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报文章钢琴‘热’中华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9月27日文章】题:肖邦在中国(作者 彼得拉·科隆科)
何琪珍(音),一位聪明漂亮的小姑娘,是中国最年轻的钢琴神童,她有一位望女成凤的母亲。何琪珍出生在中国南方经济特区深圳市,从5岁开始学习弹琴。8岁那年何琪珍被深圳艺术学校录取,9岁时她在全国斯坦韦钢琴大赛中获得了她所属的年龄组一等奖。何琪珍取得的成绩是千百万中国家长们的梦想。也许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这么多孩子弹钢琴,其它国家的家长也不像中国的家长们心气这样高。他们自己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或者压根就没有乐感,却一心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小钢琴家。钢琴比赛受到欢迎,钢琴老师也备受青睐且收入不菲。
中国天才的数量以及中国青少年的才能都给外国观察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德国汉诺威执教的奥里耶·瓦尔迪教授在北京举行的一次钢琴比赛结束后评价道,演出水平“实在太高了”。他说任何一名参赛选手都能在其它国家拿一等奖。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培养了许多天才,是升高中和高考的竞争压力迫使他们努力学习弹钢琴。中国的这种“钢琴模式”已经带来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新天才。2000年在波兰华沙举行的国际肖邦钢琴大赛中,来自中国的李云迪和陈飒获得了成功,他俩分别夺得第一和第四名的优异成绩。目前这两个人都在汉诺威奥里耶·瓦尔迪教授的门下学习。他们只是偶尔回国举办音乐会。
随着中国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中产阶层不断发展,钢琴一方面成为地位的象征,另一方面对许多家庭来说又是实现其希望的工具。在中国,弹钢琴被视为是发展素质所必须的。谁钢琴弹得好,谁就能为家庭带来声誉和收入。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为钢琴热推波助澜。家长们把所有的希望和雄心壮志都寄托在他们惟一的孩子身上,因此在实施完美教育方面钢琴课是不可缺少的。父母严厉地监视着孩子完成每天的练习定额。他们还陪着孩子去参加比赛,为了能给孩子购买一架钢琴和上得起钢琴课,父母甚至放弃了自己的需要。
一架中国钢琴的售价约为1万元,它相当于一个家庭好几个月的工资,但现在对于许多中国家庭来说这已经算不上什么了,就连昂贵的进口钢琴也有人购买。德国—美国斯坦韦钢琴制造公司的严石(音)说:“中国的钢琴市场在成长,而在其它地方这个市场却停滞不前。”售价50万元的斯坦韦三角大钢琴在中国也有人买。如果说以前只有音乐院校才能买得起名贵的乐器,那么现在也有一些中国人能够给他们的孩子买三角大钢琴了。
许多中国孩子还远远谈不上对钢琴有何兴趣。一些父母的心气太高,管教过严,这已经导致家庭悲剧的发生和孩子的反抗。中国孩子被家长逼迫进行过多的钢琴练习并牺牲了他们所有的业余时间,久而久之他们无论如何再也不想摸钢琴了。但是那些已经取得成功的孩子却受到人们的表扬,就像何琪珍一样。现在她还必须坚持练下去。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