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两岸斗啤酒 越醉越斗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9-10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两岸斗啤酒 越醉越斗 【香港《亚洲周刊》9月7日一期报道】两岸斗啤酒 越醉越斗(记者童清峰) 原文提要 中国大陆的青岛、燕京、金威啤酒抢攻台湾市场,'...

两岸斗啤酒 越醉越斗


【香港《亚洲周刊》9月7日一期报道】两岸斗啤酒 越醉越斗(记者童清峰)
原文提要 中国大陆的青岛、燕京、金威啤酒抢攻台湾市场,使向来稳居市场龙头的台湾啤酒面对历来最激烈的竞争,加强宣传攻势,并推出“鲜啤酒”应战。进口外国啤酒也减价加强竞争力,消费者获益。
炎炎盛暑,一杯啤酒清凉入胃,无比畅快。入夏以来,台湾掀起激烈的啤酒大战,大陆三大啤酒青岛、燕京、金威的战火蔓延至台湾,已对市场造成冲击,台湾啤酒的市场占有率大幅下跌,两岸啤酒战火热开打。
攻入台湾市场的青岛、燕京及金威啤酒,为了突出本身的形象,都分别打造不同的口号,希望打动台湾人的脾胃。青岛标榜的是“大陆第一,世界知名品牌”;燕京打出“北京国宴用酒”的旗号;至于大本营在深圳的金威啤酒,则自诩“南霸天”,是南中国、香港、东南亚销售第一的大陆啤酒,以提高身价。
大陆啤酒在台湾最知名的当推青岛啤酒,挟着中国大陆第一品牌的威名,短短两三个月,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夺走10%左右的市场,让台啤大感威胁。大陆啤酒进入台湾时间不长,金威、燕京还处在经销商、通路布建阶段,但青岛啤酒早已长驱直入台湾社会,槟榔摊、路边摊都可见青岛啤酒的踪影,代理商三洋维士比绵密的通路结构与灵活的行销策略,已对长期居市场龙头宝座的台湾啤酒造成强大冲击。
大陆啤酒有特色
青岛啤酒在5月上市时,三洋维士比设定的营业目标仅有20万箱,连明年都只预估提高到50万箱。但到上个月,就销出150万箱,若以每箱24瓶“易拉罐”来换算,相当于3600万瓶,7月单月更创下70万箱的销售记录。
已有百年历史的青岛啤酒,是中国大陆最早生产啤酒的企业,当初设于青岛的工厂是由德国和英国商人创建,传承欧洲的酿酒技术,生产设备、原材料均从德国进口,并以崂山汲取的泉水酿制出风味特殊的淡色啤酒和黑色啤酒。
早年青岛啤酒在慕尼黑国际博览会上即一鸣惊人,捧回了中国啤酒业第一项国际金奖,并成为中国大陆啤酒市场的第一大品牌,其后工厂一度由日本麦酒株式会社经营近30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始定名为“青岛啤酒厂”。
三洋维士比集团是台湾两大药品业者之一,也是台湾药酒市场的常胜军。为了成功打响青岛啤酒来台首役,三洋投下台币5亿元(约1500万美元)成立台湾青啤公司,展现旺盛的企图心。台湾蓝领阶级对三洋维士比并不陌生,该公司聘请电影巨星周润发促销维士比液的广告,让维士比成为劳动者的最爱,销售量节节上升成为领导品牌。
号称名水出好酒的燕京啤酒,打着中国大陆“唯一国宴特供酒”的名号,以单一品牌销量而言,迄今已连续十年维持第一。代理燕京的泰山企业督导黄凯旋指出,燕京的特色在于泡沫特别细致、持久,因此酒质不易变苦。率先登台的燕京啤酒,是麦汁浓度12度的清爽型,柔和爽口,容量350毫升包装,售价台币30元,摆明要和台啤、青啤一较长短。
自诩在南中国、香港销售量打败青岛啤酒的金威啤酒,第一炮就以纯生啤酒抢市,并且标榜和台啤同价,完全瞄准台啤低价、新鲜的优势而来。
去年台湾的啤酒销量在4·67亿升左右(以0·35升乘24罐为单位,约5560万箱),其中台产啤酒的销量约3·84亿升,较前年下滑约3%,进口啤酒则较前年衰退3·78%,但今年有大陆啤酒加入战局后,啤酒市场已有一番新的局面。
台啤主打新鲜牌
大陆啤酒大军压境,在啤酒市场可以说是一路畅饮的台啤头一遭遇到强敌,也使得才由国营企业公卖局改挂新招牌的台湾烟酒公司大感不妙。台湾啤酒一向是公卖局的镇局之宝,过去数十年在台湾从未面临这么大的竞争压力,即使几年前开放进口啤酒,台啤依旧笑傲市场,去年台啤的总营业额约为200亿台币,市场占有率达到83%左右,但受大陆啤酒冲击,目前已下滑到八成以下,因此最近不得不大打广告,并扩大与便利超商、KTV等通路合作,以挽回逐渐流失的市场。
台啤标榜新鲜,因为唯有占地利之便的台啤能现产、现供当天生产的新鲜啤酒,别说欧、美、日最快也要近两个月才可送达的进口啤酒无法比,就连一水之隔的大陆啤酒最快也要两个星期才可送到。因此,在这波啤酒大战中,台啤仍以“尚概青”(最新鲜)为主打诉求。
大陆啤酒的盛名驱使消费者想一探究竟,相对老字号的台啤就缺乏号召力了,为强调台啤的全新感受,这一季台啤持续建立品牌形象的销售策略,特别选择以新代言人广告宣传,同时打出“左踢海尼根(喜力)、麒麟、美乐(均为进口知名品牌);右打青岛啤酒”的口号。在策略上则有大小通吃的野心,针对20岁到34岁喜欢喝进口酒的族群,台湾烟酒公司是以活力朝气诉求;对于青岛啤酒锁定的35岁至49岁消费者,则主打新鲜牌。
竞争使消费者受益
大陆啤酒接二连三登“台”,也带动市场上的良性竞争,首先是各路啤酒都更重视鲜度管理,其次,是引导进口啤酒调降价格,结果自然是消费者受益。
台湾啤酒继续主打“抢鲜牌”,继“生啤酒”之后,再推“鲜啤酒”,企图以新鲜度来区隔市场。由导入冷藏生啤销售的莱尔富便利商店,提出“到门市抢购生啤,24小时新鲜啤酒可到手”的诉求,在啤酒市场造成一股大风暴,一个月内就创下47000罐的销量。
在这波啤酒热中,遭打击最严重的还是进口啤酒。根据全家便利商店的销售资料显示,未导入大陆啤酒前,台啤和进口啤酒的销售比例是65%比35%;导入后,台啤和进口啤酒的市场被瓜分,台啤降到60%,进口啤酒也跌到10%。进口啤酒的致命伤在于高价,因此,最近也开始重新检讨价格策略,包括和连锁便利商店推出“一元进口啤酒”等促销活动。为了和两岸啤酒抗衡,进口啤酒也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客层,并加强宣传攻势。
新鲜感强的大陆啤酒已成功抢滩台湾,下一波角力将是每年商机超过100亿台币的白酒市场,包括台南帮、德记洋行、泰山企业等都已磨刀霍霍,准备引进大陆白酒,两岸另一场酒战,即将登场。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