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错过驶向中国的大客车”
近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同时,中国以其潜在的巨大市场吸引了世界众多企业在华投资。在这种形势下,日本企业争先恐后地加速“奔向”中国。
对华投资猛增
从去年开始,日本企业的对华直接投资在时隔数年后再度掀起新浪潮,对华投资企业的数量和投资金额急剧增加。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日本对华投资企业已达2·24万家,协议投资金额达441亿美元,仅去年一年的对华投资额就达到45·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60%,创历史最高纪录。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今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投资合同额比上一年同期增长7·1%,达到31·4587亿美元,实行额同比增长8·8%,达到20·4547亿美元。日本有关方面认为,今年有刷新纪录之势。
只要每天留心一下日本报纸,特别是日本最权威的经济报纸《日本经济新闻》,就能不断看到有关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新消息。报道的规格也不断提高,从以前的经济版提升到头版主要位置甚至头版头条位置,这表明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已发生战略转变。
不久前,《日本经济新闻》对日本119家主要大企业作了问卷调查。在对问卷作出回答的99家企业中,有89家企业回答说“已在中国开展事业”或“计划在中国开展事业”。有88%的企业表示要在今后3年内扩大对华投资规模,还有82%的企业认为中国作为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都有吸引力。
另据调查,日本大企业中有一半企业计划在今后3年内将生产线移往海外,其中71%的企业把转移地点选在中国,而且并非只想把中国作为单纯的组装和委托加工厂,而是要把中国当作其全球经营的伙伴及根据地。日本企业最近在发展对华投资的过程中,又出现要在全球战略中重新调整投资布局的新动向,纷纷撤出东南亚,转而投入中国。
日本企业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是“中国的成本更低廉,而且作为消费市场,中国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据日本经济新闻社调查,自去年以来,富士通、日立、松下、NEC、精工等日本大企业先后从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五国撤出了至少22个生产点。其中除少数是由于公司缩小业务而撤退的以外,大部分生产点都是为“移师”中国才撤出的。
“移师”中国特点
在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新浪潮中形成了一些明显的特点。
首先是制造业的生产据点向中国大量转移
日本制造业的对华投资走过了这样的发展和转变历程:从以中小企业为先导到以大型跨国公司为龙头;投资的生产据点从少数到多数;投资的目的从把中国看成是低成本生产基地到把中国看成有力的消费市场;产品从以低附加价值为主变为以高新技术产品为重点。
在日本制造业的生产向中国大量转移的过程中,比较突出的是汽车业。日本汽车业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原本不大。而现在,日本各大汽车厂商竞相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试图在中国建立日本汽车的生产和出口基地。自今年以来,日本几大汽车厂家相继公布了在中国投资设厂、扩大在中国生产汽车的计划。
最近,日本最大的汽车厂商丰田汽车公司已正式开始在中国生产小轿车。10月8日,该公司与天津一汽夏利公司合办的“天津丰田公司”生产的“VIOS”(“威驰”)牌小型轿车已经下线。丰田汽车公司总经理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他们为生产这种小型轿车投入了丰田的尖端技术,他认为“VIOS”的生产将对中国的汽车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本田技研工业公司不久前在东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时宣布,该公司将在中国广州市新建第二轿车厂和出口基地。其产品将向除中国、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和欧洲出口。三菱汽车工业公司和北京吉普公司合作生产了帕杰罗汽车。马自达汽车公司和它的母公司福特汽车公司也在与中国的一汽海南汽车公司合作生产汽车。
日本汽车厂商的目标是,到2010年时将其在中国市场所占的份额从目前的25%增至40%。
另据了解,日本东芝公司将出资70亿日元在杭州下沙出口加工区内购买40万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并建立东芝在海外的最大基地———杭州东芝工业园。该公司将在这里设东芝杭州公司、笔记本电脑制造公司及东芝信息杭州公司,并且计划在今后3至4年内向浙江的信息技术产业投资大约140亿日元,以扩大该公司在浙江的录像机、DVD机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领域的生产。
面对中国市场重要度的提高,有的日本制造业者提出要在10年后将其公司总部从日本迁至中国等等。
除加速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外,一些公司还计划扩大高附加价值产品在中国的开发和销售比率
日本著名的电器生产厂家夏普公司为进一步扩大其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决定增加在中国的产品开发和销售比例,并争取在2004年度使它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营业额增至3500亿日元,约为2001年度的3倍。为在中国消费者中建立良好形象,该公司在中国设计开发的产品,将包括夏普技术的强项产品液晶电视机和等离子电视机等商品。该公司还准备在中国销售带镜头的高性能手机、太阳能发电系统等。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正田不久前对记者说,索尼将来在中国的经营是着眼于宽带网络和数码时代。由单纯的制造业转变为知识主导型制造业。他强调,从在中国生产的角度看,索尼不仅要继续保持与松下、东芝、三洋等日资家电间的竞争力,而且要从长远发展观点出发,采取新的经营方式。
日本有关方面人士指出,作为生产基地和巨大市场,中国对于日本企业的收利贡献正不断增加,有些大公司总体利润的一半以上是依靠其在华企业赚取的。
日本制造业大举“移师”中国,带动了金融、航空、流通、研究开发等其他行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从而形成日本企业对华扩大投资的“大合唱”
目前,日本几乎所有的大银行都已进入中国市场。特别具有象征意义的是,日本住友信托银行最近与中国银行建立在中国向日资企业提供人民币融资业务的合作关系。这不仅给住友信托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也能为日资企业解决借款难的问题。此外,日本三大航空公司随着今年4月成田机场新跑道的启用,不仅新开了多条中国航线,增加了中国航班,而且纷纷与中国各大航空公司合作运营,从而加大了开拓中国市场的力度。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日本企业加速扩大对华投资所带来的人、物交流繁忙的景象。
“中国经济威胁”论黯然失色
在日本企业加速奔向中国的大潮下,“中国经济威胁”论黯然失色。甚至有不少日本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不是“威胁”。
日本经济新闻社评论部主任小岛明最近撰文说,日本面临的威胁不是来自中国,而是来自日本国内,是国内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给日本自身造成了威胁。小岛明的文章还认为,日本企业一直自以为是,对中国的市场重视不够,没有充分掌握中国市场的需求。东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伊藤元重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之时正是日本发展新产业之际。
小泉首相最近曾多次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对日本来说不是威胁,而是发展的机会。日本经济界许多人赞成这一观点,认为日中经济是互补的,中国的崛起给日本提供了新的巨大发展机会,将有利于亚洲的和平与繁荣。其中有人还认为,再过10至15年,中国有可能取代美国而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总体来看,日本人对所谓“中国经济威胁”持两种态度,一种主张“牵制中国”,认为应该提高人民币的汇率,以削弱中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实际上,去年日本政府对中国大葱等3种农产品采取进口限制措施就是牵制中国的一种办法。
另一种态度是主张“搭乘中国”,设法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谋取利益。在日本,这种意见目前似乎占主流。经济界有些人高呼“不要错过驶向中国的大客车”。还有人主张日本应该利用中国具有竞争力的生产因素和与之产生的最佳融合效应,来摆脱日本经济的不景气。这就是说,日本想分享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所产生的果实。眼下,日本企业如潮水般涌向中国,其动力似乎也在于此。
日本电器广告遍布世界各地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