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中缅友谊胞波情深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10-03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缅友谊胞波情深 1954年11月28日清晨,北京南苑机场的一架绿色军用飞机腾空而起,冲向蓝天。机上只有两名乘客。一名是外交部部长助理兼办公厅主任王炳南'...

中缅友谊胞波情深


1954年11月28日清晨,北京南苑机场的一架绿色军用飞机腾空而起,冲向蓝天。机上只有两名乘客。一名是外交部部长助理兼办公厅主任王炳南,另一名便是作者。我是作为翻译随行的。中央对缅甸总理吴努访华十分重视,派王炳南专程前往广州迎接。吴努是第一个访华的缅甸政府首脑,也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议人之一。
次日,一架专机从河内抵达广州。舱门开启处,出现了一位身着黑色无领对襟上衣,下围白色纱笼,头裹缅式头巾的中年男子。他两眼炯炯有神,面带笑容,双手合十,他就是吴努总理。吴努走下舷梯时,当时的广东省代省长陶铸和王炳南迎上前去热烈欢迎。
吴努抵达北京时,周总理亲自去机场迎接,并将他陪送到宾馆。在北京期间,两国总理进行了5次政治会谈。这之前半年,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后返回中国时,曾绕道访缅,同吴努签署了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联合声明。吴努是继尼赫鲁之后,同中国领导人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第二位外国领导人。两国总理北京会谈的目的,就是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解决双方历史遗留的问题,包括中缅边界的划定和生活在缅境内华人的问题。经过友好协商,两国总理达成了重要的共识,并为1960年两国正式签定《中缅边界条约》和《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奠定了基础。
吴努访华正值举世瞩目的万隆会议紧锣密鼓筹备之际。吴努作为万隆会议5个发起国之一———缅甸的总理,希望周总理能亲自前往,周总理作了积极的回应。不久,周总理就收到东道国印尼政府发来的邀请。吴努显然是起了重要的传话作用。
万隆会议上斗争十分激烈。会上,吴努指出,与会各国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为指导的相互关系准则。这同某些亚洲国家强调集体自卫和依靠大国保护的言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关于“和平共处”的用语,周总理在会上作了和解但是有原则的答复,受到各方好评。可以说,这也是两国总理间的一次巧妙的外交配合。
在北京期间,周总理在会谈中阐述了中国对搞对抗性军事同盟的看法,特别是反对美国在亚洲拼凑针对新中国的一些组织。离京前,吴努在临别宴会上感慨地表示:“世界上任何相互对立的国家,如果不霸占人家的领土,不侵犯人家的主权,不干涉人家的内政,都可以成为相互友好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坚持这个信念的。”
中国对吴努的来访给予了高规格的接待。12月1日吴努抵达的当晚,毛主席就在中南海勤政殿接见了他。根据他希望多结识新中国领导人的要求,中方还安排他会晤了刘少奇、朱德等人,还有当时的副总理邓小平。此前,他还在广州参观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和中山纪念堂,在南京晋谒了中山陵,对中国的现代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吴努抵离北京的时候,除周总理和有关方面的领导人之外,有五千多群众在机场迎送。即使是来京的途中,飞机需加油和检修,在武汉作短暂的停留,湖北省长和3000名群众也前去接送。在首都北京,彭真市长更是召开了规模庞大的群众大会表示欢迎。
为了让他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民族政策,中方特地安排吴努参观北京的中央民族学院。院长请客人们深入到各个班级作实地的考察和了解。
满载中国胞波对他的友好情谊,吴努即将离去。临行前,他深情地表示:“在我们整个逗留期间,亲切的关怀如同雨水一般地倾注在我们身上。”
在杭州笕桥机场时,吴努乘坐的专机的发动机已经发动。突然,机长给我送来一张便条,通知我“另有任务”,不能送客人到广州了。站在欢送的人群中,我目送银鹰渐渐地消失在远处的云层中。我为又完成了一次接待任务松了一口气,但遗憾的是,匆忙下飞机,竟也没有同愉快相处了十多天的缅甸朋友们道一声“再见”。

缅甸寺庙风光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