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金融通胀’重创西方经济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11-02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金融通胀’重创西方经济 货币政策调节机制的紊乱使世界经济出现新的不平衡,这种失衡表现为金融市场的通货膨胀,而不是商品市场的通货膨胀,各国中央银行'...

‘金融通胀’重创西方经济


货币政策调节机制的紊乱使世界经济出现新的不平衡,这种失衡表现为金融市场的通货膨胀,而不是商品市场的通货膨胀,各国中央银行不但没有意识到这一基本变化,反倒继续把物价上涨作为判断依据
【法国《新观察家》周刊10月24日一期文章】题:西方经济受到了沉重打击(作者 巴黎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米歇尔·阿列塔)
西方经济形势不好。这样说太轻了。自2000年春季以来,交易所行情下跌了50%或50%以上,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企业)倒闭,信贷萎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政府采取的调节措施消除了投资过剩和债务过重的危机,而现在的新经济却使这种危机又出现了。这难道不是历史的一种讽刺吗?
然而,仅仅谴责“新经济”思想是不够的。战后的各个周期是由市场上物资供求关系的失调和各经济角色之间的分配冲突引起的,失衡形势一直表现为急剧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一直是进行调节的主要杠杆:在经济过热时期就用货币手段来进行限制,在需要振兴经济时就放松货币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这种调节机制被打乱了。一种新的思想主张实行市场调节机制,主张金融自由化,主张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普遍实行竞争。
但是,新的不平衡出现了。这种新的不平衡已不再表现在商品市场的通货膨胀上,而是表现在金融市场的通货膨胀上。但各中央银行不但没有意识到这一基本变化,而且继续把物价的上涨作为一种判断依据,没有意识到新的不平衡已同货币量没有多大的联系了。更为严重的是,各中央银行不愿意承认对金融稳定负有责任。这也许正是它们在1996—1999年金融危机面前表现消极的原因。
最近10年来,我们一直生活在金融充当经济活力中心的制度下,股票价格成了这个制度的枢纽。于是,在紧张的技术革新时代,未来利润的不确定性不但没有使人们保持谨慎态度,反而使人们普遍采取了金融冒险政策。这一进程必定会导致过度投资。
于是,形势发生了逆转。为消除金融紊乱而进行的调整加剧了目前的危机。这场调整比为摆脱战后危机而必须进行的调整持续的时间更久,带来的痛苦也更大。以前的调整是为了实现供求关系的新平衡,而现在的调整涉及的是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本身。在开始阶段,企业必须降低所购资产的价值,这就会使企业失去自有资金,加重债务负担。接着,为了避免破产,企业必须重新进行积累。这样一来,企业进行投资的资金就会减少。于是,企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由于投资减少,生产增长率就会降低,利润也会因之减少,对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进行调整就会显得更加困难。此外,失业率会上升,交易所行情会下跌,从而限制家庭消费。
在这种形势面前,当局能做什么呢?首先,应当认清危机的真正性质(在这方面,美国比欧洲头脑清楚得多),其次是要采取相应的行动:降低名义利率以便减少实际利率,增加公共开支,向困难的人群倾斜(此前,人们高估了这部分人的消费倾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