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中国不是陷阱,是金矿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9-10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国不是陷阱,是金矿 英国《中国经济季刊》总编辑约·斯图威尔新著《中国梦》预言,西方对中国的巨额投资最终将化为泡影。中国经济陷入危机之日,便是西方'...

中国不是陷阱,是金矿


英国《中国经济季刊》总编辑约·斯图威尔新著《中国梦》预言,西方对中国的巨额投资最终将化为泡影。中国经济陷入危机之日,便是西方“中国梦”幻灭之时。新报文章说,这又是一部“唱衰”中国的书,它对中国经济和外资前景所持的悲观论和怀疑论缺乏根据。
【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8日文章】题:“中国梦”何时实现?———评斯图威尔新著《中国梦》(作者  仓立德)
抢搭中国经济顺风车?且慢。你是否想先了解一下早先投资者们的酸甜苦辣及个中原因?例如,为何英国国民电力公司经过多年谈判和数千万美元投资而建立的4个发电厂,最终却被放弃?为何美国麦道公司投巨资在中国合作生产客机,最终却“折戟沉沙”?为何新加坡投资苏州工业园遇到挫折?
部分答案可在今年刚刚出版的《中国梦——追寻地球上最后一个巨大未开发市场》中找到。作者约·斯图威尔是英国《经济学家》撰稿人、《中国经济季刊》总编辑。他在中国居住了整整10年(1990年—2000年),专门报道中国的外资情况。
总的来说,这又是一部“唱衰”中国的书。与另一部异曲同工的《中国即将崩溃》相异的是,它并未断言中国政治体制将全面瓦解,而是预期西方对中国的巨额投资最终将化为泡影。
误判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
在作者看来,海外尤其是西方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中国争先恐后的大规模投资,是世界经济史的一大奇观。在短短10年时间里,中国以一个人均产值微不足道、经济规模仅相当于荷兰与西班牙之和的发展中国家,却吸引了多达3000余亿美元的外资。而同一时期,全球只有美国在吸纳外资方面好于中国。相形之下,同是发展中大国的印度和印尼、投资环境不亚于中国的东欧、俄罗斯,却偏偏得不到西方投资者的青睐。许多投资者即使在中国上当受骗、血本无归,还前赴后继,如飞蛾扑火,其奥妙究竟何在?
斯图威尔认为,中国对外资的致命吸引力,可在历史中找到根据。这正是此书的一大特色。
自古以来,中国即以其神奇的丝绸和瓷器让西方着迷。《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引发了16世纪葡萄牙商人为首的第一波中国“淘金热”。接下来是19世纪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以及20世纪初的另外两波“淘金热”。作者认为,西方的三次“黄金梦”都一一破灭,主要是幻想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因此市场需求庞大。而实际上,中国数百年来购买力一直极其有限,对外贸易额在上世纪20年代的全盛时期也不过占世界总量的4%左右,而这一记录一直到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中期才被打破。
作者认为,西方新一轮“中国热”始自美国总统尼克松30年前对北京的破冰之旅,而邓小平70年代末拥抱西方的姿态,更使西方政商界对中国想入非非。邓小平南巡后,海外华人财团和西方跨国公司掀起了狂热的中国投资潮,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作者认为,在行政干预下,受到政府保护或扶持的“支柱产业”,如金融、建筑、电信、汽车、电力等行业,外资的进入肯定会遇到“结构性障碍”和不平等竞争。外资只能在众多夹缝中求生,在“社会主义经济”尚不具备竞争力或竞争力较弱的领域发展。
本书预示,以大量公共和外来投资推动的增长是难以持久的。中国经济陷入危机之日,便是西方“中国梦”幻灭之时。
低估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性变化
对于已经或正要进入中国市场的投资者,《中国梦》无疑是富有启示的,甚至是一部“警世录”。然而作者对中国经济和外资前景所持的悲观论和怀疑论,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深思。
首先,作者有意将中国最近20年与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30年甚至数百年相提并论,显然低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在西方投资者与中国接触的几百年间,中国只是在过去20年,才真正开始了从封闭的自给自足经济走向开放的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将邓小平时代比作日本的明治维新,可见这个全方位的转型目前仅仅是个开端。
其次,作者观察中国的投资环境显然是以西方发达的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为参照系,而这种比较是非历史和非现实的。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由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主导和推动,是中国目前发展阶段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在后进国家相同的发展阶段,日本、韩国等都走过类似的路。至于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有些中共正在做,有些将来可能做,但不能由此断言中共是一成不变、反对变革的。
其三,在市场开放度方面,本书缺乏横向比较。据美国学者研究,90年代的中国市场,许多领域的开放度超过印度、韩国,甚至日本,这正是外资垂青中国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承诺更大范围的市场开放。随之而来的商机,从今年外资急剧上升便可见一斑。
其四,作者将欧美大公司决策者的中国投资热,部分归因于中共的宣传攻势、西方政治家的卖力鼓吹,以及中国的文化魅力,也是站不住脚的。须知,资本的本能便是追逐利润,投资意味着风险,投资的预期回报也有短、中、长期之分,这是资本运作的规律。谁能说,在科技股泡沫破裂前投资于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就一定好于投资中国呢?
最后,即使中国哪一天出现经济衰退甚至危机,这也是市场经济供求关系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现象。不要说上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也不用提美国70年代的滞胀或日本的10年停顿,看看屡受金融危机困扰的拉美市场经济,西方数百年来的“淘金梦”又有几分成真?
同是一个中国市场,有人看到了陷阱,有人看到了金矿。新加坡某商人发现那里竟然具有“朦胧美”,香港富豪李嘉诚相信90%的投资者“有钱赚”。
“中国梦”何时实现?说到底,这是一个只有投资者自己才能回答的问题,别人说什么是算不了数的。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