸引着法国投资者,而法国式的文化、生活艺术和浪漫主义也吸引着中国人
【法国《费加罗杂志》周刊11月16日一期文章】题:在中国生活像在法国一样快活
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大城市里迅速扩大。他们中多数人都喜欢采用法国式的生活方式、生活艺术、室内装饰乃至发型。这种趋势在以前的“东方巴黎”上海表现得最为明显。在那里,按照法国住房方式装修的住房被认为是最高雅的住房。
法国式的时髦还不止于此。中国人喜欢喝茶,但现在喝咖啡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了。在上海开有一家面包糕点店的埃里克·佩雷说:“他们都来买面包和糕点,因为我们这里卖的是法式面包和糕点。”现在,在北京和上海,已经共有15家法国饭馆。法国使人们产生梦想,梦想则能促销。北京法国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主席法布里斯·德拉诺强调指出:“要想在这里取得成功,就必须能吸引我们的中国伙伴,在保持法国特色的同时使他们保持梦想。”
中法两国之间的交流领域很广阔。在2001年,有近20万名法国人到中国旅游,这个数字同2000年时相比增加了7·6%。而到法国旅游的中国人则达27·7万人之多。除了奢侈品、时装和美食以外,两国在警察、税收、司法教育和大学等方面都在进行着交流。在中国的法国人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绩最大。例如,让—玛丽·沙尔庞捷设计了上海歌剧院,并参与修建了横穿浦东的“世纪大道”。保罗·安德勒正在参与修建中国国家大剧院和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保罗·安德勒说:“中国人把修建国家大剧院的地点选在天安门附近,是要使文化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这对我来说意味着责任重大。……中国人很欣赏我们的艺术自由和我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法国政府也采取主动推动两国在建筑艺术方面的合作,从1998年起接受一些中国青年建筑师到法国深造。
法国的一些企业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中国的建设。例如,在上海浦东饮用水供应方面,维旺迪公司参与了一家中国企业50%的建设工作。阿尔斯通公司将为上海的新地铁线路提供168辆非常现代化的地铁列车。
另一个法国很有影响的领域是商品销售。家乐福公司已经在这个领域扎下了根。1995年打入中国的这家法国企业现在已在中国开了28家商店,并打算进一步发展下去。
法国的一些企业家也有自己的“中国梦”。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市场,在那里什么都是有可能做到的。法国已有500家企业落户中国。对法国的青年说,中国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国家。28岁的法布里斯·斯普兰德在2000年与人合作,出版了发行量达20万套的中文导游丛书。许多法国青年(首先是大学生)被这个国家“征服”了,以至于想移居中国。当他们在中国没能在大公司里找到工作时,他们就决定自己办公司。当然,自己办企业并不是很容易的,从取得合法证件到能够生产和销售产品,一般需要投资15万美元。
但是,法国的企业形象在中国显得有些不足。在中国的法国工商会会长弗洛朗斯·戈梅说:“中国人在给外国企业排名时总是把法国企业远远排在美国企业或德国企业的后面。”
但中国人和法国人相处得很好。法国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中国人喜欢法国人的浪漫、健谈和直率(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的性格。中国人也有很多地方像法国人。弗洛朗斯·戈梅说:“他们(中国人)和我们有很多共同点。他们喜欢玩,很讲究吃喝,喜欢大声说话。他们具有拉丁人的某些特点!”建筑师保罗·安德勒说:“我很喜欢同中国人接触。当然有时彼此难以沟通,但他们很看重友谊,很忠实于友谊。彼此一旦习惯了,就会达成默契。我很欣赏他们建设自己的国家和城市的雄心。”
人们在变,变得很快。在北京,人们都追求新的、美的东西。在繁华的市区,人们兴致勃勃地逛商店,商品橱窗和广告十分具有吸引力。北京充满新的活力。不过,在北京也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有些问题仍是禁忌。新的北京———将举办奥运会的北京正在建设中。届时,北京将会使世界感到惊讶不已,将会预示着中国不久即会跻身于世界五大强国之列。
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勒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工地前。据他说,该据院将会“像湖中的一个文化岛”。
法布里斯·斯普兰德在中国的大街上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