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对美国:爱并痛恨着
到科威特工作已经一年多了,阿拉伯语只学会了一点点,和人聊天时,时不时蹦出一两个单词逗乐而已。不过,除了少数场合,只会说英语的我在采访和办事时并没有感到有多少不便,因为有相当一部分科威特人要么从小在本国的美国和英国学校读书,要么长大后留洋美英,他们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以说英语为荣,即使面对的人满口阿拉伯语,他们听懂了也只是用英语作答。
崇美是时尚
1990年,伊拉克军队大举进犯,险些使科威特这个沙漠小国遭灭顶之灾。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于次年2月赶走了伊拉克军队,解放了科威特。美国在战后趁机在科威特的学校里引进了英语教学。12年过去了,不仅是语言,美国对这个国家的影响几乎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科威特是个穆斯林国家,文化生活相对而言较为贫乏。但是打开收音机,光是24小时播放欧美流行歌曲的节目就有好几个。在为数不多的电影院里,放映的大都是打着阿拉伯文字幕的美国“大片”。
科威特严格禁酒,所以人们在和朋友见面聊天时,也大多选择像“星巴克”这样的咖啡馆。像麦当劳、肯德基和比萨饼这样的美式快餐店更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了。一些年轻人坐在“星巴克”咖啡馆里,喝着雀巢咖啡,吸着万宝路。他们有些人甚至不屑于说母语———阿拉伯语,而是用英语聊天。在公共场合,说英语已经成了一种炫耀的资本和身份的象征。
逛商店是这个国家的人们最大的嗜好之一,城市里的好几家大型购物中心也都是美国式的。科威特的绝大部分产品依靠进口,无论是百货、服装还是食品,美国产品占据了很大份额。在位于海边的苏尔坦中心商场内灯火辉煌的走廊上,不乏穿着紧裹臀部的牛仔裤和短袖衬衫的年轻姑娘,留着时髦的发型,浓妆艳抹。
而美国人在这里受到的优厚待遇也是显而易见的。记者的一位亚洲朋友说,他所在的合资公司,即使学历和经验不相上下,美国人的工资还是要比其他国籍的同事高得多。高收入,而且又无须纳税,自然就吸引了大批欧美人。除了驻守在军事基地的两万多名美国大兵外,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美国人还有八千多人。
反美也正常
在海湾战争结束12年后,大部分科威特人对当年的亡国之恨未曾忘记。在伊科战争纪念馆里,陈列着大量的实物和图片。图片上既有蜷曲焦黑的尸体、冲天的油井大火,也有沙漠中布下的地雷、炸毁的建筑,参观者无不感到触目惊心。因此,科威特人对帮助过他们的美国人心存感激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尽管如此,科威特人对美国的不满情绪也在逐渐蔓延。越来越多的科威特人抱怨说:“美国人保护我们,旨在榨取我们的血汗。”华盛顿不仅仅使自己在石油方面获得了最丰厚的那块蛋糕,同时也从科威特人手里拿到了最昂贵的武器订单。1994年,科威特在美国的指导下开始实行为期10年的扩充军备计划,总开支为12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公司。
战后,由于对伊拉克实施的制裁和美国的不断空袭对萨达姆·侯赛因政府没有产生任何明显的作用,科威特对美国的批评也越来越频繁。今天,即使是开明的科威特知识分子,也开始怀疑僵持局势是不是美国为了在一个对其经济利益至关重要的地区维持权势而找的借口。
另外,历时两年的以巴冲突点燃了每个阿拉伯国家的反美情绪。作为美国坚定盟友的科威特对美国人明显偏袒以色列的做法同样抱有不满。
如今,美国在向科威特等海湾国家调兵遣将,为即将发动的对伊战争作准备。随着美国大兵越来越多,近期发生的几起针对美国人的事件可以看出一些科威特人对美国的不满情绪。一些在科威特工作的美国朋友对记者说,他们几乎每个人都从美国驻科威特大使馆接到了电子邮件,告诉他们在这里应该注意的事项。这些邮件令他们感到担忧,无论这里的高收入是多么诱人,必要时他们还是会离开这个国家的。(摄影 安江)
科威特的一家麦当劳快餐店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