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峰会勾画新世纪轮廓
普京致电期待访华
【俄塔社莫斯科11月27日电】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访华前夕向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发来贺电,这是俄罗斯国家元首新闻处今天对记者说的。
电报说:“我诚挚地祝贺中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胜利结束,这是友好邻国——中国的一件大事。我国满意地注意到,十六大重申中国的对外政策,包括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和相互协作的方针是不可改变和始终不渝的。您为建立和发展这种伙伴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我期待着与您在北京的会晤。我相信,我们的会谈将进一步加深两国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合作。”
【俄塔社北京11月26日电】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今天对本社记者说,估计将根据俄中最高领导人的会谈结果通过“有分量的政治文件”,即北京声明。
他还说:“重要的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策不会发生变化。没有任何疑问,我们有信心放眼未来。”
新型关系基础稳固
【俄新社莫斯科11月28日电】题:俄中合作的新阶段和新水平(作者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季塔连科)
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2001年签署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俄中关系,是大国与大国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这一关系所依据的是两国共同的国家利益、以平等政治谈判解决国际问题的相同主张以及对联合国准则与和平共处原则的一致推崇。
俄中战略伙伴关系已经开始对国际局势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是平等互利合作的典范,已成为能对两种伟大文明起到良好作用的因素。某些政治理论学者曾断言,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只是一纸空文、难以落实。条约签署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断言是站不住脚的。
遗憾的是,人们有时用旧的对抗观念来理解这种新型国际关系。它导致极其错误的结论,即俄罗斯或中国并非单纯为实现各自国家利益才积极发展同美国的合作关系,而是为了遏制或建立平衡的目的在玩相互利用的政治游戏。根据这一逻辑,某些观察家认为,俄罗斯与美国和北约发展新型关系就会“削弱俄中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合作”,因此需要“重新修订中俄间的战略协作关系”。
上述观点证明,在国际生活和社会意识里冷战余毒远没有消失,尚需时日才能将其逐渐清除。至于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它是俄中关系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形式。这种伙伴关系是长期的,共同的利益、相邻的地理位置、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以及俄中两国文明之间业已建立的卓有成效的历史性对话都有助于这种关系的发展。
无意建立反美联盟
【香港《南华早报》11月26日文章】题:俄罗斯的多疑影响同中国的关系(记者 弗雷德·韦尔)
一方面,莫斯科明智地消除前苏联时代对中国的敌对态度并同北京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俄罗斯一些决策者希望这能最终在战略上帮助俄罗斯对付美国在全球的霸权。
另一方面,克里姆林宫拒绝放开签证、贸易和移民限制,因而阻碍了俄中两国民间商业交往的蓬勃发展和劳动力交换。在面临人口挑战的俄罗斯,人口迅速老龄化,大片土地变成荒地,明显的解决办法在边界另一边的亚洲国家,那里到处是年轻的劳动力和跃跃欲试的企业家。
尽管克里姆林宫有明显的亲西方立场,俄罗斯的“亚洲派”学者和外交官还在充满希望地讨论在莫斯科、新德里和北京之间建立一个“战略三角”。这一概念是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1999年访问印度时首次提出的。他认为这个潜在联盟可能阻止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扩张。
但莫斯科远东问题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加列诺维奇说:“自‘9·11’事件以来,我们看到的是华盛顿、莫斯科和北京正在形成一个新的战略三角。当其中两个国家举行首脑会议时,第三方的因素也总是参与其中。克里姆林宫知道,俄罗斯的政策必须同时向西方和东方延伸。”
共同协作解决分歧
【俄新社莫斯科11月27日电】俄中每年都举行数次最高级会晤,以解决各种复杂问题。这次会晤将讨论哪些最为棘手的问题呢?
可以预言,无论是两国在某些外交问题上的分歧,还是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贸易条件,都不会动摇这两个拥有世界上最长共同边界(4200公里)的国家的睦邻关系。而双边贸易额目前出现的增长也有利于巩固两国的政治关系。
应该关注的是,俄罗斯政界如何看待中国。这一问题实质上是俄罗斯政坛的一个盲区。对此应该加以认真解决,而不是自高自大,视而不见。
俄罗斯政界与新闻媒体关于中国是地缘政治对手、关于中国向远东人口扩张的话题说得太离谱了,需要对此有个符合实际的说法。
看来,实事求是、开诚布公地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到了——到底有多少中国人住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他们是在那里长期居住还是希望迁往欧洲与美国?他们是否想霸占远东?远东是否需要中国的劳动力与投资?有没有解决远东发展问题的其它方案?
另外,莫斯科与北京还完全可能很快划定两国间尚未确定的边界(黑龙江上的两个小岛)。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