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质事件和车臣反恐
俄罗斯历经58小时惊魂,终于成功地解救了车臣恐怖分子劫持的700多名人质,歼灭劫匪30余。但是,只要车臣叛乱毒瘤不除,匪患不绝,俄罗斯就难有宁日。
人质事件给人启示
10月23日21时,约50名车臣匪徒在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劫持800多名人质,狂妄地对俄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联邦军队停止车臣剿匪行动,一周内撤出车臣。
普京总统立场明确:保证人质安全,但决不对绑匪屈服。面对丧失理智的恐怖分子,政府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妥协,总统取消出访,沉着应付危机,增强了强力部门和人民克敌制胜的信心。在凶相毕露的车臣匪徒面前,俄罗斯人镇定自若。人质中无一向车匪哀告求饶,官员、在野政治家、包括车臣族居民在内的普通莫斯科人,纷纷要求赴现场同匪徒谈判或顶替人质。大义凛然,以正克邪,此为启示之一。
已有多次反劫持经验的俄罗斯强力部门在朝野政治家的协同下,一面安排同劫匪的谈判,借以麻痹对方,赢得时间,摸清现场情况,一面紧急调兵遣将,控制局面,准备突击。指挥若定,处置得当,这是启示之二。
此前早有人建议,对付在封闭场所劫持人质的匪徒的绝招,是先把坏人跟好人一起麻翻,然后一一甄别。这次俄果然选择了此招,效果良好。非常手段,出奇制胜,是为启示之三。
考虑到场外混有劫匪同党,强力部门先放出26日凌晨3点强攻的风,但却没有动手,搞得匪徒草木皆兵,神经紧张。正当他们疲惫不堪、又吸毒又酗酒、肌体反应水平也处于全天最低点的时候,催眠气体的功效也发挥到了极至,阿尔法小组出动了。抓准时机,摧枯拉朽,是这次行动给人的另一启示。
上个世纪70年代末由克格勃建立的阿尔法小组,队员个个身怀绝技,素质高超,此前在反恐行动中已多次大显身手。他们正面佯攻,后墙偷袭,昏昏欲睡的18名匪婆还没来得及引爆身上的炸药,就被一枪毙命。阿尔法只留了两个活口,将车臣匪首巴拉耶夫和其余匪徒一概送地狱。建立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训练有素的专业反恐力量,是对他国的又一启示。
虽然由于多种原因,先后有118名人质丧生,但按照国际惯例,人质死亡不超过20%,解救行动就算成功。
歼灭绑匪、解救人质,仅是第一步。挖出绑匪同谋,破获车臣恐怖分子在莫斯科布下的网络,处理死难人质的善后,应对“好为人师”的西方舆论在“催眠气体致死”问题上对俄的责难,切断国外对车匪的支持,清剿残匪,重建车臣经济……俄罗斯还有一大堆难题要解决,而这正是拔除恐怖行动根子的治本之举。
车匪何以如此猖獗
能够在俄罗斯强力部门眼皮下,把大批匪徒连同武器炸药弄进莫斯科市中心,劫持数百人质,说明车臣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这三股邪恶势力依然猖獗。
俄罗斯政府军在车臣清剿非法武装和反恐怖前后两次,加起来已近5年。1999年第二次车臣反恐行动开始以来,已歼灭非法武装万余,外国雇佣兵人数从一年前约500名减少到约200名。大规模军事行动阶段已告结束。这期间的一个标志性成就是,联邦安全局通过内线清除了车臣恐怖分子头目约旦人哈塔卜。对残存的两名最凶险的匪首巴萨耶夫和格拉耶夫,俄拟同样使用特工手法来消灭。另一头目“车臣总统”马斯哈多夫同巴萨耶夫和车臣前总统扬达尔比耶夫等匪首反目,在叛军中失势,只有不到200名追随者。
不少车臣上层人士看清了叛乱行动的恶果,纷纷倒向中央政府,例如,被马斯哈多夫任命为“车臣警备副司令、准将”的亚莫达耶夫和同为叛军“准将”的他的两个兄弟,都在2001年底投诚。
俄军在收复的大型居民点设立20个军管区,政权体系得到巩固,在军事以外的问题上,权力中心逐渐由俄军司令部向车臣政府转移。行政首脑车臣人卡迪罗夫站稳了脚跟,成为俄罗斯有影响的政治人物。
社会经济恢复工作加速。车臣地区去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0亿卢布,收获粮食30万吨,向中央财政上缴4亿卢布税款,比处于和平状态的相邻的达吉斯坦共和国还多;已安排10万个工作岗位,今年还要创造10万个就业机会;退休金按月足额发放;部分学校复课,医院应诊;20万难民返回家园。
但是,车臣形势依然动荡。平均每月有一架俄军直升机被非法武装击落,前不久甚至发生内奸勾结恐怖分子杀害一地区警察局全体干警的恶性案件。匪徒在暗处,居民没有安全感,担心报复,不敢支持政府。车臣人对俄罗斯有多年恩怨,加上近10年战乱,大批青壮年只会开枪布雷劫人质,民匪难分,经济恢复工作举步维艰。
非法武装尚有迂回余地,一面要求“停战和谈”,一面把活动重点转向策划恐怖,在交通线布雷和伏击,袭击岗哨,对军人和政府官员打黑枪,胁迫地方政权领导人暗中资匪,安插代理人,化装成俄军骚扰屠杀平民,嫁祸于中央政府。
非法武装还得到国际恐怖分子的支持,“基地”的代表就曾到车臣活动。今年6月在车臣缴获的文件表明,马斯哈多夫近期从某些中东国家有关组织得到现金5笔,计339万美元。这次在莫斯科恐怖分子就曾同驻俄某个外国使馆联系,被歼的匪徒中有阿富汗人和阿拉伯人。
车臣反恐经验教训
车臣反恐尽管还没有圆满成功,但已有不少有益的经验教训。
首先,俄把“伊斯兰恐怖主义和原教旨主义在国内的传播、车臣冲突激化的可能性、穆斯林地区动乱的危险、中亚国家动乱的威胁和难民与移民问题”并列为“对国家安全和稳定的直接威胁”。对三股邪恶势力的危害有清醒认识。
其二,既利用国际反恐大环境,又严防车臣问题“国际化”。参与国际反恐斗争首先是为了完成本国的反恐任务,俄半年内开展4次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击毙车臣匪徒数百名。同时,俄强调车臣问题纯属内政,不许国际社会插手。在俄支持国际反恐战争后,西方在车臣问题上对俄的刁难减少。
其三,及时通过相应法律对付恐怖主义。2001年俄及时通过《紧急状态法》和《反恐怖主义法》,确定了哪些行为应作为恐怖活动加以惩治,哪些行动由哪些部门负责,参与反恐行动的强力部门有哪些权力。
其四,用车臣人解决车臣问题。在车臣平叛和善后问题上,俄罗斯中央政府力求“车臣化”。普京于2002年5月签署总统令,扩大车臣行政首脑卡迪罗夫的权限。俄军在城镇和平原地区主要利用车臣人提供的情报,通过温和方式,有针对性地清除恐怖分子。
其五,联邦机构和强力部门分工合作。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阶段结束后,中央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同车臣有关的经济恢复计划的实施,稳定政局;反恐怖事关国家安全,由联邦安全局负责;大部队撤出后,驻车臣俄军和内卫部队将由联邦安全局统一指挥;民警不参与军事行动,仅负责刑事侦缉。
其六,采用灵活策略。俄在非法武装内部收买间谍,安插“线人”,对车臣叛匪采取定点的突然袭击;用干扰术排除无线电遥控地雷;用特工和特种部队对付匪首。同时妥善处理投诚分子,令其填表认罪,登记姓名和武器号码,领取投诚证;当局据档案核实其身份,对武器进行弹道学检验,确认未参与刑事犯罪和恐怖行动后才对此人免于刑事追究,安排工作。
其七,切断周边地区对叛军的支持。2002年4月印古什共和国大选后,曾任克格勃格罗兹尼总局领导人和总统驻南部联邦区副代表的贾济科夫,取代暗中支持和资助车臣叛军的奥舍夫当上总统,开始迅速遣返并安置滞留在印古什的数万车臣难民,并从难民营内清查出非法武装头目多人。严格控制境外恐怖分子和武器从格鲁吉亚流入车臣。
最后,建立一支能迅速平叛的机动集群。苏联解体后,地方武装叛乱危及俄国家利益和领土完整,平叛成了俄军的头等任务。武装叛乱一旦爆发,会迅速蔓延,比较省力的是在它刚露头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稳、准、狠地无情镇压。为此,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不仅需要快速反应的机动部队,而且要有一个机动作战集群,它应当是灵活而多功能的,处于高度戒备状态,随时能投送到任何地区并迅速展开,而且能在远离基地和部署地的情况下独立作战。
当然,俄罗斯在车臣问题上也有一些教训,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不要姑息养奸。早在1990年,叶利钦就轻率地向俄地方政权许愿:“你们吞得下多少自主权,我就喂给你们多少自主权!”此后,地方分裂主义势力甚嚣尘上。车臣人素有强烈的分立倾向,强悍尚武。车臣前总统杜达耶夫是靠军事政变上台的。但是,叶利钦为笼络车臣上层,于1992年5月28日由当时的国防部长格拉乔夫签令,让驻军拨武器给车臣当局。加上原有的武器,杜达耶夫在武装叛乱前夕,已有武装分子1·3万名,坦克和装甲车近百辆,野战炮100门,反坦克兵器600件,防空兵器200件,弹药27车皮,枪械4万件。
二是不要半途而废。车臣武装叛乱早就开始,但俄军直到1994年底才进军平叛。1995年1月俄军以千余将士阵亡,万余平民误伤,2·5亿美元的军费消耗为代价,攻克车臣首都格罗兹尼和其他主要城镇。第二年非法武装于8月初重新夺回格罗兹尼,迫使叶利钦政府同其签署城下之盟《哈萨维尤尔特和平协定》,中央政府屈辱地停战撤军。第一次剿匪煮了“夹生饭”,助长了分裂主义分子的气焰,造成无辜平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打消了车臣人民对中央政府的信任。普京1999年8月就任俄罗斯总理后开始的第二次车臣剿匪行动,比第一次更艰苦,投入10万大军,牺牲1200名官兵,打了半年才重新解放格罗兹尼。俄军在两次车臣战争中阵亡人数同苏军入侵阿富汗时相近,致残6·5万名。
虽说平叛反恐任务艰巨,但俄罗斯决心已定,果断处理人质事件即是佐证。对此普京满怀信心:“恐怖分子穷途末路,前景属于我们!”(摄影 张维革)
俄罗斯特种部队在行动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