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极端的推卸责任诡辩术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9-17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极端的推卸责任诡辩术 【台湾《中国时报》文章】题:极端的推卸责任雄辩术———读黄文雄的《日中战争》(作者 杨照) 原文提要 这是一种深具启发性的责'...

极端的推卸责任诡辩术


【台湾《中国时报》文章】题:极端的推卸责任雄辩术———读黄文雄的《日中战争》(作者 杨照)
原文提要 这是一种深具启发性的责任逃避方法。找到一个看似巨大的外在力量,不论是人的、社会的还是自然的,将自我放在这巨大力量里,用此法彰显个人的渺小,进而推论:“我这么小,它这么大,在它的包围逼压下,我怎么可能有什么别的选择?既然别无选择,又怎么会应该由我来承担责任呢?”
1946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一年多,纽伦堡审判正在进行中,许多日本战犯的陈述终于逼近到一个逃躲不掉的重点:究竟在战争决策中,日本天皇应该负担多少责任?更实际、更迫切的问题是:战争责任可以由东条英机一肩承受,而不必起诉昭和天皇吗?
在这样的肃杀气氛下,天皇进行了一次口述独白,显然是要为他自己辩护。在《独白录》中,天皇回顾自己从1926年登基之后,除了处理1936年的“二二六”事件危机,以及1945年决定终止战争无条件投降外,他一直都超脱于政治之上,从不直接干预决策。《独白录》中还特别强调他个人对美、英的好感,可是局势发展结果是,虽然他努力阻止对美、英开战,也无法改变情况。
如果我们相信《独白录》里所说的,那么昭和天皇是无辜的。虽然贵为天皇,他其实没有真正的决定权力。在内阁面前,尤其是强势的阁臣面前,他只是没有自我意志自由的最高位的权力俘虏。对于没有自我意志自由的人,我们要如何追究他任何责任呢?
事实上,无论是日本国内或国际上,大部分人都相信由《独白录》形成的这个印象。而且战后昭和天皇也刻意自我压抑、自我取消,让自己看起来更像是没有意志没有权力的傀儡。战后在麦克阿瑟主导下订定的日本宪法,明文规定天皇不能扮演任何实质的政治角色。大家看到的皇室除了空洞的象征仪式意义之外,被剥夺了一切主动力量,大家看到的昭和天皇、皇后到皇太子、皇太子妃个个都沉默内敛,倒回去推想,也就更相信即使战前,天皇大概也就是这么沉默内敛地接受军国主义的兴起,没说什么也说不了什么!
然而,越来越多的历史资料让我们看到不太一样的昭和天皇,尤其是战前与战中的昭和天皇。越来越多人相信天皇不只是个消极的国家象征领袖,而是战争的积极发动者,至少是参与者。昭和天皇其实真的参与了战争决策的过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是他却借着战后的无能形象,成功地卸除了可以沾染上身的任何战争责任。
这是一种深具启发性的责任逃避方法。找到一个看似巨大的外在力量,不论是人的、社会的还是自然的,将自我放在这巨大力量里,用此法彰显个人的渺小,进而推论:“我这么小,它这么大,在它的包围逼压下,我怎么可能有什么别的选择?既然别无选择,又怎么会应该由我来承担责任呢?”
一种刻意混乱的卸责逻辑
台籍旅日作家黄文雄在《日中战争》书中采取的,基本上就是这种卸责逻辑。在刻意庞杂混乱的行文里,我们可以找到一条主轴,“日中战争”日本不应该被谴责,因为日本是被一个更庞大、无法抵抗的力量给拖着走的。什么样的力量会大到让一整个国家都无法自主作决定,一定要发动侵略战争呢?那就是中国可怕的文化、中国可怕的百年内战。
依照黄文雄的逻辑,中国有着恐怖、残酷、血腥的文化,这种文化必然的根源是地狭人稠的生存竞争。中国天灾不断、人祸绵延,天灾人祸又导致更严苛的竞争条件,于是终极的竞争就演变成了内战。中国自己一直不断在内战中,中国人彼此间的残杀早已存在,动乱不曾止歇,所以日本不可能是制造中国苦难的元凶。
中国人自己内战打来打去,国家乱成一团,日本却倒霉成了替罪羔羊。大家都不愿为内战造成的残破负责,所以就推说国家会那么惨那么糟,都是日本人害的。于是激发了一连串“反日、侮日、排日、蔑日”的言论与行为,使得日本忍无可忍,只好动武教训中国人。
黄文雄努力要建立一个倒转过来的因果关系。不是因为日本侵略欺负中国人,中国人才“反日、侮日、排日、蔑日”,而是中国人先把自己的问题错误地发泄在日本与日本人身上,日本才不得不应以战争的手段。换句话说,不是日本欺负中国,而是中国先欺负日本。
要作这样的翻案文章,黄文雄也知道这中间还有一个大漏洞有待填补,那就是:如果日本不先参与到争夺中国利权中,如果日本就是和中国划清界线保持距离,怎么会被中国人给选中赖到呢?
在这点上,黄文雄回到了半个多世纪前的“大东亚共荣圈”说法里。日本要进入中国,也是迫不得已。因为西方列强已经在中国建立据点了,而且中国还和西方列强眉来眼去,很有可能臣服于欧洲势力的支配下,那么不只是日本会受到西方帝国主义的近身威胁,而且亚洲会沦为殖民地,再也无法自主有尊严地发展。
日本进入中国,不只是不得已的,而且还是对中国高度有利的。因为日本不但不像其他列强般夺走中国的财富,还帮中国维持秩序,进行建设。但如果真是这样,那中国人怎么会非但不知感激,还要选中日本作他们挫折与不满的发泄对象呢?
黄文雄有更惊人的答案。因为“日本最大的失误就是太过温柔,没有彻底镇压中国人”。“中国人在外敌强力镇压下,多半会服服帖帖。蒙古人与满洲人之所以能顺利统治中国人那么久,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实施彻底镇压的政策。”换句话说,因为其他列强都对中国更强硬、更不假辞色,对中国人最温柔的日本才会反而被“软土深掘”,成了代罪羔羊!
这真是一套令人叹为观止的战争责任脱罪论。
前面提到,《日中战争》的行文其实相当混乱,而且我认为那是黄文雄刻意选择的写作策略。黄文雄在日本一贯的策略就是“仇中”、“扬日”,他一贯的风格就是排比、堆砌大量资料,可是又故意打乱资料的时间与逻辑顺序,一方面从中获得打混仗雄辩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制造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效果,误以为那些资料真的可以充分支持他的论证。
模糊了历史资料和论证上的关联
《日中战争》的结论很明白,黄文雄却夹夹缠缠地写,一个可能的理由是这样可以缓和论点的激烈冲击性;另外还有一个可能的理由则是:模糊了历史资料和论证之间的直接关联,也就不必正面去回答“这样的资料可以支持这样的结论吗?”的关键质疑。
黄文雄提出来的证据,其实和他想要作的大翻案,有一段不小的差距。累积再多关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负面描绘,也不足以支持日本可以或日本应该介入中国的论点。黄文雄列出的资料,也不足以说明如果放任中国自主选择,究竟会对日本产生多么严重的破坏打击。
更关键的部分在于,黄文雄几乎完全没有碰触日本在作侵略决定时的军部、内阁资料。对黄文雄的雄辩,这部分资料是最致命的。因为这部分资料足以证明,当时日本人的看法,根本不是像黄文雄说的那样。日本人既非纯然被动、都是被中国刺激、诱引的;日本人更非纯粹从与西方列强的自卫角度来看待中国的。在这些被黄文雄刻意忽略的史料里,明明白白写着日本要成长为一个帝国的野心,而征服中国、利用中国资源,本来就是他们成立规划的帝国的重要步骤。只要随便翻翻这些史料,我们怎么还能接受日本在侵略战争中是被动、别无选择因而也该毫无责任的说法呢?
很可能黄文雄也知道自己再怎么雄辩滔滔,也过不了这关史料验证。他的反应、他的对策,依然还是雄辩的。他大声指摘中国文化中对于史料的不尊重与恣意篡改。中国自己是个乱改历史、不尊重历史资料的民族,凭什么批评日本对侵略、屠杀的说法有所修正呢?
可是中国人篡改历史,难道就表示日本人应该同样拥有改历史的特权吗?还是证明了中国人不尊重历史,就能反证日本人的说法、写法,一定是对的吗?更矛盾的是,中国人改历史难道就给了黄文雄特殊的理由,可以甚至不覆按日本人自己的史料,任意去建立他的“中国应该感谢日本”的史观吗?
我们知道这些论点、这样的逻辑都是无法成立的。不过黄文雄写的,本来就不是合逻辑的历史,毋宁是一种推卸责任的终极雄辩,一种扭曲的知识特技表演,无关事实,更无关真理。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