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走马观花巴格达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12-05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走马观花巴格达 巴格达是一座拥有丰厚文化精华的历史名城。但现在走在大街上,你却看不到背着旅行包、戴着墨镜的游客。长达12年的国际制裁不仅使大多数'...

走马观花巴格达


巴格达是一座拥有丰厚文化精华的历史名城。但现在走在大街上,你却看不到背着旅行包、戴着墨镜的游客。长达12年的国际制裁不仅使大多数伊拉克人与世隔绝,也使世界上很多的旅行者无缘涉足这个“《一千零一夜》的故乡”。最近由于伊拉克局势骤然紧张,电视上倒是经常出现巴格达的画面,只是附着了太多的政治含义,让人觉得巴格达只剩下无数萨达姆的画像,还有一群在制裁下挣扎的人们。其实作为一名普通游客,在巴格达到处逛逛,也别有一番感受。
公路和清真寺
尽管一提起巴格达,人们往往想到轰炸与制裁,以为巴格达是一座死气沉沉的破落之城。其实不然,走进巴格达,你会禁不住诧异:怎么会是一座如此美丽而气派的现代化城市!古老的底格里斯河从城中间蜿蜒而过,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穿插在茂密的椰枣林中,一幢幢小别墅散布在城市各处,带有金色尖塔和蓝色圆顶的清真寺映衬在绿树蓝天之间。
如今的巴格达,可以说有一大半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起来的,那时刚好是世界油价疯狂上涨的年代,伊拉克拿着大把大把的石油美元大兴土木,很多公路都是用钢筋混凝土铺的,又宽又直又平,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也毫不逊色。
无论是在干净豪华的富人区,还是在肮脏杂乱的贫民区,清真寺都是那里最气派的建筑。作为阿拉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巴格达还保留着不少古老的清真寺,以尖塔和圆顶的设计见长,是领略伊斯兰建筑风格和宗教风俗最好的地方。在巴格达还有不少近现代修建的清真寺,其吸引人之处在于伊斯兰风格的蔓藤花纹、琉璃瓦砖墙和精妙的阿拉伯书法。
“一条街的城市”
巴格达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称作“一条街的城市”,这条街就是拉希德大街。据当地人介绍,拉希德大街是现代巴格达最古老的街道,于1916年由当时的奥斯曼政府驻巴格达总督开通。拉希德大街也是最能领略巴格达传统风貌的地方,来巴格达不到拉希德大街走走,就不算真正到过巴格达。
拉希德大街位于巴格达老城区的中心地段,从广场一直延伸到共和国大桥底下,中间经过好几个街区,两边是各种各样的店铺,大都是两三层的楼房,底层临街的一侧清一色是巨大的圆柱,很有特色。
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末,这里一直是巴格达的主要街道和商业中心,银行和店铺都集中在这一带,别具一格的阿拉伯市场让人流连忘返,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里的铜器市场,各种阿拉伯风格的铜盘、铜壶和铜杯做工非常精细,曾经吸引了大批前来选购的顾客,只是最近十多年由于经济制裁,人们对昂贵铜器的需求锐减,铜器店的数量也不断减少。
在拉希德大街的西头有家名叫“扎哈维”的咖啡馆,早在1890年就已经存在,历史比拉希德大街还悠久。店里挂着伊拉克已故著名诗人扎哈维的照片,一直是伊拉克文人以文会友的重要场所。现在每天还有不少上了年纪的人来到这家咖啡馆,花上一两百第纳尔(相当于人民币几毛钱),抽抽水烟,喝一两杯咖啡或红茶,缅怀昔日美好的时光。
从“扎哈维”咖啡馆出来,往东走几十米就来到著名的穆坦纳比街,它是拉希德大街与底格里斯河之间一条不长的横街,路面相当破旧,但这里是书的海洋。街道两边堆满了书籍和杂志,大部分都是旧书,让很多远道而来的“淘书者”目不暇接。 
仅存的古老城门
尽管伊拉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多年前的苏美尔文明时代,但是相比之下巴格达的历史则不算长,直到公元754年,它还只是底格里斯河西岸一个不知名的村庄。那一年,刚刚兴起的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第二代哈里发曼苏尔发现这里位置险要,而且气候宜人,便决定在这里建都。10万民工花了整整4年时间,终于建成了中世纪时世界最雄伟的城市之一,由于整座城市被三层圆环形的城墙围住,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团城”。
公元762年,这座城市被正式定为阿拔斯王朝的都城,命名为“萨拉姆城”,意为“和平之城”,但习惯上依然称之为巴格达。公元786年到833年,是巴格达的繁盛时期,城市中大兴土木,一幢幢富有阿拉伯风格的建筑相继出现。市区由河西向着河东发展,成为当时中东广大地区最重要的文化与贸易中心,同中国唐朝的京城长安、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一道被誉为当时世界三大名城。
到了公元1203年,当时的哈里发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和洪水的侵扰,决定修建城墙,其中包括四座雄伟的城门,这就是著名的巴格达城门。但是他的努力是徒劳的。公元1258年,巴格达城遭蒙古人入侵,宫殿、学校和图书馆等大部分建筑都被夷为平地。其后,波斯人和奥斯曼土耳其人交替占领伊拉克,但都是把这里作为边疆区域,并不想花大力气进行建设,巴格达就这样沉默了几百年。
几经沧桑,当年的巴格达城门如今只剩下一座名叫“瓦斯塔尼”的东门,静静地坐落在卡西姆高速公路旁边,破落的城门和一小段残存的城墙依稀展示着阿拔斯王朝防御工事的风格。旅游业的停顿使这里几乎人迹罕至。由于卡西姆高速公路在这一段是高架路,路底下竟然全是杂乱的石头和垃圾,还有几只野狗在四处觅食。为了保护这处珍贵的历史遗迹,伊拉克文物局还在东门前面的铁门上挂了一张告示:禁止乱扔垃圾。
底格里斯河烤鱼
来巴格达的人如果没有吃上一顿底格里斯河烤鱼——伊拉克人叫“玛斯古夫”,实在是一大遗憾。底格里斯河里的鱼又肥又大,非常适合烤来吃,清蒸反倒显得腻了。
一般伊拉克人都喜欢就地取材,用结实的树枝在地上打几个桩子,把鱼整条挂上去,然后用木块或者是从椰枣树上砍下来的干树枝在旁边堆起火,让鱼就着热气烤,等烤得差不多了,再把鱼放在铁盘子里,将盘子放在火堆的余烬里再热一热,浇上酱汁,加上西红柿、洋葱片就可以上桌了。
在巴格达品尝底格里斯河烤鱼最著名的地方是阿布努瓦斯,这是底格里斯河东岸一条很长的沿河路,靠河的一边开了大大小小很多家烤鱼店。华灯初上的夜晚,很多伊拉克人都会与亲朋好友一起来到这里,围坐在河边的草坪上,看着底格里斯河两岸的灯火,吃着冒热气的烤鱼,相当惬意。
等烤鱼吃得差不多了,店主还会送上伊拉克人很喜欢喝的红茶,用一种名叫“伊斯提坎”的特制小玻璃杯装着,里面往往一半是白糖,再用一把非常精致的小勺子搅匀,慢慢品尝。(摄影 张淑惠)

巴格达古城门

底格里斯河烤鱼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