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华盛顿草木皆兵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9-12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华盛顿草木皆兵 随着“9·11”事件一周年纪念日的临近,美国各大新闻媒体有关“9·11”的报道铺天盖地而来,让人重回去年世贸中心大楼被撞倒塌的惊魂时刻'...

华盛顿草木皆兵


随着“9·11”事件一周年纪念日的临近,美国各大新闻媒体有关“9·11”的报道铺天盖地而来,让人重回去年世贸中心大楼被撞倒塌的惊魂时刻。安全措施加强了,却给百姓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不安。政府积极备战要打伊拉克,响应者却寥寥。
安全警戒再加强
为预防类似“9·11”的意外事件再度发生,美国军方和警方加强了防范措施。美军战机从本月6日起恢复了在华盛顿和纽约上空的24小时飞行巡逻。去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军战斗机在华盛顿和纽约等城市上空开始实行昼夜飞行巡逻。从今年4月起,美军停止了24小时飞行巡逻,只在接到威胁警报后才进行不定期飞行巡逻。在华盛顿市区,高空有战斗机飞行,低空有直升机盘旋,部署在市区周边地区的导弹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形成一个立体防卫网。
此外,在流经市区的波托马克河上,从6日起出现了美国海岸警备队的巡逻艇,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海岸警备队首次进驻华盛顿市区水域执行巡逻任务。据海岸警备队发言人麦克弗森说,海岸警备队已经将自己的防线从沿海扩大到内河,部署到华盛顿市区水域的巡逻艇将永久留下来执行巡逻任务。
这种长8米的巡逻艇是专门为波托马克河水浅桥多的特点量身打造的,艇上装备了先进的通讯设备,前后都设有枪眼,配备了M—60机关枪,最高时速可达51英里。艇身通体漆成红色,十分醒目。
然而,政府所做的这一切并未能增加人们的安全感,反而使人们增添了不便和恐惧感。战斗机和直升机的轰鸣声打扰了人们的正常休息和工作;海岸警备队巡逻艇上的军人可以随时拦截在波托马克河上航行的任何船只,并登船进行检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公布的最新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1/3的美国人认为他们比“9·11”事件前感到安全。
心理创伤难抚平
在“9·11”恐怖袭击一周年前夕的民意调查显示,仍有70%的美国人表示未从“9·11”心理创伤中摆脱出来,1/4的人表示无法理解为何发生这一悲剧。根据《今日美国》、有线新闻网和盖洛普公司联合进行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多数美国人仍缺乏安全感,对政府保护民众安全的能力表示怀疑。有60%的人认为,“不管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恐怖分子总能找到办法发动恐怖袭击”。90%的人表示相信与本·拉丹有关联的恐怖分子就生活在美国。只有24%的人相信政府能够保护美国不受未来恐怖袭击。
6日公布的这一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尽管美国人担心安全问题,但82%的人说自己的生活方式没有因恐怖袭击而发生永久性改变。2/3的人声称工作时间没有减少。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政治心理项目主任伦肖恩分析说,这一调查结果表明民众已经过渡到类似以色列人的生活——无视恐怖分子的存在而生活依旧。他说:“我们从来没有体验过这样的生活。对美国人来说,不管个人还是作为一个国家,这都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倒萨”火药味渐浓
“9·11”事件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却未改变太多美国人的想法,更未改变政府的观念和做法。鹰派占主导的布什政府并未因事件真正觉醒,相反,“实用主义”观念和“单边主义”色彩日益浓厚。
“9·11”事件一周年前的华盛顿,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火药味越来越浓。仅在9月8日这一天就有副总统切尼、国务卿鲍威尔、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4名政府高级官员出面发表谈话,指责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积极和拼命地”试图制造核武器,并声称无论是否能够得到国际上的支持,美国都要推翻萨达姆政权。
而布什本人则在一天前和来访的英国首相布莱尔会谈前与新闻界见面时,援引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最新报告称,卫星照片显示,伊拉克在以往涉嫌与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关的地点修建了新的不明建筑,因此已有足够的证据对伊拉克采取必要行动。
和政府高级官员们相比,美国普通百姓对伊拉克问题的看法显得要冷静得多。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所作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2/3的美国人支持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但却有56%的人反对匆忙攻打伊拉克,主张给联合国更多的时间来争取让武器核查人员重返伊拉克。
前总统克林顿9月5日的讲话也许代表了美国多数人的想法。他在加州奥兰治县出席一个为民主党众议员募捐的餐会上说,去年9月11日杀死3100人的是本·拉丹,而不是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拉丹才是对美国安全的最大威胁。因此,美国在攻打伊拉克之前,应该先抓住拉丹。
美国中东特使、退休将军津尼最近表示,对伊战争将会疏远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树敌太多。他认为,对美国来说,现在聪明的做法是先通过谈判解决巴以冲突和剿灭“基地”组织,然后再考虑对付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他指出,现在有意思的是,所有将军都持上述意见,倒是那些从未放过一枪的人热衷于对伊开战。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