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迷雾紧锁巴格达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12-05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迷雾紧锁巴格达 冬季的一个清晨,天还没完全亮,浓浓的雾气紧锁着尚未完全苏醒的古城巴格达,百米之外的景物都看不清楚。伊拉克人或在家中吃早饭,或在清真寺'...

迷雾紧锁巴格达


冬季的一个清晨,天还没完全亮,浓浓的雾气紧锁着尚未完全苏醒的古城巴格达,百米之外的景物都看不清楚。伊拉克人或在家中吃早饭,或在清真寺内做祈祷,街上非常安静。
记者驾车缓慢地穿行在这片浓雾之中,心中却不断揣测着,在这迷雾和平静的后面,该有多少危机将突然爆发。
“客人”肩负特殊使命
此时,在巴格达市内的各个角落,已有数十辆各种型号的车搭载着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穿城越巷,逐渐朝着两个方位汇拢。在那里,有17位特殊人物,肩负着特殊使命,作为世界的焦点,他们是伊拉克的非常“客人”———联合国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查员。
汇拢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核查员下榻的宾馆,在市区内一条相对繁华的商业街上。记者抵达的时候,其他记者还没有来。宾馆旁,只有在露天里顶着霜雾守了一夜的伊拉克警察正在收拾刚刚吃完的早饭,等着其他同事前来换班。看来晚上很冷,他们都在制服外套上几层便装的外套和大衣,多少显得有些不伦不类。见记者来了,早已熟悉的警察还没等记者开口,就笑着指向宾馆说道:“都在呢,还没走。”
记者转到宾馆的后门,果然,核查员专用的白色日产越野车,带着昨天奔波沾染的泥土,安静地趴在那里等待主人。自11月27日开始,联合国武器核查员每天都在清晨从这里出发,开始一天的核查工作,有时会一直忙碌到深夜才返回。记者们也是每天从这里开始一天的报道,双方的合作还算“默契”———核查员永远保持沉默,记者则从未停止过追逐。
新闻来自这些记者
迷雾中,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伊拉克老头儿,穿着破旧的西装,因为怕冷,所以用阿拉伯头巾把脑袋裹得严严实实,怎么看都像个闹牙痛的病号。“病号”今天对记者“不好”,因为他似乎得到了什么指示,不再允许记者进入停车场。我只能守在栏杆边上,在如此的雾气当中,要拍照多少有些困难,至于提问题更有点困难,一是不知声音能否穿过迷雾,二是即使核查人员听到了也什么都不会透露。
不一会,六七个记者朋友就到齐了,每天这个时候,到这里的记者大致上就是这几个,自然,全世界知道的这段新闻,也就来自这些人。
核查的日子久了,记者之间也逐渐熟悉起来,仿佛学校内新组建的一个班级,每天都到一起“上课”,自然会有共同语言。不过,大家也只是简单地交流一下情况,就端着各自的“家伙”———相机或者摄像机,瞄准宾馆的方向,个个一副猎手模样。
除了记者本人之外,这些人大多是“老手”,向“老手”学习是记者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装备和经验都不如人,所以记者每天只好比他们起得更早,在“上课”之前,占个好座。
大约等了半小时,第一批核查员就会登车出发,记者们一面用相机或摄像机“阻击”,一面大声问着问题,核查员则照例一面微笑着点头,一面驱车消失在开始消散的浓雾当中。
每个细节都受瞩目
不能等所有的核查员都离开,记者们就得赶紧收拾家伙,赶往第二个汇合地点———城北的运河饭店。那里是核查员临时的办公地,他们将在那里集结,接受通过联合国安理会热线传来的指令,到达某个未知的核查地点,对伊拉克方面进行突然袭击式的核查工作。
到达椰枣树和鲜花掩映的运河饭店,雾气仍然很重。不过,这里早已有几家电视台的记者架好了摄像机,还有挎着照相机的摄影记者在四处游走。记者好不容易摆脱了日日“纠缠”索要照片的伊拉克卫兵,找到一个合适的拍摄角度,等待着后续的核查员抵达。
一般来说,在这里每天都可以见到世界所有主要的媒体记者,因为大家将要飞车“追随”核查员的车队,前往某个未知的核查地点。为了迷惑伊拉克方面,核查员的车队总要声东击西,狂兜圈子,即使在天气晴朗的时候,都会造成尾随的各国记者发生些交通事故,而在今天这样的浓雾当中,追车就更困难。
记者们端详着迷雾中的饭店,联合国的蓝色旗帜在雾气中时隐时现,进进出出的“蓝帽子”核查员也朦朦胧胧——正如目前的核查工作——美国正在伊拉克门外磨刀霍霍,武器核查的每个细节都受到世界瞩目,可是情况却又如此不清晰。按照联合国的说法,依现在的进度,核查工作将在半年到一年内完成,美国人等得了那么久吗?核查工作真的不会受到来自双方的干扰吗?倘若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天知道,巴格达人是否还能日日享受到平静的早餐……
一个半小时过去了,联合国车队从饭店出发,记者赶紧冲上前去,在一片快门的“混响”中,目送他们离去。当然,还没等最后一辆核查车离开,所有想“追随”的记者就得收拾好家伙,飞跑着跳上自己的汽车,一面把喇叭按得震天动地,一面左摇右转地绝尘而去。
记者避开疯狂的人群,回到车上的时候,巴格达的雾气基本消散,可是笼罩在伊拉克人头顶的命运的“迷雾”却依然如故。“但愿……好运”,记者在心里说,可该祝贺谁呢?伊拉克人?美国人?还是我们这些记者?(摄影 杜震)

浓雾中的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专用车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