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关注解放军研制“新概念武器”
【香港《成报》9月12日报道】题:解放军组网军打超限战
据台湾东森电视台报道,解放军“十·一”将就筹备多时的“第五维作战”进行任务部署,也就是将“超限战”部分军事范畴内的“制电磁”与“制网络”两大信息战部队,做进一步的扩编。目前已获知解放军已完成一支军民混编的“网军”部队,多次参与解放军的实兵演习。
官员指出,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部队以电脑病毒及黑客对南联盟网络及通讯系统实施攻击,在极短的时间内瘫痪南联盟防空指挥系统,完全取得战场“制网络权”,确立“网络战”主宰未来战场的重要地位。因此,“网络战”将是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作战”,网络亦成为军事作战系统枢纽及关注焦点。
电磁脉冲弹威力惊人
【台湾《中国时报》9月10日文章】题:电磁脉冲弹威力惊人(记者亓乐义)
电磁脉冲(EMP)武器是利用核爆时产生的辐射现象与大气反应,或利用电子方法产生持续短促的宽频谱电磁能量脉冲,直接破坏目标或使目标丧失作战效能的一种新型武器。
简单地说,EMP炸弹爆炸时产生的电磁脉冲,能使其杀伤半径之内,几乎所有的电子系统和电子元件无法正常运作,甚至出现难以修复的严重损坏。
对于隐蔽的地下电子系统,EMP弹仍能以释放的电磁能量,通过电子系统暴露于地面的天线、电缆、接线柱等设备产生感应电流,传入地下设备的核心部件进行破坏。美军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曾向伊拉克发射一枚具电磁脉冲破坏效能的战斧巡航导弹,攻击伊军指挥中心的电子系统。
这次攻击被视为EMP的一次实战试验,具体结果至今没有出炉。8年后,美军在科索沃战争再度使用EMP炸弹,使得这种新型武器的应用性大为提高。
不过,美军这两次使用的EMP弹,不是靠核爆产生的,而是用电子手段产生电磁脉冲,因此称为“非核致电磁脉冲武器”或“高功率微波弹”,和早期的“核致电磁脉冲武器”有很大的区别,前者归类为常规作战,后者则是核子战。
1962年7月,美国在约翰斯顿岛秘密进行一次代号为“海盘车”的高空核爆,目的是测试核致电磁脉冲的效应。这次核爆使用14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结果使得1400公里外檀香山地区的供电系统跳闸,高压线的避雷装置全部烧毁,数百个防盗系统发生误报,美国军方在雀跃之余,把EMP武器列为美国第三代核武的研发重点之一。但是,利用核爆产生EMP的破坏效能代价太高,也可能遭到对方的核子报复。因此美国军方希望找到一种以非核爆形式而能得到高能电磁脉冲的方法,最后终于在1980年代后期取得成果,亦为前述所称的“高功率微波弹”。
美国说解放军有电磁脉冲弹
中共的核武战略思维历经三次演变,从早期的“心理核威慑”、近期的“实用核威慑”,到2000年起进入的“能动核威慑”阶段。中共在每一个阶段,对使用核武都有不同的战略想定,前两个阶段在战略和战术上均强调被动出击,最新阶段则因应美国战术核武的调整,而不排除在一定条件下先发制人。
为达到先发制人的威慑效应,中共近期的核武发展排除大规模报复原则,把核武研制方向朝单一能量的释放弹头为主,包括以释放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因素的中子弹,或仅强调释放高能EMP弹头等。美国国防部已有数据表明,中共不仅具备核爆可控当量的EMP弹头,并积极研发包括高功率微波等“新概念武器”。
有理由相信,除非中共受到核爆式电磁脉冲弹的攻击,否则不会轻易使用类似武器,但在必要情境下,中共将不排除使用“非核致电磁脉冲武器”或高功率微波弹攻击对手。
高功率微波的主要原理,是以炸药和化学燃料的爆炸能为能源,并用高功率脉冲发生器替代核爆炸产生的局部强力EMP破坏电子设备,因此这类武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与投掷,可由飞机、导弹或火箭等载具搭载投射。
作为战略目的使用时,电磁脉冲武器能用来攻击对方指挥中心、军用卫星、通讯枢纽,瘫痪敌方整个军事系统;作为战术武器时,EMP弹能对敌方集群的车队、坦克和士兵造成严重损伤。
台宣称早有防护
【台湾《联合报》9月10日报道】题:电磁脉冲 国军建筑早有防护(记者 卢德允)
军事专家和学者并不反对中共可能运用电磁脉冲武器对付台湾。其实,国军从未忽视电磁脉冲武器的潜在破坏能力,数年前积极发展资讯电子战时,已将电磁脉冲攻击列为敌人可能突袭攻台的招式之一。
近几年的“汉光”系列三军联合作战演习,第一阶段都以资讯电子战开场,然后才是制空制反登陆。其中,资讯电子战包含敌人运用电磁脉冲试图瘫痪我电力和指挥管制通讯情报系统。
某些国军特定重要建筑,早在六七年前构工时,已考虑到抗电磁脉冲攻击,于各墙面、天花板内衬钢板,阻挡电磁脉冲穿透。而坑道内部受覆土和岩石屏蔽,也有一定的防护效果,诸如国军衡山指挥所、佳山基地洞库等,都有相当程度的抗电磁脉冲能力。至于通讯系统和战机、战舰等武器系统,本身设计就已纳入一定程度的防护力。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