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瓦杰帕伊
1978年3月,为了进一步恢复中国同印度的友好关系,中国人民友好协会会长王炳南率团访问了印度。笔者当时在外交部亚洲司工作,担任该团的印地语翻译,有机会与时任印度外交部长的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开始了接触。
友协代表团抵达新德里的第二天上午,就受到瓦杰帕伊的接见。9点45分,我们来到用红沙石建成的印度政府外交部,由外交部官员陪同在会客室等候。10点整,瓦杰帕伊含笑步入会客室,他身穿典型民族服装古勒德(白色圆领长袖布衬衫),加上一件恩格勒卡(类似我清朝风行的马夹背心),同我们一一握手。他表示,既然有懂印地语和汉语的翻译,就不必用英语来交谈,这是对世界两个古老文明的尊重(他1977年任外长后出席联大会议,就用印地语演说,一改过去印度代表用英语发言的做法),王炳南会长表示完全同意。
瓦杰帕伊二十多年来一直在议会担任反对党的角色,这次选举获胜出任外长,他表示一定要对华采取务实态度,发展友好关系。当王会长表示受黄华外长之托,邀请他在方便的时候访华时,瓦杰帕伊的眼睛为之一亮,当场高兴地接受邀请,他表示访问伟大的邻邦中国是他多年的夙愿。
1979年2月下旬,瓦杰帕伊正式访问中国,受到邓小平副总理的接见,打破了两国关系自50年代末以来近二十年的僵局。
会谈结束后,我们陪瓦杰帕伊一行前往北京、上海、杭州和广州参观访问。游览长城那天,碰到一群游客正好从烽火台上面下来,见到我们后鼓掌表示欢迎。瓦杰帕伊挥手答谢后,随即小声问笔者是否是事先安排好的,当得知是外省来京的游客自发表示敬意时,他深为感动,他说,他到过世界好多地方,很少受到过这种礼遇。
在上海的参观访问使瓦杰帕伊印象深刻,他说在中学时代就在书本上读到过介绍上海的故事,现在亲眼看到了生机勃勃的上海,夙愿得偿。在杭州西湖的游艇上,瓦杰帕伊对西湖之美啧啧赞叹。当得知中国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后感慨地说:“可惜这次只看了半个‘天堂’。”在灵隐寺,当笔者告诉他曾有印度高僧当过此寺的住持时,他一再叮嘱随从人员要回去查明历史资料。
在杭州下榻的宾馆,晚饭后,我们陪瓦杰帕伊一行步出宴会厅,谈笑漫步经过走廊时,忽然传来悠悠动听的印度乐曲和歌声,原来正赶上宾馆服务员在为职工及家属放映印度电影《流浪者》,瓦杰帕伊对此很惊奇。我们告诉他,曾在中国举办的印度电影周使中国广大观众对印度电影着了迷后,他颇有感触地对随从人员说,看来以前对中国抱有偏见。
1991至1994年,笔者再次被派往中国驻印度使馆工作,当时瓦杰帕伊已成为议会反对党领袖。有一次我打趣地问他,在过去的近四十年中每次选举他都能胜出,这同他的名字阿塔尔(印地文意为坚韧不拔)是否有关?他笑着说,名字是父母取的,他们肯定对孩子抱有这样的期望。
瓦杰帕伊(前排右六)一行在杭州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